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额完成建设任务!作为贵阳贵安冬春蔬菜的重要供应地,罗甸县5万亩保供蔬菜基地传来好消息:截至2月19日,基地土地翻犁完成51325.7亩,占任务数的102.7%。其中,已累计完成种植44703.2亩,占任务数的89.4%。预计今年5月底前,可产出辣椒、茄子、番茄等茄果类、瓜豆类蔬菜7.5万吨,持续供应贵阳贵安市场,丰富市民“菜篮子”。
2024年,贵阳市以联系协作罗甸县为契机,投入帮扶资金、提供技术支持,在罗甸县全力打造今冬明春5万亩保供蔬菜基地,包括建设“春提早”示范基地3200亩、越冬设施蔬菜示范基地1200亩、订单基地4.56万亩。
眼下,走进罗甸县各蔬菜种植坝区,处处都是繁忙的劳作景象。边阳镇兴隆村的保供蔬菜基地,早春蔬菜计划种植1325亩,主要品种有辣椒、西红柿等,目前田土全部翻犁,已种植400亩。早在1月23日,云岩区就向兴隆村发放优质辣椒苗33.7万株并开展种植技术培训。2月18日,村民抢抓好天气移栽辣椒秧苗。蔬菜种植户彭开胜说:“我今年种了3亩辣椒、1亩多玉米,预计可收入4万至5万元。今年政府帮忙翻犁、育苗、送地膜,我们种植户更有信心了。”
根据《贵阳贵安今冬明春罗甸5万亩保供蔬菜基地建设方案》,南明区、云岩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观山湖区、贵阳高新区、贵阳经开区、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等9个联系协作区(开发区),将安排帮扶资金100万元,用于罗甸示范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各帮扶协作区已到帮扶乡镇开展现场对接、指导,与帮扶乡镇会商会谈,拟定建设方案,帮扶资金也已陆续到位。农业技术人员也深入田间地头,为种植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现场讲解种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农技人员杨秀琼说:“为确保保供蔬菜基地的建设,我们组成技术服务小组,定期为种植户讲解种植技术,围绕种植品种的选择、苗区的管护、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开展技术指导,推动种植规范化、标准化,着力提高种植产量和质量。”
贵阳贵安今冬明春罗甸县5万亩保供蔬菜基地建设自去年底启动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已委派一名副县级干部到罗甸驻点,并会同相关处站、各帮扶协作区、罗甸县农业农村局、贵阳市菜篮子集团、贵州省种业集团等有关单位技术人员,在罗甸县进行包片指导,围绕种植品种选择、苗期管护、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市农业农村局帮扶处处长张宇鑫介绍,自去年12月27日以来,已累计派出技术人员80人次到罗甸县开展技术服务,服务农户600余人次。
除资金帮扶与技术指导外,为保障“该种植的尽快种上、该点播的尽快点上”,贵阳市强化种子供应力度,组建种苗保供工作专班,并与全国53家育苗企业搭建联系工作群,保障种苗供应。今年1月,已完成茄子、黄瓜、辣椒等茄科类种苗订单425.9万株,其中已配送到基地种植184万株,在床苗164.4万株。为罗甸县红水河镇、逢亭镇种植大户提供毛豆、蚕豆种子5.5吨;储备毛豆、蚕豆种子80吨。
为改善种植基地用水条件,今年1月,市农业农村局会同罗甸县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5万亩保供蔬菜基地建设水源保障有关工作,并建立“五水”工作调度台账,按“找水、蓄水、抽水、引水、送水”进行统计调查,每天汇总台账上报。市农业农村局与罗甸县有关部门全力支持并解决各乡镇生产用水困难,确保蔬菜能种得下、长得好。
“项目实施时间从去年12月至今年5月,共6个月。”贵阳市蔬菜技术推广站站长陈德军介绍,目前,土地、资金、技术、种子、基础设施等发展要素已“万事俱备”,按照进度安排,今年2月完成种植任务并全面开展技术服务指导,3月到5月持续抓好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产品销售等工作。
此次贵阳贵安今冬明春罗甸5万亩保供蔬菜基地建设,不仅能提升罗甸县保障贵阳贵安冬春蔬菜供应的能力,也为罗甸县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罗甸县有关负责人介绍,未来,罗甸的蔬菜将成为连接城乡的“致富菜”,让更多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贵阳市的帮扶协作下,罗甸县仅去年便建成保供蔬菜基地2.28万亩,亩均年收入达8772元,带动当地3.1万人平均增收1500元。同时,贵阳市充分发挥帮扶资金与协作政策的杠杆作用,助力罗甸县大力发展生猪、蔬菜、水果等特色产业,全年销售种苗1200万株,出栏种猪1.61万头、生猪6.78万头(含仔猪),生产食用菌202吨、鸡蛋8004吨、水产品225吨,固定就业196人,兑现分红2941.35万元,形成“产业强链、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
随着春耕画卷全面铺开,贵阳贵安与罗甸县正携手谱写农业现代化新篇章,为区域“菜篮子”安全与农民共同富裕提供坚实支撑。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基地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将持续强化技术、资金和产销保障,让蔬菜产业逐渐成为罗甸县富民强县的支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将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记者 李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