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关注!深化人文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海外网 2025-02-14 22:00:48

来源:人民论坛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中国经济发展实践提出的重大理论命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认真学习、全面把握、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文经济学的重要指示精神,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现实要求。

根据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高级编辑方江山提议,江苏省委宣传部组织、人民论坛杂志社参与组织的江苏人文经济学座谈会于2024年12月18日在南京召开。李扬、樊和平、任平、朱庆葆、李向民、桑明旭等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发言,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金松,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彭国华、副总编辑何民捷等出席会议,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在认真听取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后作了交流发言。2025年第3期《学术前沿》杂志对会议发言内容进行了整理刊发,以期深化对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现将刊发文章予以推送,供参考。

关于当前人文经济学研究的若干体会

——在江苏人文经济学座谈会上的发言

人文经济学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深入研究文化与经济的内在关系、建构中国人文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是新时代理论工作者的重要责任。进一步研究人文经济学,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为我所用;要聚焦于人,聚焦于人类文明新形态,凝聚深化研究的共识与合力;要着眼于现实,把握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要坚持系统性、集成性和创新性,推动人文经济学的系统重构,进一步丰富发展中国人文经济学知识体系;要保持耐心、保持恒心,打造人文经济学研究的学术共同体,推进原创性理论创新;要保持研究热度,持之以恒地、长期主义地积累。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高级编辑,法学(政治学)博士方江山

“人文经济学”如何是一种中国话语和中国理论?

人文经济学是文化-经济一体学,是文化-经济生态学,也是建构现代化的“中国式”的文明学。人文经济学的话语形态不是“+思维”而是“‘化’思维”。人文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可概括为“一体三维两概念”,其以“文化-人-经济”一体贯通为逻辑构架,以文化、人、经济建构三维坐标,以“人文力”和“人化”为体系的两大基本概念。人文经济学的内涵有狭义、广义和实践三重意蕴。狭义上是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广义上是文化-经济一体化,是文化-经济的辩证生态;实践上是现代化的中国式的“文明学”。人文经济学的理论有三个基本原理:“人文力”原理、“人化”原理、现代化的“中国式”原理。总之,人文经济学是基于文化与经济关系的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话语和中国理论。

——东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主任、道德发展研究院院长,资深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樊浩

深化研究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方向选择

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核心要义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的重大热点议题。当前,持续深化研究新时代人文经济学需要进一步抉择方向和明确使命。新时代人文经济学要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中完成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就要在植根于民族复兴伟大实践的现实土壤中理解和把握人文经济与人文经济学,不仅要深入研究实践样本与人文经济的内在关联、特质和内涵,还要以世界眼光和大历史观系统梳理和全面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实现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对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实践的引领,要贯彻人文新目标、人文新动能、人文新赛道、人文新规则和人文新样态。

——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特聘教授任平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人文经济学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强调其在物质与精神、文明与文化、“第二个结合”和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重要性。人文经济学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展,进一步探究了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之间如何实现平衡发展的路径。人文经济学是“第二个结合” 的生动体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创新发展。人文经济学以创新的人文动能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为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导,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李向民

人文经济学发展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人文经济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方式,强调文化与经济和谐共生,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经济发展,使经济发展围绕“人”的现代化展开。在目标上,人文经济学与中国式现代化高度契合,重视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文经济学强调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结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内生动力,赋予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属性,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韧性与持续性,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江南大学原党委书记,历史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朱庆葆;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林之豪

深刻把握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本质内涵

在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研究阐释中,准确把握其本质内涵是一项关乎破题准确与否的前提性工作。当前,围绕这项工作所开展的理论研究并未达成清晰一致的意见,这与相关讨论陷入误区有关。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文经济和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指明方向。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是一种以当代人文经济实践为现实来源,以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关系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化对经济的引领、浸润、赋能作用及其运作机理为研究目标,以弘扬经济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为价值指向的知识和学问,其在本质上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马克思主义“两个结合”的出场路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发展目标、超越西方经济学的学科视界、经济与文化双向驱动的核心主张、“润物细无声”的实践要求,是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本质内涵的具体展开和必然反映。

——苏州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苏州大学特聘教授、人文经济学研究院研究员桑明旭

选自 | 《学术前沿》杂志2025年第3期

新媒体编辑 | 赵光菊

新媒体美编 | 王楠楠

来源 | 人民论坛网-学术前沿杂志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