我们经常发现昨天还能走的路今天就封上了。
当遇到这种情况大家可能吐槽两句,然后赶紧找其他路走,有时候甚至会因为绕路导致时间来不及,然后上班迟到或者孩子上学迟到。
但是当看见我们隔壁国家日本时,又不由得羡慕起来了,为什么日本的道路干净整洁,而且也不会三天两头的修复,甚至在道路上连一个补丁都看不见。

我们国家却要经常修路,是我们技不如人么?其实并不是,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的历史原因。
日本公路历史咱们可以首先看一下日本的道路历史,原来日本的道路也不是一次就修成的。
现在的日本不管是城镇道路还是车流量很大的高速公路,我们看过去都是黑黝黝的一片,再加上路中央的黄线,每天道路虽然车来车往但是看起来还是像新的一样。
根据调查显示日本沥青道路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8.9%。

日本修建道路的历史也比咱们国家提前了好几十年,早在1878年,日本政府就已经开始修建公共道路,那个时候我们国家还在经历着“丁戊奇荒”,当时的清政府还在闭关锁国。
于是在道路起点上我们就被日本甩开了一段距离,当时日本还在用自己国家生产的沥青作为铺路材料,但是由于他们日产的沥青质量参差不齐,在铺上不久后就要重新修补。

于是在1905年日本政府从英国引进学习道路铺设的技巧,但是英国道路的沥青和日本的本土无法相互结合,这种道路铺上了也没法用。
原因是因为日本处于东亚地区,常年都会下雨,于是日本工程师根据这个特点,耗费了十年时间成功研制出了他们本土的铺路办法。

从这时开始日本就大力发展道路基建,直到二战结束日本经济一落千丈,日本作为战败国已经无法继续他们国家的基础建设了,就在这时候美国向日本伸出了援助之手。
美国不但援助日本了大量资金,还将美国原产的优质沥青出口到日本,就连道路施工设备都引进给了日本,同时日本的工程师也大量前往美国的沥青协会去学习道路的专业知识。
就在日本将美国的铺路技术学到手之后,在1950年日本政府和研究机构联合日本的各大高校,在结合了日本本土的道路情况下形成了,日本本土的“沥青铺装纲要”,就此日本开始了大规模的沥青道路铺设。

虽然这个时期日本的汽车尚未普及,仍然在大力发展海运和铁路,但是每年日本的交通运输投资仍有25%专门属于公路投资。
在1955-1957年期间日本国会还批准并实施了长达3730公里的高速公路建设计划,而且为此专门设立了高速公路公团来负责高速公路的建设。

据统计日本在1959年到1973年之间日本的公路投资了16.7万亿日元,占据了全国GDP的2.16%,光是日本国家财政的投资都高达三万亿日元。
由于日本大多数的资源都是海运对于道路的损伤很低,而且日本的道路也都是有专门的翻新组织,所以大家在还没发现损伤时就已经被翻新过了。

日本的道路这么新也和日本的习惯有关,城市道路一般都很狭窄,那些大型车辆也不会经过,光靠小汽车和人群走过道路那样造成的损伤就很低了。
但是咱们国家不同咱们国家14亿人口,而且每个城市人流量和车流量都很大,对于道路的要求也很高。
要想富,先修路咱们国家在建国初期只有8.07万公里的道路,直到1978年的改革开放已经有了89万公里的公路,但是当时既没有一级公路也没有高速公路。
这时候国内的交通道路被国家重视起来了,于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国家就把修路这件事提到了前面,“要想富!先修路!”这句口号也是当时社会的兴起。

但是由于我们国家实在是太过于辽阔了,很多地方不仅难修路而且沥青公路的造价太高,于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了水泥路去修筑。
甚至国家为了鼓励大家修路,1公里的水泥路甚至可以领到国家补贴的6万元人民币,就在这样的激励下许多条道路都被修建起来了。

但是一个问题的种子也被水泥盖在了土里,由于当时我们国家基础建设经验不足,导致路面下就是土地,根本没有想过地下的管道和通信设施。
这直接导致了后面在我国经济发展飞速的年间,由于对于水电等各种公共设施的需求无法满足,只能将以前的路挖开再埋入管道。

于是全国各地就陷入了频繁修路挖路的现象,但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修好的路再挖开也是不得已的事情。
而且咱们国家的地区跨度也很大,不管是每个地区的地形还是气候都有很大的差别,就像是在东北修路跟在海南修路。
在北方有可能因为天气太冷把路给冻的裂开,而南方也有可能因为太热让地面软化,这种种问题无疑在制约着我们国家的道路建设。

如果仅仅是气候不同还可以解决,但是随着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的进展,各种运送货物的车辆在公路上飞驰,从改革开放以来货车超载的事情屡屡发生。
不止是对路上车辆的一种安全隐患也是对道路的一种严重损伤,小轿车可以跑十几年的路,但是货车可能一个月就会跑的道路裂开。
就这样我们本来建设的好好道路在各种情况的发生下被迫大部分开始修理。

但是咱们国家在修路中也获取到了许多经验,现在大家常看见修理的道路都是很早以前就修出来的,而且后续修建的道路大部分都是像日本这种发达国家一样的沥青路。
咱们国家也在一次次的修路中获取到了独特的知识,还被外界称为“基建狂魔”。
目前国家需求的公路长度远超日本,这就导致日本可以选择高成本的沥青去修路,反正长度也没多少,但是咱们国家不行,如果选择高成本沥青,那成本恐怕会直线上升。
所以咱们国家选择了自己制造沥青,我们国内生产90%的沥青都用在了道路建设当中。

所以我们并不能依靠是否修路来评判每个国家的道路是否完美,毕竟是不同的国情和环境。
尽管日本比咱们提前了几十年的时间去修筑道路,但是在我们国家无数的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努力下已经能够齐头并进,甚至在很多方面超过了日本的道路。
咱们国家的公路长度已经达到了543.68万公里,而日本仅有128万公里的公路,咱们国家在短短几十年间就修建了如此长的道路,不仅仅是基建实力的展现也是众多工人群体的努力与坚持。

而且我们国家的道路的损伤也是影响道路寿命的一个因素,我们国家有4.53亿辆机动车,高密度的车流对于道路来说也是严重的挑战。
我们国家虽然经常翻新道路,但是这并不是技术不行而是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目前国内修建道路的技术已经是世界一流水平了。
结言所以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片面,要全面的去看一个问题,日本发展的要比我们早,我们中国土地还这么辽阔,肯定有很大的区别。
对此大家怎么看?
资料来源 杭州市交通运输学会 日本高速公路发展简介
澎湃新闻 数说交通 2023年,全国公路总里程544.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8.4万公里 2024-04-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