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可近年来,关于不同种类的食用油,对人体的健康会造成伤害,有着诸多的说法,有人说植物油营养更丰富,有人则认为动物油更健康。
比如说猪油,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曾在饮食中占有很重要的角色,后来渐渐失了宠。
而今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猪油又成了很多年轻人的心头好,可猪油的健康问题,也饱受争议,有人说它是心血管杀手,有人说吃多了能致癌,导致一部分人谈猪油而色变。猪油对人体真的有害吗?
一、猪油吃不得吗?吃多了容易致癌?要解决这些问题,还要从猪油的成分分析。猪油中最主要的成分是脂肪,占了近九成,其中饱和脂肪酸约40%,大半是不饱和脂肪酸;与花生油等植物油的组成不同,猪油中的脂肪酸以硬脂酸、棕榈酸和油酸为主。
高温加热使猪油中羰基化合物和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特殊的酮类、烃类、醛类、吡嗪类等气味芳香的物质,这也是猪油闻起来、吃起来更香的原因。
除了油脂,猪油另一大成分就是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和E。
其中猪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有些是人体组织和细胞合成的必备组分,还能支撑和保护人体脏器。这样看来,猪油对人体颇有益处。
可猪油饱中和脂肪酸含量也不低,这也成为它饱受诟病的原因,因为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会影响身体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水平,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猪油食用过量,确实会造成心血管的损伤。
一般烹饪油的每日用量不超过30克,猪油要在这个基础上减半。
但这并不是将猪油列为心血管杀手的理由,因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原因有很多,高糖高盐饮食、抽烟酗酒、缺乏运动锻炼等,都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所以将猪油视为心血管杀手并不准确。
关于猪油致癌,目前并无相关的研究证明,猪油中含有致癌物质,所以并不能直接下结论。
为何依旧流传着猪油致癌的说法?
这涉及到猪油的制作过程,不正确的方式(过高温度超过200℃)制作出来的猪油,有致癌物质的存在,比如二甲基亚硝胺,长期食用自然会增加癌症的发病几率。
在熬制猪油时,洗净猪油切小块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至水快蒸发掉转小火慢熬,并不停翻炒,避免猪肉受热不均而糊掉,小火熬制肉块体积变小发黄,就可以关火了,这样制作出来的猪油,吃起来更健康;另外熬制好的猪油要低温密闭保存,有效期在2~3个月,如果出现腐败气味,说明猪油已经变质,不能再食用。
所以正常烹饪条件下熬制的猪油,无需过度担忧患癌问题。只要每天控制猪油的摄入量不超量,猪油对人体健康还是很友好的,与其担心猪油对人体的健康有害,不如多关注一下以下几种油的健康安全问题。
二、这三种经常吃的油,比猪油更危险!猪油并不是真正的健康杀手,日常生活常用到的这三种油,其实更不健康。
1.反复使用的油
中国人非常喜爱油炸过的食物,而这些炸过食物的油,很多人为了不浪费,会保留下来炒菜或是二次炸东西使用。
这种节约省下来的回锅油是毫无意义,因为油脂经过反复高温处理,更容易产生丙二醛、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质。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者曾对回锅油的健康进行了一项实验。
以健康小鼠为实验对象,长期摄入反复高温处理的回锅油,小鼠体内的基因发生了突变,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导致小鼠基因突变的原因,研究人员认为与回锅油中的丙二醛分不开。
丙二醛是油脂酸败后的一种产物,具有细胞毒性,摄入过多通过改变细胞结构而对人体产生严重伤害,被列在三类致癌清单中,所以反复使用的油,一定要尽量避免食用。
除了致癌的物质,回锅油中还各有反式脂肪酸等有害成分,这些物质对体内胆固醇并不友好,使高密度脂蛋白升高,增加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
反复高温处理的油,更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加速其酸败氧化,产生过氧化物等有害物质,长期食用加速衰老,同时食用油使用寿命减短,原有营养物质亚麻酸等成分被减少,引起胃肠道反应。
