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学业重塑人生可信否?毕业生初始薪资偏低,贫寒子弟前景何在

他途说 2025-01-08 18:07:25

2002年,陕西偏远农村已经49岁的韩培印,为了让自己的儿子上大学,变卖了家里的所有粮食和牲畜,豁出去自己的老脸四处借钱,只为了让儿子靠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可四年后,韩胜利作为村里唯一一名大学生,能拿到的最高工资只有600元,还没有干苦力活的父亲工资高。

倾家荡产也要供孩子读书,最后得到的回报却让人心碎,那这四年大学至于韩胜利来说还有意义吗,最后韩胜利的生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不同的大学生活

2000年左右,大多数偏远山村家庭的孩子是没有上过大学的,少数能考上的也因为高昂的学费而放弃继续读书。

可已经年过半百的韩培印却不这么想,儿子韩胜利作为村里唯一一名大学生,韩培印宁愿苦了全家人,也要让儿子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当韩胜利收到来自西安某个本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全家人别提有多高兴了,可看到一年的学费要7000元,这种高兴心情瞬间就消散了。

韩培印把全家上下的积蓄全部加了起来,最后又卖掉了家里的牛和所有粮食,也只凑齐了3000元,离孩子的学费还差了一大截。

为了让韩胜利读大学,韩培印拉下自己的老脸,拿着一个小笔记本挨家挨户的借钱,哪怕是块钱,韩培印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并承诺对方自己一定会还钱。

凑够钱后,韩培印和韩胜利一起踏上了前往西安的道路,韩胜利是去上学,而韩培印则是去西安打工。

韩培印给韩胜利制定了非常明确的规矩,每个月生活费200元,自己只留150元,其他的全部攒起来当明年的学费。

懂事的韩胜利也明白父亲的不容易,所以他也给自己定制了严格的计划。

每天的消费必须控制在6元以内,早上花一块钱买馒头和粥饭,中午花三块买米饭、蔬菜等,最后用不完的留着吃晚饭或是攒起来。

渐渐地,同宿舍的同学就发现了韩胜利的不同寻常,他身上的衣服永远只有两套,并且他也很不合群,每天就是教室宿舍三点一线,最夸张的是,韩胜利连一部手机都没有。

宿舍6个人,人人都有手机和MP3甚至有人还有电脑,而每次他们玩的时候韩胜利也只是远远地站在一边,默默的看着他们。

同学们都非常关照韩胜利,电话会经常借给他使用,有不穿的会给韩胜利,但长时间的相处下来,同学们发现,韩胜利父亲也是个不同寻常的人。

韩培印给韩胜利打电话时,会经常提醒儿子好好学习,并且一说就是一大段,中间还会加上“家里多么多么不容易,所以你一定不要辜负家人的期盼”等等类似的话语。

大家都能发现,韩胜利每次父亲的“谆谆教诲”时都异常乖巧,根本没有不耐烦的心情,而韩培印为了让儿子好好学习,甚至不让他出去兼职工作。

原因是韩培印害怕儿子在外面认识不三不四的人,影响学习影响将来的生活,而实际上大学生兼职好处远远大于坏处。

不仅是能勤工俭学,更是能让涉世未深的年轻人长见识,学习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没有办法,为了勤工俭学韩胜利只能在学校内捡起了瓶子。

每当下课其余同学相约操场或者网吧,韩胜利就会独自拿着袋子在校园里面转圈,看到有空瓶子他会装起来,遇到有人拿着空瓶子韩胜利会主动朝对方张嘴,问对方还要不要。

而让所有同学都不理解的是,韩胜利还会翻垃圾桶,看看里面有没有空瓶子。

很多人会停下驻足另眼相看韩胜利,有的嘲笑他还有的叹息他的不容易,虽然表面上韩胜利这种眼光却毫不在意,但内心中的自卑感会愈发的深刻。

每当寝室阳台堆满瓶子时,就是韩胜利最开始的日子,一个塑料瓶五毛钱,韩胜利通常能攒到60个,儿子这边过得不如意,老子那边也没好到那去。

为了儿子能在有饭钱,明年有学费,韩培印可以说是不辞辛苦,从白天忙到晚上,有时候工地没发工钱,韩培印还会舍下老脸,跑去问工友借钱。

对于韩培印来说,孩子就是自己的全部,也是将来全家人改变命运的唯一希望。

所以每一次见面,韩培印都会时刻提醒儿子,要好好学习,不要做坏事,同时拿出自己的小本子,继续念叨自己的“鸡汤”。

“胜利我儿,你每天都在20、30的往外支出,希望有一天你能有所回报”。

“胜利我儿,你能考上大学少不了你的努力,但你能上大学,少不了我的付出,希望你不要辜负我,早日实现咱父子俩的愿望”。

仿佛是韩培印多念一遍,韩胜利下一秒一飞冲天,变成人中龙凤,但事实真的像韩培印想象的那样吗?

2006年,即将毕业的韩胜利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迷茫,性格内向,不善与人沟通的他一直找不到心仪的工作。

学校内举办了多次招聘会,但韩胜利却一家企业都没能面试成功,因为韩胜利的不善言辞,很多招聘人员都会淘汰掉韩胜利。

而韩培印对于自己儿子的前途也愈发的着急,父子二人曾经不止一次幻想过,毕业之后韩胜利会坐到办公室,开着高工资,最后攒钱带着全家人到北京玩,如今一看,曾经的幻想距离现实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又过了一年,已经毕业的韩胜利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唯一一份工资最高的,是要去到青海,虽然管吃管住,但工资只有600元,其他的要不就是工资低,要不就是没工资,义务工作只当是增加经验了。

有一瞬间,韩培印觉得儿子这个大学是白上了,低头苦读十几年,最后的工资竟然还没自己一个干苦力活的高。

可很快韩培印就会打消这个念头,并把所有的责任都归于自己身上,他会埋怨自己没有给儿子选好专业。

在家里呆了一段时间,认清现实的韩胜利最终选择了去往青海,与父母依依不舍的告别后,韩胜利独自一人踏上了成长的道路。

2010年,某导演知晓了韩胜利的故事,并联系到了当事人,并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可此时的韩培印思想却发生了变化,以前常把“知识改变命运”的他似乎有了新的看法。

韩培印说自己的目标就是还完儿子上学时借的钱,当记者问韩培印,用全家的力量培养儿子上大学,值得不值得,韩培印只是笑笑没有回答。

知识改变命运,一定是底层孩子改变命运最好的办法,而韩培印无疑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可他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是否又有些欠妥呢?

身为大学生的韩胜利,毕业之后比文化的父亲挣的还少,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信息来源

纪录片《父亲》2006 父亲借钱供儿子上学 儿子大学毕业后失业

0 阅读:0
他途说

他途说

符浩淼说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