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间到舌尖,十月稻田的新质增长密码|消费趋势中国行

肖明超 2025-02-21 16:21:06

在中国这片广袤而丰饶的农业大地上,农产品如何实现从田间到舌尖的华丽蜕变、破茧成蝶?

据知萌咨询机构发布的《2025年中国消费趋势报告》分析,2025年中国消费者在消费观念上显著呈现出“求真”与“向实”的两大特征,这标志着品质意识的全面觉醒,并促使市场步入了一个既注重品质又强调性价比的“质价平衡”新时代。在这样的变化中,我们不禁提出了几个问题:

•企业应如何深度洞察用户,打造品牌向心力,引领心智增长浪潮?

•从供应链到数智化,农业品牌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在注意力稀缺时代,如何抓住内容流量风口,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

• 在未来,十月稻田将如何深耕厨房主食赛道,创造新的消费趋势?

带着这些问题,2月14日,知萌2025年消费趋势行中国活动的第三站走进了厨房食品品牌领军者十月稻田,知名趋势营销专家、知萌咨询创始人兼CEO肖明超与十月稻田集团创始人、董事长王兵,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营销官赵文君展开了一场深度趋势对话。

他们聚焦十月稻田的成长经历,分析农业品牌新蓝海赛道、品类创新、品效合一、创始人IP打造等6个问题,希望通过这6个问题,厨房、农业以及更多行业的品牌都能找到破局2025的启发和灵感。

01十月稻田的成就源自:坚守品质、追求创新、捕捉机遇

肖明超:首先请兵哥和君姐来聊一聊创业的过程,十月稻田事怎么聚焦大米这个赛道,又是如何抓住趋势,在大米赛道中开创品牌的呢?

王兵:十月稻田的发展经历了几十年,君姐的家族从80年代就在做大米,到现在已经有40年的历史了。我们两个人从2000年结婚到现在这段时间里也都在做大米,25年的时间,我们都在做这一件事。十月稻田这个品牌,是我们俩用了15年的时间打造,大体是这样的过程,具体的可以请君姐来讲一讲。

赵文君:过去大家都知道东北大米五常大米,品类名已经取代了品牌名。因为农产品具有非标化、低价、个人化等特点,所以做品牌很难,但我们通过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将非标化的大米转化为标准化的高品质商品,逐渐让十月稻田这个品牌与东北大米这个品类名并驾齐驱。

其次,我们敏锐地捕捉到了互联网电商的机遇。09年来到北京后,我们发现京东等电商平台正在逐渐崛起。我们意识到大米在线上销售有着巨大的潜力,因为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逛超市或农贸市场,而线上购物则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大米又是重货,于是我们果断地将产品推向线上,通过电商平台将优质的东北大米销往全国各地。还记得刚上线时,我们一天就能卖出100单,在一个月后一天能卖3000单,这让我们看到了线上市场的巨大潜力。

最后,我们还特别注重客户复购和口碑传播。优质的产品是赢得客户信任的基石,因此,我们始终将产品质量放在首位,确保每一粒大米都符合高标准的要求。大米是必需品,如果消费者吃着满意就会复购,我们就想抓住这个复利。当时我们的客户主要是年龄在30岁左右的互联网原住民,这些年轻人未来会变成妈妈、爷爷奶奶,会给他们的家人分享我们的产品,这种良性循环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效应。同时,我一直有一个看差评的工作习惯,差评能比较真实的反应消费者的需求,我需要知道ta哪里不满意,我从哪里去改正,在16年以前我都是自己来做客服处理客诉的,这样我才能直面用户直面需求,可以说十月稻田也是在一条条差评中逐渐改善、成长起来的。

王兵:其实刚才萌叔说到的农产品的三个阶段,从弯腰到上架,从线下到线上,从品类到品牌也正是对应了十月稻田的发展。最开始我们将大米从田间地头带到消费者的餐桌,到来了北京开始做电商,并在过程中去壮大品牌,十月稻田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

02农产品如何“走出去”?十月稻田的三点经验

肖明超:知萌也一直在服务于大量的农业品牌,对于农产品的“走出去”,十月稻田能给到哪些经验和建议呢?

王兵:首先,好产品是基础,要想打造农产品品牌必须要有好资源、好产地,生产出真正优质、有特色的产品。比如在萌叔的家乡云南,就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了许多优质农产品。

其次,要紧跟趋势,贴近消费者。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市场动态,了解消费者需求,选择最适合的渠道和方式来推广我们的产品。比如现在短视频和直播非常火爆,我们就得积极尝试这些新方式来吸引和留住消费者。

同时,懂运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农产品品牌的打造离不开精心的运营,我们必须亲自下场,深入了解市场动态和消费者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运营策略。从产品包装、定价到促销活动,每一个环节都得精心策划,才能确保产品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03十月稻田如何发现新蓝海赛道,又怎样聚焦厨房品牌?

