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高中实行双休制”,到底是“筛选”还是“放弃”?这背后的含义,你真懂了吗?

近日,一场关于高中实行双休制的春风吹遍了全国各地。对此,学生们是欢呼雀跃,奔走相庆,家长们则是愁眉不展,忧心忡忡,集体陷入了焦虑。
由此可见,这还真的是应了那句老话:“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也真不知道这样一来,到底究竟是哪家欢喜哪家愁,哪家歌来哪家忧?
为什么要实行“双休制”“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从古到今,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想要彻底的改变身份,实现跨越阶级除了报国从军外,那就一定是读书、读书,在读书。通过读书科考从而来实现自身阶级的转变,地位的提升。

这也就导致“只有好好读书才能成为人上人”的理念千百年来一直深入人心,代代相传,根深蒂固。
如今更甚哪怕就是让家长自己砸锅卖铁、吃糠咽菜、破衣烂衫,也得努力得让自家的“宝贝”们去上名校,读好书,学好习。
在生活上家长更是大包大揽,万事周到,真正是有求必应,有事必冲。力求“宝贝”们除了学习的事情以外,其余的一切事情都不需要自己理会和动手。
如此一来,也就诞生了许多的只会读书,但却不通人情世故和生活的“书呆子”、“巨婴”们。

也就是因为平常这些“宝贝”们在家里被家长们照顾得太好、太周到了。就导致他们在进入高中集体生活以后,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心理与生活上的双重不适应。
在加上,高中课业的繁重、快速的学习进度、不擅长与同学、室友间的交际关系,一点一点的让他们开始在不同程度上变得焦虑、疲惫,甚至是陷入自我怀疑中。
而这个时候的家长们,则又认为孩子已经长大了,自己也已经付出的足够多了,可以适当的放一放手了。
殊不知就是这么的距离一拉开,稍微的一放松,就让自己与孩子间产生了隔阂。
在家长眼里,老子起早贪黑、累死累活的上班挣钱,供你吃供你花,你这一考试就给我考个几十分,倒数几名,准是在学校没学习光顾着玩了吧;在看看人家那谁谁谁,以前还没你考得好呢,再瞅瞅人家现在……。

在孩子眼里,每天我五点钟起床背英语,六点钟跑操完,一边吃饭一般背课文,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不带手机,不谈恋爱,可这成绩一下来有时候还竟不如那些上课睡觉不听讲,课后偷玩手机,作业胡写一通的人。明明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可考出来的结果却总是不尽人意。
好不容易放假回家,和家长一说,家长又是一通大道理等着他们当年怎么怎么样,自己每天是多么多么的辛苦,诉苦不成反而无端的挨了顿说教。久而久之,孩子与家长之间,也就越来越无话可说,也越来越压抑,变得越发不服从管教,甚至是开始偷偷摸摸的抽烟、喝酒、自残来宣泄情绪。
而这个时候的家长,又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开始抱怨学校对孩子管理的严苛,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内卷。却不知,孩子成为如今这样,与自己也有着重大的关系。

也忘了,学习是培养人的过程,但高考不是,高考是用来选拔人才的,高中本就是用来筛选聪明人和普通人的。
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才是聪明人的选择。把不合适的人放在不合适的位置上,不只他自己难受,别人也会跟着痛苦。那我们,为什么不把他们放出来,去寻找一条合适自己的路呢?说不得,也可以风生水起呢?
高中双休制会带来哪些影响对于家长:·钱包会越来越瘪:放假送补习班?花钱不少,效果未必有。
·焦虑加倍:自己辅导?知识早以忘光,不切实际。彻底放手?不管不问,看着孩子被同龄人甩开,心如刀绞。

·学渣:放飞自我,主打一个听天由命。
·学霸:全靠自觉,赌一把“天赋异禀”。
·中等生:老实听话,最为依赖环境,也最为受伤。
结语:我们需要的是开放的思维,不是死板的成绩。高中双休,在满足大多数人的同时,也应该尊重少数人的选择,双不双休也可以由家长和孩子自己来决定。
你对高中实行双休制是怎样看待的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说你的想法~~
夜间清风
有钱家里一对一,没钱宅家抱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