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报道,近日,曾先后驻中国和美国担任过大使职务的印度前外交大臣的拉奥琪指出,当下正是印度成为“世界大国”的重要历史机遇,在中美竞争、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下,印度必须在坚持中立和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维护自身利益。确实如拉奥琪所言,自疫情和俄乌冲突以来,全球陷入政治经济的双重震荡之中,据IMF统计,在主要经济体中,印度GDP增速在去年是最快的,首次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而且大有赶超德国之势。而在政治方面,在美国主导的“新冷战”格局下,印度成为东西方同时希望争取的国家,这也给了印度在国际上左右逢源的舞台。作为今年G20轮值主席国,印度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彰显国家地位、提升国际形象、谋求国家利益。客观而言,只要印度合理谋划对外战略,当下确实是“大展宏图”的好机会,实际上这不只是印度的机会,更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机会。比如海湾国家、南美联盟、东盟等等政治集团都比以往更加独立了,随着美国霸权的衰退,世界正在朝多极化不断发展。正如拉奥琪所言,只要印度能够坚持中立和战略自主、从本国根本利益出发制定对外政策,确实能够有所作为,然而理想与现实往往存在一些差距,日本媒体就直言“印度的发展前景难言乐观”。
据参考消息报道,日媒近日刊登了一篇名为《乐观预期印度经济为时尚早》的文章,文中指出,去年印度GDP增速名列前茅给了外界“一个错觉”。实际上在疫情的三年期间,印度经济起伏越超其他国家,属于大落大起,再加上印度对经济复苏的夸大宣传,掩盖了许多社会经济问题。文中指出,由于印度人口急剧增长,适龄劳动人口越来越多,政府必须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来满足这一需求,但问题是至今印度独立至今都未能实现就业岗位净增。而人口与就业岗位的失调将导致失业率上升,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莫迪政府也曾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印度总理莫迪在独立75周年纪念日上还雄心勃勃地表示,要在25年内把印度变成一个发达国家,莫迪的底气源于巨大的人口红利和高速发展的经济,而真实情况却告诉印度“高兴的有点早”。以经济为例,莫迪一直鼓吹“要让印度制造赶超中国制造”,结果连越南都撵不上,印度经济的缺陷在于制造业规模小、缺乏竞争力,GDP比重仅14%,而中国和越南都在25%以上。
中越之所以能创造大量工作岗位,就是因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发达。当然,印度也有利好消息,首先是美国有意将中低端产业链向印度转移,一方面是为了克服自身产业空心化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想将中国踢出全球产业链。其次,印度也出台了相应的生产激励计划。然而这还不足以支持印度走向成功,大量私有企业仍面临着经营困难的问题,外企的营商环境更加恶劣。此外,印度和美国一样都是选票至上,垄断巨头掌握着大量选票,而互相之间又极其不团结,利益集团的对立导致印度经济改革只能小修小补,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顽疾。
但是在政治上,莫迪政府的野心绝不仅限于南亚大国,而是向中美那样的世界大国,可问题在于,印度当前的经济潜力与其政治抱负并不相称,简单来说就是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当然,印度也不是没有值得称赞的地方,比如在平衡外交上,莫迪政府就表现地非常出色。在俄乌冲突以及中美竞争中,印度都采取中立路线,拒绝跟随美国搞阵营对抗。尽管印度加入了美日印澳四边机制,但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而在G20峰会、上合组织以及金砖国家等多边平台上,印度也以“发展中大国”自居,代表广大南方国家发声,主张抛开意识形态分歧与所有国家合作共赢。作为有潜力的大国,印度的一些主张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总的来说是进步的、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
但是随着国际环境越发动荡,印度能否坚持这些立场还有待观察,比如在此前的G20外长会议上,印度就被曝出“没能顶住压力对俄罗斯进行了谴责”的消息,而在边境问题上,印度也时常和中国起摩擦,落入美国对抗陷阱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莫迪确实应该在战略自主这个问题上多加思考了,有自信是好的,但还是要脚踏实地,认清形势,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更要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大国间的博弈,而不是因为一些蝇头小利就被美西方国家牵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