肖明超:前面我们聊了很多关于大米的问题,其实现在十月稻田不仅有大米,还有很多延展的产品,是一个聚焦厨房场景的品牌。请问兵哥和君姐是如何拓展新品类,又是怎样聚焦厨房场景的?

赵文君:如何聚焦厨房场景,拓展新品类,也是十月稻田在市场探索和品牌建设中一直思考和实践的核心问题。总的来说,在当前中国消费市场,特别是在年轻一代消费者中,主食深加工、杂粮主食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我们相信,这也是未来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聚焦厨房场景方面,我们将目光投向了大米和杂粮品类的精深加工。

在拓展新品类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创新引领。不仅仅是在产品本身上下功夫,更是在产品的应用场景、口感搭配等方面不断创新。比如现在大家对主食的需求不仅在餐桌上,年轻人加班饿了需要快速充饥,就可以先吃一根玉米。还是以玉米为例,我们经过四年的精心培育和市场教育,终于将其打造成为了一款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爆品。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杂粮市场的巨大潜力,布局更多杂粮品类,以满足消费者对于多样化主食的需求,并坚守0添加的原则,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健康、优质的食材。

王兵:还要关注跨品类学习和跨界创新。比如我们发现很多家电品牌都在围绕厨房场景进行创新和升级。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厨房场景不仅仅是食材的烹饪场所,更是家庭社交的中心。因此,我们在拓展新品类时,也更加注重产品的社交属性和情感价值。

厨房食品创新方面,十月稻田致力于打造厨房食品创新品牌,通过不断挖掘食材的特性和卖点,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更健康、更便捷的烹饪选择。我们相信,只有真正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才能不断创新出符合市场趋势和消费者口味的新品类。

04品效合一:让消费者记得住、有复购、找得到

肖明超:接下来想听听二位对品效合一的看法,从你们的经验来说,品牌该如何做到品效合一呢?

王兵:我认为品效合一,就是在卖货的同时也让消费者记住你。在直播间同时进行销售与宣传,但背后更重要的是未来消费者的复购。要想让消费者复购,他们得先记住你,并对你的产品有好的反馈。不过,真正本质上还是要回归产品,产品本身要具有品效合一的系统。一个好的产品,从包装设计到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整个打造过程都至关重要。还有产品的定价,以及消费者如何在下次复购时找到你,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我亲身体验过,有时候在短视频中看到好的产品并购买,但第二次却找不到。这些可能是一些白牌产品,只在视频号中一闪而过,链接里也找不到。

赵文君:我们团队内部交流时都认为一个好的产品不仅限于产品实体,内容也是产品的一部分,卖点、宣传同样如此。如何将产品与销量、效率相结合,涉及多个维度。有时,即便产品优质,若未能找到恰当的渠道、卖点或有效的营销方式,销量依然不佳。

品效合一的实现确实颇具挑战,打造一个品牌,首先需创造一个爆品,随后通过爆品的品效合一逐步形成品牌。简而言之,产品再好,若没有吸引人的卖点、适配的渠道,也难以热销。

王兵:刚才提到很关键的一点,一个爆品的诞生,本身就已蕴含了品效合一的特性。这个爆品作为载体,本身就是一个品效合一的精品。大品牌在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比如可口可乐就是品效合一的典范,消费者看到这些产品,就能立刻联想到它们的卖点。

05IP打造:不同时期、不同模式、不同诉求

肖明超:2024年大家都在谈论高管CEO都得自己下场,你们如何看待高管亲自下场做内容,以及对于十月稻田而言,如何定义和创作出好的内容呢?

王兵:关于IP这件事,我们已经做了大概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期间拍摄了许多内容,有了一些体会。首先,要拍出好的作品必须用心。我们拍摄的作品中,有些效果不佳,原因就在于缺乏用心。其次,我认为做IP是必须要做的事,无论是做品牌还是想要获取流量,都无法绕过这一步。最后,在做IP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时期或模式,有不同的诉求。IP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只能解决某些问题,所以我们需要明确目标和期望。

赵文君:从去年11月份开始,我踏上了做IP的旅程。作为企业家,经营企业是我们的本行,但做IP对我们来说却是门外汉,这一路走来颇为不易,尤其是要做好更是难上加难。我深刻体会到,做IP不能急于求成,期望立即变现是不现实的,要有长远的眼光,思考它是否能长期赋能品牌。

