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功效其实只是它作用的一部分。中药本身既有治疗作用,也有一些不是用于治疗的用途。在中药学的历史发展中,古代的本草书籍不仅记载了药物的治疗效果,还包括了它的理化性质和其他一些文化知识。比如《神农本草经》中提到,丹砂能转变为汞,空青能变成铜铁铅锡等金属;还有一些药物的别名和用途也有详细记载,比如郁金在酒里泡过就能变成黄色,就像黄金一样,这些都是药物的多重作用。
但在这些古老的文献中,药物的作用往往混合了对人的医疗作用和对动物的作用。其实,药物对人和对动物的效果可能完全不同。比如常山对人可能有毒性,会引起恶心呕吐,但是对牛羊等反刍动物来说,适量的常山可以促进它们的反刍,帮助它们消化。所以,有些药物即使对某些动物有疗效,可能对人却有不良反应。就像巴豆这种药,人在吞服后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但老鼠吃了能长得很胖。
所以,实际上中药的作用不仅仅是治疗的功效,它还包括了可能的毒副作用,甚至有些药物还可以作为染料或其他用途。我们通常说药物有“利”和“害”,其中“利”就是它的治疗效果,而“害”则是指它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因此,只有那些对人体有预防和治疗疾病作用的药物,才能被称为有“功效”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