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一条消息让人目瞪口呆:刚刚退休不久的原西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佘克冰,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组织调查。台上刚信誓旦旦表态“忠于党、坚守底线”,转眼却因违纪违法问题被揪出,这种反差让人不禁发问:到底发生了什么?
佘克冰在仕途上的表现,一直称得上“稳扎稳打”。他早年在山南地委担任组织部长,后来又成为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2013年更是被提拔为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负责司法系统的重要工作。他一干就是11年,这样的经历怎么看都算得上“光鲜亮丽”。
但谁能想到,今年3月,他突然被免职。而短短数月后,这个曾经的“司法大拿”就因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而“出事”。细想之下,问题的苗头或许早在他被免职时就已经显现,只是外界未曾察觉。
有知情人士透露,佘克冰的法律背景很深,他在法院系统积累了不少威望。但再高的威望,如果触碰了纪律红线,也只会成为高处摔下的更响一声警钟。
佘克冰被查的契机,是自治区党委第六巡视组的到来。11月,这支巡视组进入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展开了一场“刨根问底”的政治监督。重点是清理司法系统的突出问题,确保司法工作既公正又廉洁。这次巡视行动,直接揭开了藏在表面平静下的深层问题,也让佘克冰的问题浮出了水面。
从今年3月被免职到12月被查,佘克冰的故事充分展现了当前反腐工作的力度和速度。尤其是针对退休官员的追责,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显然,纪委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退休并不是保护伞,任何人过去的行为都逃不过“秋后算账”。
作为曾经的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佘克冰的问题绝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司法系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这道防线出了问题,影响的将是整个社会的信任体系。
佘克冰事件暴露的不仅仅是个体的贪腐问题,还有司法系统在监督管理上的漏洞。他在职期间的决策是否存在权力寻租?是否有暗箱操作的案件处理?这些疑问都需要进一步调查来解答。但可以肯定的是,这起事件已经为司法领域敲响了一记警钟:权力缺乏监督,公平正义就会被蚕食。
常言道:“出来混,迟早要还。”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好了是为人民服务的利器,用不好就是砍向自己的刀。佘克冰的遭遇再次告诉大家,无论是身居高位还是已经退休,权力带来的责任和风险始终如影随形。
更重要的是,这次事件也提醒社会:反腐没有终点,也没有特例。退休官员不是“免罪金牌”,只要触碰了红线,迟早会被揪出来。近年来,反腐工作之所以能够保持高压态势,离不开纪委监察系统的高效行动。像佘克冰这样的案例越多,公众的信心也会越强,因为这意味着“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佘克冰从仕途的巅峰跌落到接受调查,整个过程令人唏嘘。但比起个人得失,这件事的深远意义在于,它提醒了所有人,权力需要约束,法律不能逾越。无论职位多高,无论权力多大,终究要有敬畏之心。一句老话说得好:“人在做,天在看。”生活的算账,或许会慢,但从来不缺席。那些心存侥幸的人,最好把握住最后的底线,因为权力的诱惑,始终是把最锋利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