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和汪小菲是深谙人性的操盘手。
他们高喊振奋人心的口号,却做着虚情假意的恶事。
在这场充满算计的游戏中,网友们被他们耍得团团转,却仍不自知地为他们辩护。
王思聪早就对此表达了他的厌恶。
早期,王思聪与汪小菲之间的对峙可谓一幕精彩的角斗。
随着大S的离世,各种虚情假意的角色逐渐浮出水面。
表面似乎是悼念,实际上暗流涌动,流量的算盘在一旁继续敲打。
流量密码的操控者这对母子俩,确实是流量密码的破译高手。
早在十多年前,他们便嗅到了流量的商机,开始布局。
经过精心策划,汪小菲被打造成了“京城四少”之一,这一成功塑造使他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娱乐圈。
2011年与大S的世纪婚礼更是他们吸引眼球、制造话题的巅峰之作。
婚礼自带话题效应,再加上微博的造势,现场简直具备了“皇家婚礼”的既视感。
就连搜狐的张朝阳在那场“侵权”风波中,都被巧妙地产生了热度,成为他们宣传的道具。
王思聪早在初期便对张兰嗤之以鼻,结果仅仅是加强了张兰在媒体前的“露面率”。
如今回过头来看,这场婚姻的赢家,竟非大S,而是张兰母子。
若非“大S及其母亲”的标签加持,假如俏江南的上市之路没有如愿,他们或许早已被遗忘。
此时此刻,张兰的流量嗅觉确实敏锐,堪称流量界的祖师爷。
离婚后流量游戏的延续自离婚后,这对母子便开启了“战斗力满格”的局面。
官司、直播爆料,个个精彩纷呈。
一会儿是“委屈婆婆”张兰,控诉前儿媳的“奢侈”。
他们的目的明确,就是要把戏做足,将流量尽情榨取。
一场直播,销售额轻松破百万,粉丝数激增十万,令人艳羡。
在他们的字典里,负面新闻也是流量,这对母子显然深谙此道,玩得相当溜。
套路的类型其实也只是那几招,但每一招都致命。
首先,他们善于利用爱国情怀,质疑大S嫁给韩国人的行为,借机表达对小S“不爱国”言论的反思,精准触碰那些朴素爱国情感强烈的人的敏感点。
再者,他们在直播中故意使用带羞辱意味的言辞,迎合人们窥探隐私的需求,惹得许多人围观。
张兰曾因直播间被封,再度绝地反击,仿佛通过热血诗句重新赢得粉丝支持。
而更为悲切的,则是汪小菲在雨中跪地,声泪俱下地诉说自己“被吸血”的人生,试图塑造一个“委屈的好男人”形象。
这种矛盾终究未能逃脱因果,大S的去世,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伪装的母子情深最终,这对母子急于榨取最后一丝流量价值,结果却适得其反,账号被永久封禁。
在两人的正面“划清界限”的行为中,可以看出本质外衣下的算计。
张兰之前曾公开表态与汪小菲关系疏远,然而不久后便携手再次踏入直播带货领域,令人费解。
这对母子之间的真实情感比任何表面行为更为复杂。
张兰似乎真的希望能维护不同的利益,却又舍不得流量带来的收益。
这场母子情深的剧目,更是早有端倪。
张兰的强势与强烈的控制欲如沉重的枷锁,早已将汪小菲捆绑得几近窒息。
直播间内的争吵、朋友圈里的“决裂宣言”,其实是长期压抑情绪的爆发。
与其说是断绝母子关系,倒不如说是他们之间的割舍与取舍。
舍弃张兰,保全汪小菲,流量生意仍需继续。
张兰的存在或许就是汪小菲的保护伞,而如今失去的这面旗帜,他的未来变得更为渺茫。
而大S,在这场流量游戏中成了最大的牺牲品。
所有的付出与努力,最终换来的却是无情的背弃。
她想要的不过是一个给予她安心依靠的坚实臂膀。
然而那些美好的愿景却被残酷的现实无情击破。
离婚后,面对前夫和前婆婆的无休止“消费”,她始终无法逃脱扮演这个角色。
两个孩子,成了她心中最为牵挂的存在。
虽然她与汪小菲之间的联系都建立在孩子的身上,但这样的关系无疑也让孩子们面临巨大的压力。
父母的争执和对抗,造就了儿童心灵中的创伤。
随着大S的离世,监护权的问题迅速成为双方争议的焦点。
汪小菲表达强烈希望将孩子带回北京抚养的愿望,而张兰对此则显得模棱两可。
表面上是关心孙子孙女,实际上却更多地是在计算利益与流量。
张兰所施行的“道德绑架”,让人无言以对。
她声称自己没有做过不道德之事,却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视若无睹。
她直播间里对大S的讽刺,对小S的攻击,难道不是在间接伤害孩子吗?
她面对媒体自言自语的无辜与委屈,却不断在将孩子当成获取流量的工具。
这样的自我欺骗形式,将她的形象越发丑陋。
结语逆流而上的张兰,恰似娱乐圈的一面镜子。
尽管一味地追求流量与曝光,她们依旧无情地伤害着身边的人。
从昔日的经济利益关系,到如今的名声与荣耀,他们无不在以自私的态度追逐眼前的利益。
然而在这场阴暗而肮脏的游戏里,最无辜的无疑是那些孩子。
愿所有的悲剧背后,都能为人性带来一丝启示。
流量的游戏终究是无止境的,距离真实的快乐只是一层光华的华丽外衣。
但愿所有的棋手与棋子,都能从此游戏中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