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明朝崇祯十五年,崇祯皇帝将在大厦倾倒时,不断催促刚回来训练的孙传庭向李自成发动进攻。孙传庭被迫离开潼关和李自成决战,先胜后败。他的精英损失已经耗尽。崇祯十六年底,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潼关。孙传庭死亡,李自成起义军灭明进入倒计时,史称:“传庭死,大明亡”。。
后人复盘明朝灭亡时崇祯的错招时,将孙传庭部的灭亡归咎于崇祯皇帝的急切,认为正是他不断强迫缺兵缺粮的孙传庭出战,才埋葬了大明最后一支忠于朝廷的军队。如果崇祯能听从孙传庭的意见,以防守和训练为主,全军牢牢守住潼关通道,李自成就不会这么快赢得陕西,然后一路东进。
事实上,在小编看来,即使孙传庭没有被崇祯强迫,没有走出潼关和李自成的决战,未来的结果也不会有太大的意外。崇祯十五年前后,不可能仅仅依靠刚刚完成的孙传庭来阻止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步伐。在解释为什么不可能之前,让我们简要介绍一下崇祯、孙传庭和李自成当时面临的情况和心态。
1:面对清军的压力,崇祯不得不催促孙传庭出战
崇祯十五年,崇祯皇帝的心情真的很急切。前一年,洪带领明朝的精锐部队在关外与清朝的决战中大败,勉强维持到崇祯十五年。洪被俘,祖大寿投降,锦州落入清军之手。明朝面对清军,只剩下山海关这条防线。在关内,无法聚集成建制的军队(即使有,也无法指挥)。
清军之前没有占领辽西走廊的时候,已经多次进关,视明军为无物。现在只有一个山海关在他们面前,随时进关更方便。15年10月,清朝立即安排阿巴泰带兵入关。一路走来,就像没有人一样,穿越京畿道,穿越整个山东,甚至杀到江苏海州。《清史稿》记载:
十月,授奉命大将军伐明,内大臣图尔格副之。自黄崖口入边,败明将白腾蛟等於蓟州,破河间、景州。趋兖州,擒斩明鲁王以派等。分徇莱州、登州、青州、莒州、沂州,南至海州。还略沧州、天津、三河、密云。凡克城八十八,降城六,俘三十六万,得金万二千、银二百二十万有奇。
在这种情况下,崇祯怎么能坐着不动呢?对于明朝来说,为了摆脱危机,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和清军必须一路遏制,清军不认为,战斗力远远超过李自成部,明朝也不能花钱练习辽东军团,清军不进入上帝祝福,不能挑衅。
那么,打败和遏制李自成部的发展是崇祯皇帝唯一能做出的决定,这是不能拖延的,因为当时李自成部已经摆脱了流寇的性质,正在慢慢向正规化转变。崇祯十六年初,李自成在襄阳建立政权证明,拖得越久,李自成部的正规化就越长,对明朝就越不利。因此,即使崇祯知道孙传庭训练时间不长,粮食和工资也不足。只能硬着头皮催促他出战,崇祯真的是消费不起。
二:孙传庭的无奈,准备不足也只能上去
崇祯十五年二月,关外局势非常明朗。在援军洪承类部队被摧毁之前,整个军队肯定会被摧毁。对崇祯来说,其初衷是在击败清军后,让关外强队回到老师那里打败李自成。崇祯不得不释放监狱里的孙传庭,安排他与李自成打交道。随后,他任命孙传庭为三方总督,让他在陕西训练以应对李自成的进攻。
然而,崇祯除了给予孙传庭名义上的支持外,不能再给予更多。士兵需要孙传庭自己招募,粮食和工资也需要他自己筹集。为了培养一支军队,孙传庭也豁出去了。他毫不犹豫地冒犯了陕西的士绅,强迫他们的田地给士兵。为了严格的军纪,他还杀死了战斗力很强的明军将领贺人龙,绞尽脑汁,最终培养了数万支军队。
然而,孙传庭的训练时间太短了。到崇祯十五年十月,总共训练了不到半年。军队数量远低于李自成部,军事物资准备不足。但崇祯皇帝等不及了。10月,清军已经进入海关。他们不指望孙传庭回到首都。是时候对李自成开始了吗?当时的崇祯也只有孙传庭能指挥了,湖广的左良玉早已成为实际军阀。
孙传庭其实很无奈,他需要时间,但情况并没有给他更多的准备时间。清军再次入关。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李自成建立了“大顺”政权。崇祯皇帝在军事和政治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只能让孙传庭继续下去。谁让他成为忠臣?谁让他的军队成为朝廷唯一能指挥的军队?
三:李自成可能不需要打潼关,战术可以多样化
孙传庭的对手是李自成,后人评价孙传庭部的灭亡。崇祯不应该催促孙传庭出战,否则孙传庭至少可以守卫潼关和陕西,但这种说法忽略了李自成。对于李自成来说,他可能不需要打陕西。当时,李自成实际上已经在襄阳正式建立了政权,但他和他的下属有一种执念,必须回到陕西的家乡。无非是“富贵不归乡如锦衣夜行”的心态在作祟。
但是,如果孙传庭大军死守潼关,李自成可能不会坚持心中的执念。除了孙传庭部,当时河南没有明军能对李自成部构成威胁。他可以从开封渡过黄河,直接杀到北京。这个时候,孙传庭该怎么办?无论李自成是假装还是真正的攻击,孙传庭都必须与李自成决战。
只要李自成做出渡河北的姿态,不需要崇祯的催促,孙传庭就会主动离开潼关,节奏也会进入李自成的掌握。崇祯十五年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已经练成金身,明军不断投降。李自成部的战斗力早已不同,装备、金钱、食物和士气远远超过明军。
历史上,孙传庭出关后,李自成在第一场战役中大败,但与之前大败后的逃亡不同,李自成部这次转身杀了他。佳县之战期间,孙传庭击败闯军,但在追击的路上:“贼觇我军嚣,反兵乘之,左勷、萧慎鼎之师溃,诸军皆溃”。此时,李自成部的战斗力和韧性是孙传庭下明军无法比拟的。
即使孙传庭军队没有离开潼关,李自成当时也可能无法攻击潼关。他的战斗力还不错,士气也像彩虹一样。太多的人会淹死孙传庭。至于伤亡?李自成可能最不在乎用生命换取胜利。此外,李自成有很多选择,但孙传庭没有更多的选择。即使崇祯不催促孙传庭上场,他迟早也会主动出来。只要他出来,他仍然会失败。
综上所述,崇祯十五年,明朝无能为力。最大的变化不是孙传庭出狱训练,而是洪承类的败亡。洪承类的精英是明朝最后的依靠。这支军队被打败是崇祯最大的坏消息。至于孙传庭,明朝不能给他太多的资源。仅仅依靠破碎的陕西省,他就无法培养出足够的军队来击败李自成。
崇祯不强迫孙传庭出战,也改变不了大势。除非李自成背后的湖广左良玉有孙传庭那样的忠诚,听从崇祯的圣旨,敢于与李自成死战,才有可能遏制李自成。这还要建立在四川张献忠不跳出来捣乱的情况下,然而,孙传庭没有可能打败李自成。崇祯敦促孙传庭出战,无非只是孙传庭的败亡时间提前了一点,结局早就注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