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玩家,一半商家,快乐永远在前面

老王说玉 2024-04-18 11:47:13

世上本没有玉商,玩得久了,便成了玉商。我的身份虽然是玉商,但是首先我是一个玩家。自己玩明白了,才能在这个行当立足,混一口吃的。

文玩这个行当,很考验眼力,一百次幸运抵不上一次失误,买错一次料子,就可能一朝回到解放前,亏得豪车变单车。所以,只有老鸟才能生存。

另一方面,也只有足够有耐心的人才能剩得下来。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文玩从本质上来说,是用时间换利润。一件东西,买料、设计、加工、打磨,每一个环节都得等,东西出来,时间可能就过去了一到两年,这还只是开始,因为接下来的等待时间是个未知数。

有些东西遇到对的人,可能很快就出手了,一个循环结束。但是有些东西,可能拿在手里三年五载也没有等到有缘人。其实,第二种情况才是常态,才是正常的节奏。因为经典的东西,不会是很大众的东西,更不会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东西。

做生意,都讲究一个效率,生产上要追求效率,资金周转上也要追求效率,只有快起来,才能赚到更多的钱。一旦时间拖久,亏本都是可能的。但是经营玉器生意,天然地好像就跟快不搭边。所以,没有耐心的人,早就离场了。剩下这批有耐心的玉商,其实身份一半是玩家,一半是商家。没有玩家的身份打底,根本就没有耐心在这个行业沉淀下来。

为什么会说到这个问题?因为这篇文章,我想和玉友们探讨玩玉的快乐因素。要说玩玉的快乐,用商家的身份似乎不合适,毕竟,在很多人看来,快乐只属于玩家。事实上,这种认识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在和田玉这个圈子里,商家才是资深的玩家,才是玩玉的快乐体验者,更有资格来谈玩玉的快乐。

撂一句利落的话,就是:要不是图个乐,谁特么还当玉商啊!我之前写过不少文章,普及和田玉的价值问题。其实,我也知道,永远都会有人不屑地说:(和田玉)不就是一块石头嘛,饿的时候都抵不上一个馒头。这是认知问题,价值是建立在认知上的,连起码的认知都没有,其实是不存在达成共识的可能性的。

这两天阿美的财长耶伦访华了,大家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说了很多,但我总感觉中美两国有点鸡同鸭讲的意思。这一点其实从各自的讲话中就能看得出来。和东方大国玩了这么多年,阿美还是凭空造牌那一套,傲慢和偏见都写在脸上,认知完全不在一个层面,就不可能达成什么共识。所以耶伦这次来谈,大概率还是咱们管几顿饭,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扯远了。回到玉上面。和田玉当然是有价值的,玩家掏真金白银,没有一个人是傻子。和田玉的稀缺性、艺术价值、文化承载等因素,综合地决定了玉的价值。这是基本的认知,没有这个认知,其实就不能算是进了玩玉的门。关于这一点,我在之前文章中说的够多了,就不再展开,这篇文章抛开这些都不谈,单说玩玉的快乐。

玩玉的乐,是有很多层次的。起初的阶段,是拥有。拥有了一块玉,捏在手里,心里就乐开了花。上一个层次,快乐是变化。买块玩料,或者买个黄沁的东西,或者买个不抛光的精品,慢慢盘,一点一点地见证玉在盘完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再上升一个层次,快乐是懂。不仅仅是懂玉,能鉴别材料的好坏,看得出工艺的优劣,对一些名家、大师也有了解,不过,这些还是浅层次的懂。更深层次的懂,是文化。懂玉的文化,就进了另一扇快乐之门。最后,升华到了快乐的快乐。这么说有点费解,我举个通俗的例子——看到美女,绝大多数男人都想拥有,但是有一些男人,止于欣赏。

为什么止于欣赏,而不去拥有呢?因为这些男人已经成精了,他们的快乐来源不是肉体的欢愉,而是精神的运动。走到这个层次的人,玉已经成为了生命的一部分。看到一张玉的照片,快乐半天。听到一个和玉相关的消息,快乐一天。看了一场玉展览,快乐一个礼拜。和朋友谈玉、赏玉,快乐好几个星期。你看,能不能拥有玉,早就不重要了。

2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