我和兵哥一起做IP成为我们品牌的代言人,前提是我们相信十月稻田的品牌和产品。做IP需要有确定性,内心要有定力,确信自己的产品和品牌都是优质的,能够与品牌相互赋能。对于创始人做IP,尤其是上市公司老板,这背后必须是对品牌有足够的自信。

现在,做IP已经成为了我工作的一部分,我每天都会腾出4个小时来打磨自己的内容。虽然每条视频的制作都非常艰难,但这一路走来,我感觉越来越顺畅,它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工作习惯。此外,通过IP我能够向全国各地的团队传达企业的理念和文化,让员工更好地理解企业的价值观。自从开始做IP后,许多小伙伴与我的距离拉近了,他们更愿意在评论区留言,与我私聊。这是因为他们通过IP更直观地了解了我的行为处事方式和企业的理念,这对塑造正确的企业价值观非常有帮助。

062025,坚持依旧是关键词

肖明超:面对2025年,你们对企业家有哪些建议呢?

王兵:如今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是各大平台的流量都趋于饱和,获取流量变得越来越难。今年,我们如何看待营销、渠道和流量,确实是一个挑战。我认为,我们需要回归本质,比如关注产品本身的质量、定价,以及寻找更有效的渠道。

由于当前的困难,这些渠道也在经历变革,每年都在出台新的规则和流量风口。实际上每年都存在机会,但如果我们不身处一线,不亲自观察现场的变化,就很难抓住这些机会。因此,我们非常关注每年的流量变化和渠道趋势,认为大家需要回到自己的工作现场,不断观察每天的变化,最终抓住流量的势能趋势。

赵文君:其实我也听了许多大咖关于2025年的演讲,大家都在规划新的一年要做什么,而我也在思考2025年我要坚持和放弃些什么。创业十几年来,我和兵哥始终坚持做一件事:如果认定是对的,就要坚持下去。因此,我认为2025年的关键词是“坚持”,坚持做正确的事。

其次,现在大家都说“内卷”,但我觉得内卷在某种程度上是个褒义词。它意味着你有竞争力,能卷动自己,也能卷动别人,从而激发竞争意识。但内卷不能只是同质化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我们走出舒适区,获得真正的竞争力。所以,在2025年,我们必须深刻思考并实践创新,确保自己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

此外,组织能力的搭建也至关重要。未来一定是一群人的战斗,单打独斗难以立足。只有当我们的团队在牌桌上,我们的竞争力才能真正显现出来。所以,虽然2025年会很艰难,但只要我们坚持做好每一件事,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肖明超:确实如此,正如兵哥所言,2025年企业家们必须始终坚守在一线,这样才能敏锐地捕捉到真正的趋势。其次,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如何进行创新和突破,因为当前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要想从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找到突围之路,而创新正是这条路的钥匙。再者,我非常赞同君姐的观点,那就是要坚持,并且要善于利用消费趋势来赋能企业的战略,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那么,作为过来人,两位可以对其他创业者和企业家们说几句鼓励的话吗,让我们一起加油,争取在2025年取得更大的突破。

王兵:大家都觉得一年比一年难,但我一直相信,未来的十年会是更好的时期。从我们创业至今已有十几年,今天的机会其实更多了,因为我们手中的工具更丰富了。如果还在抱怨市场难做,那可能是还没用好这些工具。现在有这么多的渠道,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先行动起来,做比什么都强。因此,我预祝朋友们在2025年要实干、大干,把这一年作为未来十年新的开始。

赵文君:2024年我比较专注于出海业务,但到了2025年,我认为所有创业者首先应该做好国内市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有把国内市场做好了,未来出海才会有更多的机会。

十月稻田的对谈能带给我们这样几点启发:

第一,无论何时,好产品都是基础,坚守和提升品质是每一个品牌都要长期去做的事情;

第二,抓趋势,消费需求的趋势为品牌创新指引方向,渠道变化的趋势为品牌开辟增量空间,内容营销的趋势能让品牌更深入的链接消费者;

第三,做创新,新产品是消费者的需要,更是品牌活力的体现;

第四,新场景能带来新生意和新体验,比如主食也不仅局限在餐桌,而是能在更多场景下带给消费者满足感。

在求真向实的一年,消费者心怀谨慎与期待,秉持着理性而稳健的消费理念,积极寻求突破与成长,希望踏上一段深刻的自我探索及内在的觉醒之旅,不仅渴望生活品质的进阶,更致力于实现个人的精神升华。2025年,更多行业的更多品牌都需要思考如何丰富消费体验,为消费者解锁更高层次的生活价值感和幸福感。

0 阅读:1
肖明超

肖明超

商业、互联网、营销及消费趋势的独立洞察和深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