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这话似乎永远不会过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前的农民伯伯成了现在的老农,称呼在变化,社会地位同样如此。
我本就生在东北农村,按照土地分配制度,按人头分口粮田,细细算下来,家里也有个一两亩田地。小时候五一放假帮着父母种地,十一放假,又开始收秋。
别的孩子是盼星星盼月亮赶上五一十一,我却是想着怎么能不去种地收秋。

现在想来,那种日子的确辛苦,一年忙下来,几亩土地种的玉米也就卖个一万块钱。去掉种子化肥,真正的收入还不如农民进城打工一个月的收入多。
于是这两年家里把土地租出去了,一年租金一千多。虽然钱不多,但心里有底:这土地始终是我的。
但这两年不一样了。
网络上看到很多合村并镇土地回收的事情,本地的一些政策文件也说明了一些具体的事情。但我的父母只关心两个问题:
一、回收一亩地是六万还是十八万;
二、土地回收后,子孙后代怎么生活?

第一个问题到底是六万还是十八万,本质上关心的仍然是钱的问题,这里有一个前提便是土地必须回收,所以农民关心的还是钱给的多不多的问题。
这方面全国各地都出台相应的土地回收制度,地域不同价格也不同。在东北,以一个家庭为主体,按人头一人八分七的地,不到一亩。一家三口也就三亩地。
如果这边土地永久回收6万,三亩地算下来十八万,这个钱多不多?

再说第二个问题:土地回收后,子孙后代怎么生活?
看到这个问题可能有人觉得想得太多没必要。可对农民来说,这是最重要的问题。
还是那句话,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我父亲曾说过一句话:当你在外面混不好,赚不到钱到时候,回家种地也能养活自己。
而我们的母亲一直担忧,她说:现在城里干啥不要钱,喝水要钱,吃饭要钱,不挣钱根本活不下去。
他们的担忧并不多余,因为没了土地意味着没了退路。农民所思考的只有一个问题:土地回收回去,我们该怎么生活。
所以,这就隐引申出另外一个问题:农合。

农合养老和医疗,加起来每年六百元;而农民的养老到了岁数,一年到手只有不到一千五百块钱。
以现在的物价水平,如果农民没了土地,种菜没地方,吃菜要花钱。一年一千五的养老,够吗?
或许正如某位三农学者所言:
"要让农民带着土地赋予的原始资本尊严地进城,而不是被连根拔起抛向未知。"
要让农民有底气,有尊严才行。
用户10xxx17
难什么难,只是通知你,又不是征求你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