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2025年的春晚,与往年相比,似乎多了几分温情脉脉的人间烟火气。
不再仅仅是光鲜亮丽的明星和精心编排的节目,更多来自平凡岗位的普通人,走进了这万众瞩目的舞台中央,成为了最耀眼的主角。
其中,两位特殊的普通人尤其引人注目:一位是秦士芳,被网友亲切地称为“麦子阿姨”;另一位是骑着电动车穿梭于城市街巷的外卖诗人王计兵。

他们一个来自广袤的田野,一个奔波于喧嚣的都市,却都在新春佳节之际,收到了来自央视春晚的邀请函。
这不禁让人好奇: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从平凡的生活中脱颖而出,走上了这个象征着荣耀与梦想的舞台?
他们的传奇,将为春晚带来啥新鲜感?

——【·“麦子熟了,我就往南走”·】——»
河南的土地,养育了无数勤劳朴实的农民,秦士芳便是其中一位。
13岁那年,她告别了短暂的校园生活,开始与土坷垃为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结婚、生子、种地、交税、卖粮……日子就像按了重复键,来回穿梭,总是一个样。

她曾羡慕过上学读书的妹妹们,羡慕过外出打工赚钱的同龄人,也曾短暂地尝试过在城市里学习裁缝,感受过喇叭裤和烫发的时髦,但一次意外,让她的手受伤,裁缝梦碎,最终还是回到了熟悉的田野,继续着与土地的对话。
然而,在秦士芳内心深处,始终埋藏着一个关于南方的梦。
她向往着那里温暖湿润的气候,向往着那里清新怡人的空气。

生活压力让她不得不一次次把梦想深埋心底。
去年孩子成家,孙子也大了,她这才突然觉得,再不追逐自己的梦想,可能就真的来不及了。
一个看似简单的愿望——“我想出去转转,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在网络时代,却能引发巨大的共鸣。

网友们帮她总结了一句更朗朗上口的话:“种完麦子,我就往南走”。
——【·实现梦想·】——»
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如同春风般吹遍了网络的每一个角落,无数人都在期待着麦子阿姨的出发,期待着她的梦想能够实现。
从九月的直播连麦,到十一月的悄无声息,两个月的时间里,麦子阿姨并没有立刻踏上旅程。
她还在忙着收割麦子,整理白菜,想要多攒些钱,为自己的旅行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大家差不多都把那档子事给忘了,可那位知名的作家大冰,以前跟麦子阿姨一起连线过的那位主播,却还记得她。
他找了朋友帮忙,大家一路接力,最后把麦子阿姨送到了她心心念念的西双版纳。
麦子阿姨在云南酒店打工时,突然收到了央视春晚的邀请函。她可能从没想过,自己这平凡的农民,居然能站上央视的镜头。

我是一个来自河南的普通农村人。这简单的几个字,道出了她对自身身份的认同,也道出了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的共同心声。
酒店的员工们得知消息后,都为她感到高兴,酒店也特地为她批了假,让她能够安心前往北京参加春晚彩排。
那一刻,麦子阿姨的南方梦,不仅仅是她个人的梦想,更成为了无数被工作和生活压力裹挟,渴望追寻内心自由的人们的共同梦想。

——【·外卖诗人·】——»
与麦子阿姨的田园牧歌不同,王计兵的人生,则充满了都市的喧嚣与奔波。
56岁的他,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也是一位穿梭于城市大街小巷的外卖骑手。生活的不易在他身上刻下了痕迹,却也锻炼出他坚韧不拔的意志。
王计兵对诗歌的热爱,始于他的一次糟糕的送餐体验。
2019年,满腹委屈的他,写下了《赶时间的人》这首诗。

诗中描绘了外卖骑手为了准时送达,在城市中争分夺秒的画面,戳中了无数为生活奔波的人的心,在微博上引发了巨大的关注和共鸣。
19岁那年,王计兵离开家乡,开始了他的打工生涯。建筑工地、沙场、地摊、拾荒、小店……
他尝试过各种各样的工作,生活的磨砺,并没有消磨他心中的诗意,反而让他对写作的热爱更加执着。

