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的畸变知多少?枕形和桶形畸变是什么?如何在摄影中利用好?

一弯长月烬影迷 2024-02-20 01:43:58

镜头的畸变,这个听起来熟悉但看起来陌生问题,常伴于摄影爱好者左右。熟悉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广角镜头主要存在的畸变是桶形畸变,长焦镜头主要存在的畸变是枕形畸变。陌生是因为现代镜头的制造技术和矫正水平已经非常出色,实际使用到的多数镜头拍出来的画面都不太容易看到畸变带来的影响。

但镜头的畸变依然存在,只有掌握其中的原理,在摄影中恰当使用,才能拍出更好的作品,才能让畸变服务于我们。

什么是镜头畸变?

镜头畸变是一种光学现象,指的是图像与实际物体在几何形状上出现的偏差。通常,这种偏差分为两大类:径向畸变和切向畸变。

径向畸变

径向畸变是一种相对于图像中心的畸变,可以进一步分为“桶形畸变”和“枕形畸变”。

桶形畸变:在这种情况下,图像的中心区域被放大,而边缘被压缩。这导致图像看起来像是被拉伸到了一个倒扣的桶的形状中。这种畸变在广角镜头中特别常见。比如,当你用广角镜头拍摄一个棋盘格的地面时,你会发现地面的线条向图像的边缘弯曲,使得地面看起来像是一个弯曲的表面,而不是平坦的。

枕形畸变:与桶形畸变恰恰相反,在枕形畸变中,图像的边缘被放大,而中心被压缩。这会导致直线朝向图像中心弯曲。这种畸变常见于长焦镜头。如果你用一个受到枕形畸变影响的长焦镜头拍摄一扇窗户,那么窗户的边框将会向内弯曲,看起来像是被挤压了。

在大多数拍摄场景中,桶形畸变和枕形畸变并不容易被明显发现,一方面是现代镜头出色的矫正能力和相机机内自动校正水平显著提高,另一方面是使用超广角和超长焦拍摄的画面较少,特别是无裁切无矫正,直接出片的超广角和超长焦作品更少。当然,枕形畸变相比较桶形畸变,是更不容易被察觉的。

在实际拍摄中,相同点在于中心画面几乎不畸变,不同点在于桶形畸变拉长了画面的边缘;而枕形畸变压缩了画面的边缘。

切向畸变

切向畸变,也被称为“梯形畸变”或“透视畸变”,是一种不同于径向畸变的畸变类型。这种畸变通常发生在摄影主体与摄像头传感器不平行时。它让矩形物体看起来像梯形。

举个例子,假如你站在一座高楼的底部,抬头拍摄这座大楼。由于镜头与大楼的立面不是完全平行,结果就是大楼在照片里看起来像一个梯形,底部宽而顶部窄。

这种畸变在建筑摄影中特别常见,但也可以通过软件或专用的移轴镜头来纠正。

枕形畸变对照片有什么影响?

坏处:最明显的影响就是照片中原本应该是直的线条会变得弯曲。比如,你站在一座桥下用长焦镜头拍摄,你会发现桥的横梁不再是直的,而是呈现出一种向内弯曲的形状。这种畸变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你的构图。例如,你拍摄一张广场的照片,会发现广场的四周仿佛被“挤压”了一样,导致画面失去平衡。

好处:有时候,枕形畸变反而可以用作一种创意手段。比如,在拍摄一张以旋转楼梯为主题的照片时,枕形畸变会让楼梯看起来更加螺旋,增加了照片的动感。在人像摄影中,适当的枕形畸变可以突出脸部,使其成为画面的焦点。这也是为什么长焦镜头适合拍摄人像特写的原因。

桶形畸变对照片有什么影响?

这种畸变的成因也是多方面的,通常与镜头设计中的权衡有关。比如,在设计广角镜头时,为了实现更大的视场角,可能会出现桶形畸变。

坏处:这种畸变会使图像边缘的直线变成弯曲的线,影响照片的准确性。举个例子,如果你用广角镜头拍摄一个足球场,那么足球场的边线会呈现出弯曲状态,而不是完美的直线。除了视觉上的扭曲,桶形畸变也会给构图带来挑战。例如,在拍摄一个内部空间,如教堂或博物馆时,墙壁和柱子都会因为桶形畸变而显得弯曲,这样就很难获得精确的构图。

好处:在拍摄运动或动态场景时,桶形畸变可能会为你的照片增添一种不同寻常的视觉效果。例如,在拍摄滑雪者下坡的照片时,山坡和树木的弯曲会增加照片的动感。在一些抽象或概念摄影中,桶形畸变可以作为一种艺术手法。比如,在拍摄星空或夜景时,这种畸变会让天空看起来更加广阔和深邃。

枕形畸变和桶形畸变对拍摄人像有什么影响?

