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两项最终规则,再次以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为由,大幅扩大其出口管制“实体清单”,而中国企业再次成为最主要的目标,其中与中国AI、超算、芯片产业紧密相连的12家企业均在此次名单之列,并显现出制裁的系统化和精准化。基于此,在新一轮制裁的背景下,我们的应对除了相关被制裁企业的自强外,政策的保驾将显得尤为重要。
制裁:AI、超算、芯片成重灾区,加剧中国科技产业挑战
众所周知,2018年至今,中国被美制裁企业的名单超过2000家,波及范围甚广,覆盖几乎全部的前沿领域公司和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后美国加强对华出口管制具有明显的行业针对性。根据相关研究和联邦公报数据,截至2025年3月,中国约有350家企业被列入BIS实体清单,远超其他国家,这些企业中,高科技领域占比显著,尤其是近几轮的制裁名单中,越来越集中在AI,超算,芯片等领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有的企业自进入后一直在清单上,有的则是多轮进入清单或者遭遇类似的打压。
以隶属于芯片和超算领域的企业为例,浪潮信息的母公司浪潮集团早在2023年3月就被BIS列入实体清单。而在此次新一轮制裁中,BIS又将六家浪潮集团的子公司——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浪潮電子信息(香港)有限公司、浪潮电子(香港)有限公司、浪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和浪潮中国台湾公司列入实体清单,制裁范围进一步扩大。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以7次制裁位居榜首,凸显其在半导体、通信等关键领域的战略地位成为美国重点限制对象;中科曙光(5次)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5次)紧随其后,反映出美国对中国高性能计算与航天技术发展的警惕。

众所周知,芯片与超算是中国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支撑,也是实现科技自立的关键。华为、中国船舶、中科曙光、中芯国际等龙头集团性企业不仅被BIS制裁次数多、其关联公司或子公司“上榜”家数也多,表明美国试图阻断中国科技产业全链条自主化进程。
与此同时,由于这些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它们的受限将波及上下游的供应商、合作伙伴以及客户,可能导致整个产业链的震荡、调整,甚至是中断。

由此可见,美国对中国科技产业,尤其是对芯片、超算领域的制裁已经形成系统性和精准性相结合的策略。其中系统性影响体现在对整个产业链、创新生态和国际合作的广泛冲击;精准性则是对关键企业、技术和机构的直接打击。而这两种影响相互交织,给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较以往更加严峻的挑战。
应对:企业自强诚可贵,政策保驾价更高
诚然,面对上述在芯片、超算和AI领域呈现出系统化与精准化的制裁,中国科技企业必须苦练内功,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并积极寻求供应链多元化,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这是应对外部压力的基础和内生动力。
但如前述,通过多轮的制裁及制裁力度的不断加大,其对中国相关科技企业及产业所带来的冲击已呈现出精准化和系统化,尤其是对于单个企业的精准化,仅凭企业自身的能力恐难以独自承受,尤其是在基础科研、前沿技术突破、构建完整生态链等方面,而此时政策的大力保驾就显得尤为关键。
针对于此,我们认为,政府应深入研究各个科技产业的细分领域,例如在半导体产业中区分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等环节;而在人工智能产业中区分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等,并针对不同细分领域的特点和发展阶段,制定差异化、有针对性的政策。
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显得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被制裁企业,更要围绕它们构建符合地方需求和特色的国产生态链,通过“内循环”来培育国产科技,提升自主可控的韧性。
具体体现在,首先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例如在政府采购、重大项目建设中优先采用国产技术和产品,制定鼓励使用国产软硬件的行业标准等,与此同时,鼓励国内各行业优先采用被制裁企业及其他国内企业研发生产的技术和产品,为其提供市场支撑;其次,对于被制裁企业优先提供资金优先(例如设立专项基金、提供更低的贷款利率、放宽融资条件等),以及税收减免等政策方面的支持;最后,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本地的产业基础和优势,围绕被制裁企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国产科技产业集群,形成协同发展的模式。
对此,有专家提议政府给予受制裁企业税收减免(例如减免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等),研发补贴等政策保驾,并设立“实体清单应急通道”,优先审批被制裁企业提出的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加快相关审批流程,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
写在最后:所谓历史不会重演,但会惊人的相似。纵观全球科技产业的发展,此前的韩国、日本等科技企业均在科技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而最终都在企业自身努力和政策大力保驾的“双轮驱动”下度过了危机,而这之中,政府关键时刻有针对性的举措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具体到中国,面对新一轮更加精准和力度更大的制裁,同样,除了企业自强外,惟有我们的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的相关政策和专项资金等保驾,并充分利用国内大循环的优势,构建和完善国产科技生态链,才能真正帮助中国科技企业更好地应对和最大限度地降低此轮制裁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升自主可控能力,并最终实现中国科技产业的逆势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