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综述在太阳系中,有一颗卫星,它的大小超过了水星,它的内部隐藏着一个比地球水量还要多10倍的海洋,它的磁场可以产生壮观的极光,它是人类探索太阳系的重要目标之一。
它就是木卫三,木星的第三颗卫星,也是我们这个星系中所有卫星里大小排第一的那个。
如何发现的木卫三的发现可追溯到1610年1月11日,当时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伽利莱观测到了围绕木星运转的三颗星体。
第二天晚上,他注意到这些星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随后发现了第四颗星体,即后来被称为木卫三的卫星。
至1月15日晚,伽利略确认了这些星体是围绕木星运行的天体,并声称有权为它们命名。尽管他曾提出过“科斯米安卫星”(Cosmian Stars)的名字,但最终将它们命名为“美第奇卫星”(Medicean Stars)。
后来,法国天文学家尼古拉斯-克劳迪·法布里·德·佩瑞斯特提议为这些卫星分别命名,但遭到了拒绝。
一开始,德国天文学家西门·马里乌斯试图给这些卫星取名为“萨图尔努斯”、“朱庇特”、“维纳斯”和“墨丘利”,但这个命名方案并未得到采纳。
后来,在约翰内斯·开普勒的建议下,马里乌斯提出了以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命名的方案。他将木卫三命名为“伽倪墨得斯”(Ganymede),这个名字来自于特洛斯国王的英俊儿子,被宙斯化身为鹰后掳走,成为神的斟酒者。
然而,这个命名方案也不受欢迎,直到20世纪中期才被广泛接受。在早期的天文学文献中,该卫星通常用罗马数字或“朱庇特的第三颗卫星”来指代。木卫三也是伽利略卫星中唯一以男性名字命名的卫星。
自先驱者10号开始,多艘太空船曾经接近木卫三进行探测。旅行者号太空船精确测量了其大小,而伽利略号探测器则发现了其地下海洋和磁场。
此外,有一个名为“木卫二-木星系统任务”的计划原定于2020年前后发射,目的是探索木星的冰卫星,但最终未能实施。该任务被2023年发射的木星冰月探测器所取代。
轨道和自转木卫三和它的母星之间的距离大概是107万400公里,是所有卫星中距离第三近的,其公转周期约为7天3小时。与大多数已知的木星卫星一样,木卫三也被木星所锁定,永远以同一面面向木星。
它的轨道的离心率和倾角都很小,几乎就是在木星的腰上水平运动。
然而,每过个几百年,离心率和倾角会受到太阳和木星引力摄动的影响,以周期函数的形式发生变化,其范围分别为0.0009至0.0022和0.05至0.32°。这种轨道的变化导致了其转轴倾角在0至0.33°之间的变化。
木卫三与木卫二、木卫一之间保持着轨道共振关系:即木卫三每公转一周,木卫二公转两周,木卫一公转四周。
当木卫二位于近拱点、木卫一位于远拱点时,两者之间会出现上合现象;而当木卫二位于近拱点时,它与木卫三之间也会出现上合现象。
这种轨道共振关系导致木卫三受到来自木卫二和木卫一的强烈潮汐力,从而导致了其内部热量增加和地下海洋的存在。
木卫三的自转周期与其公转周期相同,即7天3小时,这意味着它是同步自转的。由于其轨道的离心率不为零,它的自转速度会随着其在轨道上的位置而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学名是“自转摄动”。
它的自转轴与它运动平面的角度很小,约为0.195°,这意味着它几乎没有季节变化。木卫三的自转轴的方向与地球的相近,因此从地球上观测,木卫三的自转轴会在一年内在天球上划出一个小圆。
内部结构木卫三的平均密度为1.936 g/cm³,比水星的密度还要低,这表明它主要由轻质的硅酸盐岩石和冰体构成。
木卫三的质量为1.4819 × 1023 kg,是地球质量的0.025倍,而其体积为7.6 × 1010 km³,是地球体积的0.0704倍。这意味着木卫三的体积比水星还要大,但质量却只有水星的一半。
木卫三的内部结构可分为三层:一个富铁的流动内核、一个硅酸盐质地幔和一个冰质地幔。这种分层结构是由木卫三早期演化过程中,不同物质根据密度差异而分离所致。
木卫三的内核直径约为900 km,占其半径的34%,主要由金属铁和硫组成,温度约为1500 K,压力约为2 Mbar。木卫三的内核流动性较高,受到来自木卫二和木卫一的潮汐力摩擦加热以及放射性衰变的热源影响。木卫三内核的流动性是其产生磁场的原因之一。
木卫三的地幔厚度约为1500 km,占其半径的57%,由硅酸盐质地幔和冰质地幔两层组成。硅酸盐质地幔位于内核之上,厚度约为700 km,主要由橄榄石和辉石等矿物组成。
而冰质地幔位于硅酸盐质地幔之上,厚度约为800 km,主要由水冰和其他挥发物组成。冰质地幔的上层可能是由高压形式的冰,如冰Ⅵ和冰Ⅶ组成的。
木卫三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就是其地下海洋,位于冰质地幔的中部,被两层冰体夹持。木卫三地下海洋的存在证据主要来自于伽利略号探测器对其磁场的观测结果,表明木卫三内部存在导电液态层。
这个地下海洋最深的地方或许会超过1000 km,整个卫星都被它包裹着。海水的主要成分可能是咸水,含有氯化钠、硫酸镁和其他盐类。地下海洋的总水量估计为1.5 × 1010 km³,是地球水量的10倍以上。
木卫三的内部热源主要来自放射性衰变和潮汐热。放射性衰变是指木卫三内部放射性元素,如钾、铀和钍等的衰变释放的热量。
而潮汐热是指木卫三受到来自木卫二和木卫一的潮汐力摩擦加热,导致其内部形变和应力。木卫三内部热源总量估计为4.3 × 1013 W,是地球内部热源的0.4倍。这些内部热源是维持木卫三地下海洋和磁场的重要因素。
表面地形暗区约占木卫三表面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上分布着密密麻麻的撞击坑,其地质年龄估计已长达40亿年。
这些暗区的颜色主要是由于表面冰体受到太阳风和宇宙射线的侵蚀,导致冰体分解成氢和氧,而氧与其他物质反应形成氧化物,使它的表面颜色显得很暗淡。
撞击坑在暗区的分布不均匀,有些区域的撞击坑密度很高,而另一些区域则较低。这些撞击坑的大小差异很大,从几米到几百公里不等。有些撞击坑被较小的撞击坑所覆盖,表明暗区的地质活动并未完全停止。
明区约占木卫三表面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其地质年龄较暗区稍年轻,约为20亿年。明区的颜色主要是由于表面冰体含水量较高,反射率较大。明区的特征是大量纵横交错的槽沟和山脊,高矮大小各不相同。
槽沟和山脊的形成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可能是由于潮汐热导致的构造活动所致。它们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通常是平行或垂直排列,有时还形成网状或多边形的图案。
槽沟和山脊的表面特征各异,颜色也各异,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冰体中的杂质或受到不同程度的辐射所致。
结语对木卫三的深入探索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木星系统的理解,还可能为我们搞懂地球的水资源起源分布提供重要线索。
未来,随着太空探索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望进一步揭开木卫三神秘面纱,探索更多太阳系的奥秘,为人类的探索之旅开拓新的篇章。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