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分,对于一部由茅盾文学奖作品改编,国家一级导演执导,更有央视加持的年代大剧来说,究竟意味着成功还是失败?
汇聚了如此多优质资源的《北上》,为何最终只收获了豆瓣7.3的评分,甚至不及同期播出的网剧《滤镜》?
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部根据七年前获得茅盾文学奖、以及“五个一工程”奖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由三提白玉兰最佳导演的姚晓峰执导,并由曾创作《红高粱》《幸福到万家》《父辈的荣耀》《警察荣誉》等多部高口碑佳作的编剧赵冬苓执笔。
如此强大的阵容,让《北上》在开播前就备受瞩目,被认为是又一部《人世间》级别的作品。
现实却给了所有人一个意外。
观众的口碑,最直接地反映在了评分上。
在豆瓣平台,仅有6万人为《北上》打出了7.3分。
同期播出的网剧《滤镜》却吸引了13万人打出同样的分数。
这样的对比,无疑揭示了《北上》在吸引观众方面存在不足。
众多弃剧的观众纷纷表达了不满,其中,对白鹿演技的批评尤为集中。
“五官乱飞”成为了描述她表演的常用词。
撇开粉丝滤镜,许多观众都对白鹿的表演表示难以接受。
虽然剧情、男主等元素也受到了一些批评,但白鹿的演技无疑成为了众矢之的。
白鹿在剧中饰演的夏凤华,是一个从小与男孩一起长大的假小子。
为了贴合角色,白鹿戴上了牙套、剪短了头发,甚至将脸涂黑。
这些外在的改变并没有让她更好地诠释角色。
她用力过猛地模仿男性,反而显得表演痕迹过重,缺乏少女的青涩和敏感。
例如,她会故意向水里的男孩吐舌头,在家中假装开演唱会时刻意张大嘴巴,这些表演都显得过于夸张和刻意,让观众感到聒噪。
白鹿的表演之所以引发争议,或许与流量演员转型正剧的普遍困境有关。
在流量时代,演员更容易被固定的人设和剧情所束缚,只要掌握一些技巧,就能获得粉丝追捧和高数据。
这种环境下,演员很难沉下心来钻研角色,提升演技。
白鹿的例子或许正是这种困境的缩影。
尽管她付出了努力,戴上牙套、剪短头发,但这些外在的改变并不能弥补演技上的不足。
对比之下,实力派演员殷桃在《鸡毛飞上天》中的表现则更为出色。
她饰演的骆玉珠也是一个假小子,但她并没有刻意模仿男性,而是通过自然洒脱的举止和豪迈的气质,将角色的内核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从骨子里透出的“虎劲儿”,即使在后期骆玉珠蓄起长发后也依然清晰可见。
另一个例子是周依然在《风犬少年的天空》中饰演的大力娇。
同样是喜欢李宇春,夏凤华只会在家呜嗷乱叫,而大力娇在看到偶像夺冠时,脱口而出的是“原来我这种女生也有人喜欢啊”。
这句台词展现了角色内心的细腻和敏感,也引发了观众的共鸣。
回到《北上》,白鹿在剧中前后期的表演风格差异巨大。
青少年时期的夏凤华活泼好动,但白鹿的表演过于夸张;参加工作后的夏凤华变得正常,却又失去了之前的性格特点。
这种前后不连贯的表演,让人感觉她只是为了演而演,而不是真正理解和融入角色。
除了白鹿的演技,《北上》的剧情和男主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虽然有央视的大力宣传,但该剧的整体质量与《人世间》等优秀年代剧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观众对于演员,尤其是流量演员,并非没有包容度。
只要演员用心塑造角色,即使存在一些不足,观众也能够理解和接受。
但如果演员只是敷衍了事,缺乏对角色的尊重和投入,那么无论拥有多少资源,也很难获得观众的认可。
《北上》的案例引发了我们对流量演员转型、以及年代剧创作的思考。
一部好的作品,需要演员、编剧、导演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而对于演员来说,用心钻研角色、提升演技,才是获得观众认可的关键。
那么,你认为《北上》的7.3分,究竟是高估还是低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