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飘摇!美国顺利掌控日本军事指挥权,未来台湾或许也会如此

天下有言刘澜昌 2024-08-11 04:18:15

文︱刘澜昌

尽管当前全球局势动荡,世界范围内已发生两场战争,特别是中东地区的冲突,其紧张局势似有进一步升级之虞。伊朗对以色列可能采取的报复行动,已初现端倪,预示着原本局限于以哈之间的小规模冲突,或将演变为以色列与中东多个国家之间更大范围的地区性冲突。与此同时,欧洲局势亦不容乐观,乌克兰正在进行有限度的反攻,俄乌战争的结束似乎仍遥遥无期。

在此背景下,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印太战略并未因全球动荡而有所松懈,反而是在秘密而坚定地推进。该战略涵盖了军事与经济两个层面。在军事层面,美国正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美国正积极筹划构建“印太北约”或“亚洲北约”,旨在加强该地区的军事联盟与合作。另一方面,美国正寻求将印太地区各国及地区的军事指挥权集中至印太美军司令部,以实现对该地区军事力量的统一指挥与控制。

近期,美国的最新动向指向了日本,正着手进行一系列与日本的军事合作与调整。韩国在朝鲜战争之后,其军事指挥权实际上已转移至美国手中。基于这一背景,首先要探讨的是,美国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对日本军事指挥权的掌控。从而进一步地,将台湾地区的军事指挥权也纳入美国控制之下。

台湾的军事指挥权在“绿扁帽”部队到台湾来,其次,顾立雄坐上台防务部门负责人的位置后,就已经另类的被美国给带走了。换而言之,即便没有经过台湾许可或不许可,他人也会派进来。在蔡英文任内,就已经另类的“引清兵入关”,她甘心做别人家另类的殖民地,把钱以及“大选”交了出去。所以,赖清德坐上“龙头宝座”以后,已经有很多事情不能解决了。“绿扁帽”部队在澎湖列岛、金门列岛、马祖列岛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空军基地都有他们的身影,几乎意味着台湾的整个军事主权没有控制在赖清德手上,甚至之前蔡英文的手上也没有任何实质的军事权力。实际上,台湾的军事指挥权已经到了美国的手里。

台湾的军事指挥权,在两蒋时期其实控制的非常严密,过去美国方面一直想要插手,但是蒋介石和蒋经国非常严密的保护自己手中的军权,在之后政权的更替中,包括李登辉时期、陈水扁时期,甚至到马英九时期、蔡英文时期,在表面上台湾对自己的军权依旧控制的比较好。如果美国确实深度介入,那么台湾的军事将领及其所指挥的部队,对于此事的反应将是至关重要的。

1992年至1996年之间,李登辉在台湾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一时期,台湾社会存在着主流与非主流之争,非主流势力主要由特务体系和军事体系组成,其中很多归属于蒋经国和蒋介石的垂直部队。而当时的主流则是以李登辉为代表的另一派系。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基础,李登辉大量利用地方派系的力量。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受到了国际因素的影响,如蒋宋美龄从美国归来并发表《老干新枝》等言论,以及“九二共识”的发展。同时,美国也在寻求在台湾问题上的自身利益,这使得当时的国民党内部出现了多元派系的互相竞争和斗争。

在这样状况下,当时对于谁能够胜出十分混沌。所以美国借此与李登辉产生了另类的联系,他的主流之所以可以获胜依赖于美国的插手。美国从那时候开始就已经逐步的位移了他们的脚步。一直等到陈水扁上任以及之后的马英九与蔡英文时期。实际上,美国的力量已广泛渗透至相关的重要军事基地,涵盖衡山指挥所等关键设施,并配备了F-16战斗机及“爱国者”等各类先进防御系统。这些部署与人员安排,均在这一时期,即大约1992年至1996年之间,逐步构建成现今的态势。

从历史发展的脉络中,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台湾军事指挥权的演变轨迹。值得注意的是,美军对于台海局势的紧张态势,展现出了极为密切的准备态势。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甚至直言不讳地表示,需时刻保持警惕,以防战争在瞬息之间爆发。为此,美军在军事指挥架构上进行了周密的秘密部署。在战争即将来临之际,军令的畅通无阻与指挥系统的高效运作,不仅是日常军政训练的基础,更是建立稳固指挥体系的关键所在。因此,美国与日本决定建立联合司令部,旨在通过统一的指挥平台,对日本自卫队实施全面管理。在此背景下,未来台湾地区的美军对台军的暗中指挥行为,从隐蔽转为公开效仿美日模式,成立类似的联合指挥司令部这样的架构变化,无疑将对台海地区的军事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赖清德持续推动军事预算的增长,从现有的六千余亿台币水平,进一步提升至超过一万亿台币,即台湾GDP的5%以上。这一趋势若持续,未来可能形成类似美日之间的联合军事指挥平台。虽然此局面未必会在短期内显现,但长远来看,其出现的可能性不容忽视。这种变化可能以不可预见的方式突然降临,或是以某种精心策划、循序渐进的方式如期而至,在台湾社会展现其影响。然而,衷心期望这一天的到来能够避免。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

0 阅读:27

天下有言刘澜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