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胃一发现就是中晚期!医生:这5类人40岁开始就要做检查

迎梅看养护 2025-02-11 19:42:37

有人说,“胃是人体的晴雨表,胃不好,百病生。”

随着气温回暖,人们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逐渐恢复到正常轨道。

但有些人经常感到胃胀、饭量减少、甚至偶尔恶心反酸,却总是不以为然,认为这是普通的消化不良。

其实,这很可能是胃部正在向你发出求救信号。

更可怕的是,某些类型的胃癌,如胃印戒细胞癌,早期症状极其隐匿,一旦确诊,往往就是中晚期。

也就是说,等到真正感到不适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胃印戒细胞癌

胃癌有许多不同的类型,而胃印戒细胞癌以高度恶性、发展迅速、难以早期发现著称。

它并不像普通胃癌那样形成明显的肿块,而是以弥漫性的方式侵蚀胃壁,使胃壁变厚、失去弹性,最终演变成“皮革胃”。

由于这种癌症的早期几乎没有症状,很多患者在确诊时,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腹膜、淋巴结等部位,导致手术治疗的机会大幅减少。

根据某项临床统计数据显示,胃印戒细胞癌的五年生存率远低于普通胃癌,即使通过积极治疗,生存期仍较短。

因此,及时筛查、早发现、早干预,才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幽门螺杆菌

很多人对幽门螺杆菌(Hp) 并不陌生,它是一种能在胃内存活的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1类致癌物。

它主要通过共餐、口-口传播,并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 关系密切。

但并不是所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都会患上胃癌,医学研究表明,它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诱发慢性胃炎和溃疡:它会破坏胃黏膜屏障,使胃酸直接接触胃壁,导致炎症和糜烂。

增加胃癌风险:长期感染者,特别是家族有胃癌史的人,胃癌风险明显升高。

影响营养吸收:感染后,胃部功能下降,导致维生素B12、铁等营养物质吸收受阻,可能引发贫血和免疫力下降。

那么,是否所有人都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呢?

有症状的人(胃痛、反酸、胃溃疡)应当尽快治疗。

有胃癌家族史的人,即使无症状,也建议检测并评估是否需要根除。

无症状、无高危因素者,可以选择观察,但应定期复查。

临床上,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案通常需要服用多种抗生素和胃黏膜保护剂,患者需严格遵医嘱,不可随意停药,以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胃病的早期信号

很多人以为,胃癌一定会引起剧烈疼痛,但事实上,大多数早期胃癌的症状并不典型,甚至可能被误认为是普通的消化不良。

以下是一些可能提示胃部异常的信号,如果持续出现,建议尽早就医:

饭量减少,吃一点就觉得饱:可能是胃的容积缩小,或是胃壁因病变失去弹性,导致蠕动受限。

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如果没有刻意减肥,但体重却持续下降,可能是消化系统功能异常的警示信号。

黑便或隐血便:说明胃肠道可能存在出血,应尽早检查。

持续胃痛或不适:胃部长期隐痛、胀气、反酸,可能是慢性胃病,也可能是癌前病变的信号。

吞咽困难或食物滞留感:如果感觉食物在咽喉或胃部有停滞感,可能提示食管或胃部存在狭窄或肿瘤。

如果你发现自己长期存在上述症状,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

这5类人40岁后一定要定期检查

胃癌的发生往往有迹可循,尤其是以下五类高危人群,40岁后建议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

家族有胃癌病史的人:遗传因素在胃癌的发生中占据重要位置,直系亲属有胃癌史者,风险较普通人高出2-3倍。

长期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该细菌是胃癌的主要诱因之一,长期感染者更容易发生胃部慢性炎症,最终可能演变成癌变。

饮食习惯不良的人:长期高盐、高脂饮食、爱吃腌制食物、烧烤、油炸食品的人,胃黏膜更容易受到损害。

吸烟、饮酒者:吸烟会促进胃酸分泌,刺激胃黏膜,而酒精则会直接破坏胃壁,增加癌变可能性。

长期胃病患者:慢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都是胃癌的潜在前期病变,需定期随访观察。

日常如何保护胃健康

饮食调整

减少高盐、腌制食品,以降低胃黏膜损伤的风险。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如西红柿、柑橘,有助于增强胃黏膜屏障。

避免进食过烫食物,过热的食物会烫伤胃黏膜,增加癌变风险。

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给胃充分的修复时间。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对胃部功能的影响。

情绪管理

长期焦虑、紧张会影响胃肠蠕动,引发溃疡和消化不良,学会放松和情绪调节同样重要。

早筛查、早发现,才能真正掌控健康

胃印戒细胞癌之所以可怕,不仅在于它的恶性程度高,更在于它的隐匿性。

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是晚期,而这一切,本可以通过定期筛查和健康管理来预防。

胃是人体的“第二大脑”,守护好胃,才能守护我们的健康人生。

希望每个人都能关注自己的胃健康,做到“未病先防”,用科学的方法远离疾病的威胁!

0 阅读:98
迎梅看养护

迎梅看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