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个月的那笔四方大交易达成之后,勇士队今天客战热火队的比赛便被媒体和球迷标注为重点关注。
然而本场比赛的过程和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已经重新振作的争冠热门勇士队,却在客场以86-112负于此前一度遭遇10连败的重建期热火队。
作为交易核心人物,巴特勒和维金斯无疑是场上的焦点。巴特勒今天12投5中,仅得到11分6篮板2助攻;维金斯13投4中,拿到10分5篮板5助攻。
不过很显然,这一场比赛并不能说明太多。巴特勒在热火队的这几年生涯,不可能因为今天这一场惨败便被抹去。维金斯在迈阿密的前景,也不可能因为今天这一场大胜就显得很光明。而且事实上,维金斯今天的表现也算不上多好。
抛开本场比赛不谈,巴特勒在赛前有一番话值得深思:
“热火文化的确有一定的基础,比如训练和所有的那些东西,这些都非常棒。我不是要贬低它,但我觉得热火文化这个说法有点被过度使用了。毫无疑问,热火是一个很棒的球队,但我认为这个文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球员是否愿意接受并相信赢球的心态。如果有球员愿意接受,有优秀的球员加入,那热火文化这个话题自然会被更多提及。我不是在贬低它,但我认为只要你拥有顶级球员,你可以随便给这种文化起个名字。”
之所以提到巴特勒这番话,是因为在过去几年中,巴特勒的名字总是和“热火文化”这个词放在一起,而巴特勒也用实际表现完美诠释了这个词语的概念,他过往履历已经无需再赘述。
重点在于,巴特勒可能说了一句不是很让热火队喜欢,但却是事实的话:“热火文化,重点在于带来这种文化的人,而不是文化本身。”
那么问题来了,维金斯是这种人吗?
结合巴特勒和维金斯的出身、履历、性格,他们两人的职业生涯充满了对比与反差,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镜子的两面”。
巴特勒的成长背景充满了坎坷,甚至在年幼的时候便被母亲赶出家门,被迫在亲戚家辗转生活,甚至一度无家可归,正是这种艰难的童年经历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巴特勒在高中时期就展现出了出色的篮球天赋,但曾被教练贬低,甚至被建议放弃篮球,他凭借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最终在马奎特大学崭露头角,并进而在2011年选秀大会上以末位秀的身份进入NBA。
巴特勒的职业生涯充满了逆袭的色彩。他在公牛队的早期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但凭借自己的努力和防守端的贡献,逐渐站稳了脚跟,成为全明星球员,尤其是在罗斯后期遭遇大伤后,巴特勒带领公牛队继续在季后赛奋战。即便后来辗转森林狼队、76人队、热火队,巴特勒都在每一支他待过的球队中深深刻下了属于自己的烙印,那就是强硬。
维金斯则比巴特勒要幸运的多,他的父亲是前NBA球员,他的母亲是田径运动员,这给了维金斯非常好的身体天赋。在高中时期,维金斯就成为了全美知名的篮球天才,随后进入名校随后进入堪萨斯大学。早在维金斯参加NBA选秀大会前一年,他便几乎已经被钦点为2014年的选秀状元,最终也是没有任何悬念的当选。
顶着状元秀的头衔,维金斯在森林狼队的早期表现的非常出色。但是,维金斯始终未能达到外界对他“天赋上限”的期待,他固然不能被称为水货,甚至超过了大多数状元,但总是和巨星相差甚远。于是,尽管维金斯场均得分稳定在20分左右,但球队战绩始终未能突破。于是在一笔交易中,维金斯被送到勇士队,经历磨合之后,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角色定位,并帮助勇士队在2022年夺冠。但是这并没有改变人们对他的印象,反而加深了他只能担任球队二当家、三当家的印象。
归根结底,性格决定命运。
而一旦从性格层面来评判一个人,就很难有真正的好与坏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
维金斯的性格以低调和团队性著称。他在比赛中很少主动抢风头,更愿意在团队中扮演一个稳定的得分点和防守者,这一点毋庸置疑。巴特勒扮演的角色呢?则是通过强硬的个人表现来引领球队。这种对比并不意味着两人之间存在绝对的优劣之分。巴特勒的成功证明了努力和坚韧可以弥补天赋的不足,而维金斯的职业生涯也表明,天赋同样需要在合适的团队和环境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但正如上面提到所说,没有好坏之分,但有适合不适合之分。
如今的热火队,已经沦为一支没落豪强,眼下的他们正在附加赛区挣扎。
谁能通过强势的个人表现带领他们走出泥潭,重新获得尊重呢?维金斯可能并不是最佳人选,或许在不做出任何改变的情况下,阿德巴约和希罗都比他更合适。
当然,热火队是不可能满足于现状的,只是受限于当前形势,他们不可能做到更多。根据坊间传言,热火队在今年夏天可能会有一些大动作。如果热火队真的能够引进一位巨星,不管他是杜兰特还是谁,维金斯都可以做好二当家、三当家的身份,用自己的能力做出贡献。
而这或许才是最大化维金斯价值的方式,而不是让他担任一个巴特勒的替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