首先申明的是,这里提到的拍人像,是指以人像为主,主打拍人物,展现人物的美感,不是那种人与风景的交融大片。

看完上面的内容后,就知道不管是枕形畸变还是桶形畸变,画面的正中心都是没有畸变的。如果焦段在24-200mm之间,对于现代镜头而言,可以认为画面正中心10%-20%的区域几乎没有任何畸变。还有一点就是,不管是广角还是长焦镜头拍摄,画面中越靠近边缘的物体,畸变就越大。

知道这一点后,当我们在拍摄自然人像就能很好的利用它。

如果广角镜头拍人像,由于广角镜头的桶形畸变的特点是拉伸边缘画面,让在边缘处的物体看起来变长变大。

因此最合适的构图就是将人脸放置在画面的正中心拍摄,因为人脸通常不需要“桶形畸变”。拍摄完后,后期二次裁切头顶的空间,确保构图合理。这样人脸不容易出现桶形畸变导致拍成变形“包子脸”。

为了保证人脸在广角镜头中占据较小的画面不变形,那你就需要距离人脸远一些,只要远一些,那最终的结论就是广角镜头适合拍摄全身人像。

当你按照人脸放画中间,广角镜头拍摄全身人像时,另一个好处就来了,由于腿部在画面的边缘处,广角桶形畸变的属性无形中将人腿部拉长,拍出来的照片就有“大长腿”的既视感。当然,此过程中,腰部也自然被适当拉长,只要距离和焦段把握的恰当,那就毫无违和感。

此外,广角拍人像采取竖向构图的方式更好,因为垂直构图的情况下,你能更好的靠近拍摄主体来拍全身照,能更多的拉伸腰腿比例,还能避免二次裁切像素不够。还应该采取较低机位(不应该太低)来实现“近大远小”的效果,低机位略微仰拍时,还能进一步把身材拉长,凸显身材的苗条。

如果用长焦拍人像。由于长焦镜头枕形畸变的特点是压缩边缘画面,让在边缘处的物体看起来变窄变小。

因此最适合的构图方式应该就是拍特写或者至少拍上半身人像。在拍摄构图时,人的头像应该合理放置,比如放在三分构图位置。头像应该避免放在正中间,因为正中间发挥不出“瘦脸”的效果。不建议拍全身是因为拍摄过程中,腿部通常处于画面边缘,由于枕形畸变压缩的特点,会让腿显的短小,人物的身体比例看起来不够好。

长焦拍人像至于采取横拍还是竖拍构图的问题,需要根据拍摄情况来决定,没有哪个更好一说。至于机位的选择的话,个人建议选择平视机位,根据需要可以略高或略低机位,但避免选择过高或者过低的机位,因为上半身或特写追求的自然、放松、协调、对话之美,平视机位是比较合适的。

结论小结:

请记住50mm(全画幅)这个焦段,因为这个焦段是几乎没有任何畸变的,也是符合人眼视角的焦段。选择50mm焦段时,你可以选择拍全身、半身,也可以选择拍特写。好处是什么都能拍,坏处也有可能是什么都拍不好。当选择小于50mm焦段拍摄时,你应该往广角拍摄技巧这儿靠拢。反之亦然。

最后,了解镜头畸变,并学会如何在实际拍摄中巧妙地运用它们,不仅可以提升你的摄影技术,还可以开拓你的创作视野。每一种“缺陷”都可以是一种创意的可能,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和应用它。无论你是专业摄影师,还是业余爱好者,深入了解和研究镜头畸变都将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希望本文能为你的摄影之路提供有用的信息和灵感。谢谢!

也许你还喜欢:

都看到这儿别忘了点赞关注啊亲们

亲们还有什么想了解的欢迎评论私信,

码字不易,腰已干废

留下赞赏,手留余香

点个关注,心最美丽

如有意见,欢迎留言

您的鼓励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