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第五届“彩云杯”优秀传统文化节圆满落幕
学生知识竞赛现场
11月30日—12月1日,备受全省660万中小学生关注的云南省第五届“彩云杯”优秀传统文化节在全国文明城市曲靖圆满落幕。
决赛现场
本次文化节,是云南省教育厅自2015年出台《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意见》后,连续第五次举行的大型传统文化集中活动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崭新的时代内涵。五年来,云南省教育工作者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全省青少年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目前,“彩云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已经覆盖云南省16个州市,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同类型活动和全国知名的德育品牌,被誉为“维护边境文化安全的生动实践”,并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内涵越来越深刻。以“培育气度,激励自信,陶冶人格,塑造灵魂”为主题,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心田,成为云南教育人的价值追求。二是影响越来越大。今年10月10日至11月3日的25天时间里,“彩云杯”文化节组委会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总点击量超1亿次,全省超过一半的中小学生和家长上网学习,200万学生参加网上答题,约20万学生获奖。三是仪式感越来越强。从今年起,“彩云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拥有了自己的会徽、会旗、队旗、礼敬绶带,更能昭示广大师生铭记核心理念,践行传统美德。四是载体越来越丰富。从首届的知识竞赛发展到今天的学生网上个人知识竞赛、线下团体知识竞赛、教师说课大赛、学术讲座、非遗展示和教育成果巡礼等内容,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第五届“彩云杯”活动期间,共收到中小学生11000余件书画作品,经有关专家精心评选,已将218幅优秀作品结集成册并在曲靖美术馆展出,得到当地中小学生的热捧。
出席第五届“彩云杯”活动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于建福教授说,云南省持续五届的“彩云杯”文化节活动,是以高度文化自信而自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益探索,是将中华文化教育与云南地方特色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成功案例,是将中华文化“内容优化”与“形式创新”相统一的育人典范。如此持续探索、生动实践的成功范例,出现在祖国西南边陲,弥足珍贵!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资是关键。11月30日,共有75名中小学教师参加说课大赛,30多万观众通过直播观看了比赛。来自红河州弥勒庆来学校的孙艳华、文山州马关县第一初级中学的韦璐璐、丽江市古城区一中的和莉、迪庆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的和立英分获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职高组教师说课大赛一等奖。邓惠分老师是一名特殊参赛选手,她听力丧失,是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的一名听障语文教师。本次大赛,她的参赛课件是《敦煌》。当听到自己获得教师说课大赛三等奖的时候,她高兴用手机和记者交流:我今后将 继续用手语为折翅的天使们引路,让有听力障碍的孩子们一样能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返“有声世界”。
学生知识竞赛是第五届“彩云杯”文化节集中活动的另一场重头戏。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云大附中与盘龙职教联合代表队等8支代表队分获知识竞赛总决赛一、二、三等奖;24名教师分获教学说课大赛一、二、三等奖。曲靖市教育体育局等12个单位获优秀组织奖。
李灼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