当然这种反复煎炸的油也并非一定要扔掉,可以做在凉拌菜、或做汤时使用,避免长时间高温处理,会健康一些。油在煎炸后,关闭火源冷却,再过滤掉其中黑色杂质,转移至密闭容器中储存。
2.酸败或过期的油
长时间开封食用油,暴露在空气、阳光下,原有的营养成分发生化学变化而含量降低,还会产生过多过氧化物、环氧丙醛等有害物质,长期食用酸败或过期食用油,这些有毒物质增加食物中毒的风险,对细胞造成损伤,加速人体衰老过程,更甚者,增加癌症的发病率。
酸败的食用油在炒菜时,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加热时烟雾弥漫,还有呛人的气味。日常做饭倒入油出现这种状况,别不当回事,可能是油出现了酸败或过期现象。
除了储存不当食用油发生酸败外,油壶常时间不清洗;油壶盖子拧不紧,进入空气;离灶台过近,温度高加速酸败等,都会加速氧化,增加油的酸败过程。
食用油开封后最好在三个月内吃完,每次用完后要做好密封工作或倒入分装油壶,油壶也要定期清洗,在使用后及时拧紧瓶盖。
3.自榨油
自榨油在很多人看来,与纯天然划等号,很多人筛选自家地里产出的大豆、花生等,到作坊压榨油用于自家炒菜用,觉得既经济真实又有营养健康。
他们的初衷虽然好,可自榨油的健康问题却一直是个隐患。
最大的问题就是黄曲霉素超标,也许自家作物经过精挑细选,颗粒饱满,但榨油作坊环境具有不确定性,农作物特别是花生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极易成为黄曲霉素的滋生场所。
而小作坊各种设施不完备,更很少有检测环节,自榨油中黄曲霉超标的现象屡见不鲜。
黄曲霉素是剧毒物质,还具有强致癌性,轻者导致腹痛、恶心等胃肠道不适症状,重者是肝癌等癌症的罪魁祸首。
自榨油除了可能含有黄曲霉素外,也未经过低温过滤等工序,可能含有未被清除的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和杂质,不仅营养价值无法保证,有效期也比工业加工的油更短,所以尽量不要选自榨油。
以上三种油,存在极大的健康隐患,在日常饮食中要留意,别为自己的身体埋下隐形的“杀手”。食用油除了在品种选择上要留心,如何正确用油也是一门学问,日常做饭要多加注意,才能吃的更健康。
三、如何科学用油,才能更健康?食用油的使用安全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在选择和使用,要慎之又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量。
饮食我们一再追求吃的清淡要少油,但这不意味着不吃油。
从营养方面考虑,家庭用油最好用带刻度的油壶,可以控制定量,有利于维持健康。
另外,减少吃油炸高温处理过的食物,不仅是因为经过高温油炸后食物热量高不容易消化,还因为油在反复加热过程中也会出现变化。
无论是动物油还是植物油,都是不耐高温的,在高温下不饱和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都会形成新的有害物质,加速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和癌症等问题发病率,影响人的健康。
做饭时,烹饪优先考虑蒸、烫、煮等温度更低的方式,减少有害物质的摄入。
不同种类的食用油,其营养成分有差别,所以在选择食用油时,为了自身健康,搭配使用不同种类的油,轮换食用,保持不同种类脂肪酸,营养均衡。
不同人群,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用油。
青少年阶段要选择营养成分丰富,更易被吸收的橄榄油或是有助于增强记忆、促进大脑生长发育的核桃油。而人到中老年,则更倾向选择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有利于降三高的菜籽油、茶油等,或有利于改善高血压、中风等疾病的葵花籽油。
对于减肥的人群,则要考虑选择脂肪含量更少的菜籽油或橄榄油,减少热量的摄入,更有助于减肥。
孕产妇通过湿疣不仅要满足自身营养需求,也要保证孩子的营养均衡,可以倾向于选择,易于消化且有利于胎儿大脑发育的大豆油,或增强孕产妇免疫力的核桃油等。
无论是选择哪种油,在控制油量的使用时,也要控制食量,保持体重稳定,不易被肥胖、三高等心脑血管疾病找上门。
猪油作为中国传统的食用油之一,目前的研究并未显示其具有致癌作用,但过量食用,确实对心脑血管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不可长期使用。
食用油在选择上也是五花八门,避免选择那些对身体伤害大的自榨油、反复使用的回锅油等,用科学的方法吃油,才能吃出营养,吃出健康。
参考文献:1.《少油更健康!科学吃油,牢记五大基本原则 | 吃出健康来》健康中国2024.7.22
2.《有毒致癌,危害堪比地沟油!很多家庭还在用它炒菜》科普中国202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