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1月德国武装部队改名为和平军(Friedensheer)。3月6日魏玛共和国国会颁布法令建立一支人数约为42万的临时防卫军(Vorläufige Reichswehr)。《凡尔赛条约》在5月发布,6月魏玛共和国被迫签署。条约对魏玛共和国武装部队的规模施加了严格的限制。陆军被限制在十万人,海军中为一万五千人。海军舰队最多由六艘战列舰、六艘巡洋舰和十二艘驱逐舰组成。潜艇、坦克和重型火炮被禁止,空军被完全解散,征兵制被废除。1921年2月23日,一支新部队—魏玛防卫军(Reichswehr)正式成立。
在魏玛和平军时期,当时还在使用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军服和军帽,但为了做出区别,在军服上增加了一套临时性的袖章军衔标志,军衔标志使用蓝色条纹,类似于海军的袖章军衔。列兵无军衔标志,豁免兵使用以前的衣领纽扣表示;士官的军衔标志在上臂;军官的军衔标志在袖口上。
列兵(Schutze)
豁免兵(Gefreiter)
下士(Unteroffizier)
下士(Unteroffizier):1919年2月4日起
中士(Sergeant)
上士(Vzefeldwebel)
士官长(Feldwebel)
少尉(Leutnant)
中尉(Oberleutnant)
上尉(Hauptmann)
少校(Major)
中校(Oberstleutnant)
上校(Ooberst)
少将(Generalmajor)
中将(Generalleutnant)
步兵上将(General der infantrie)和炮兵上将(General der artillerie)
以下为实例照片
上士
士官长
上士
中士
一件中尉军大衣
1919年3月6日临时防卫军正式成立。1919年5月5日版颁布了临时防卫军制服和装备法令,规定了临时防卫军第一套新制服,称为M19制服。
M19制服采用羊毛料原野灰色,上衣有四个口袋(两个外露,两个内置),前襟为八颗纽扣。为了和德意志第二帝国军衔系统划清界限,临时防卫军使用了全新的军衔系统,制服肩章改为绳式,军衔标志使用了袖章来区别。上臂上还有椭圆形的带兵种色和数字臂章来识别兵种和番号。
肩绳上打了两个结,不同颜色的肩绳代表了不同级别
1.士兵
2.士官
3.军官
4.将官
袖章军衔基本继承了和平军,但样式改变了。士兵和军官在衣领佩戴之前近卫部队的领章,士兵和士官的袖章军衔在上臂,军官和将官的在袖口上。士兵和士官的上臂还有个椭圆形臂章,代表部队番号,兵种色和地区。
臂章
军衔标志:
列兵(Schutze)
豁免兵(Gefreiter)
下士(Unteroffizier)
中士(Sergeant)
上士(Vzefeldwebel)
士官长(Feldwebel)
代理军官(Offizierstellvertreter)
少尉(Leutnant)
中尉(Oberleutnant)
上尉(Hauptmann)
少校(Major)
中校(Oberstleutnant)
上校(Ooberst)
少将(Generalmajor)
中将(Generalleutnant)
步兵上将(General der infantrie)和炮兵上将(General der artillerie)
下图为实例照片
下士
上尉
列兵
上尉
1920年12月,魏玛共和国将M19型制服袖口修改为无装饰纽扣的法式袖口。取消了肩绳,军衔袖章标志和臂章,重新启用带兵种色的肩章和领章区别军衔,这套制服被称为M20制服。
1935年10月15日国防军(Wehrmacht)成立后,沿用了这套军衔标志系统,一直到二战结束。
国防军之父汉斯·冯·塞克特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