在送外卖的间隙,王计兵笔耕不辍,累计创作了4000多首诗歌。
为了实现自己的作家梦,王计兵曾用三万元积蓄开了一家书店。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没有办理经营执照,书店被查封,所有的书籍都被没收,他和妻子郭依云的生计也陷入了困境。

他们为了省点钱,从租住的房子搬到了一个荒废的工地,用捡来的木板简单搭了个20平米的小屋。
为了维持生计,王计兵开始拾荒。
——【·相濡以沫·】——»
为了不把身上的异味带回家,他回家前都会找条小溪洗个澡,哪怕是冬天天气冷。
妻子郭依云则默默地操持家务,为他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粥,用无声的行动支持着他的梦想。

遇到难处,他们并肩作战,永不分离。
靠着捡垃圾攒的钱,他们开了个迷你小卖部,日子总算有了好转,再不用在外面风餐露宿了。
郭依云清楚,尽管丈夫从不提,可他心里头肯定还在为没能成为作家而感到遗憾。
她忙着自己的生意,却忍不住偷偷看丈夫在网上留下的东西,偶尔还会默默地点个赞,心里暗自为他的成就感到开心。

王计兵不忍心看着妻子独自操劳,他找了一份外卖员的工作,一边送外卖,一边继续用简短的文字记录着生活。
几年后,他的作品被著名诗人陈朝华发现,转发至微博,一夜之间,王计兵的名字火遍全网,他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外卖诗人”。
王计兵年年都守在春晚前,是个春晚的铁杆粉丝。

那时候家里没电视,他常常去有电视的邻居家看春晚。
家里终于添了电视,全家人挤在一起看春晚,那会儿的场景成了他最温馨的回忆。
而这一次,他不再是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而是走进了春晚的现场,这种感觉,“确实超出我原有的想象”。

他兴奋地讲述着观看彩排的感受,说自己看得太开心了,鼓掌鼓得手掌心都疼了。
他曾经因为捡垃圾时不小心弄伤了右手的小指,那根手指现在都直不起来了。医生说可以动手术,可手术费用太贵,他心疼钱,就一直没去治。
这次他拍手时,因为小指受伤,每次都戳到掌心,所以改用左手拍右手,这样就不再觉得疼了。

——【·普通人的舞台·】——»
王计兵和麦子阿姨的事迹并不少见。
近年来,央视春晚一直秉持着“开门办春晚”、“人民的春晚”的创作理念,越来越多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走上了这个曾经看似遥不可及的舞台。
2024年的春晚,弹钢琴的建筑工人易群林,用他的琴声,奏响了劳动者的赞歌;而如今,麦子阿姨和王计兵的出现,则再次印证了春晚对普通人的关注和重视。

普通人受到的关注,和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
一百多年前,易卜生笔下的娜拉,因为选择离开家庭而被视为“自私鬼”。
而如今,五年前,50岁的苏敏阿姨自驾游的故事,引发了全网的关注和支持,她成为了无数女性的精神榜样。

她的经历被拍成了电影,柏林电影节影后咏梅在里头演了主角。
一个苏敏上路了,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更多的苏敏“出走”。
麦子阿姨,正是这众多“苏敏”中的一员。
她们的故事,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转变,也体现了对个人价值和梦想的尊重。

——【·总结·】——»
春晚,不只是一场热闹的文艺晚会,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着社会的变化、人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麦子阿姨和王计兵的出现,让这面镜子更加清晰,更加真实,也更加温暖。
他们的经历,总能激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勇敢追寻梦想,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
参考资料:
“外卖诗人”王计兵受邀现场看央视春晚:心情激动,已写好一首诗 2025-01-07 20:34·封面新闻

共青团中央

“麦子阿姨”“外卖诗人”“带货车长”……收到春晚邀请函啦! 2025-01-07 15:29·三秦青年



一句“种完麦子我就往南走”让安阳麦子奶奶火上央视,引天南地北发来邀请 2024-11-04 10:00·大河报

#MCN首发激励计划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