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认为郜逸萍从小就是一个戏曲迷,那你就错了。事实上,她是1994年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女孩,小时候对戏曲没有丝毫兴趣。
每次爷爷守在电视机前看戏曲节目,她就像盯着猎物一样虎视眈眈地盯着遥控器,一心想换台去看中的《老娘舅》。
命运就是这么奇妙。2007年的春天,那时13岁的郜逸萍正在读小学六年级。一天,突然有个陌生人出现在教室里。
这人一眼就看中了郜逸萍,给了她一张单子,让她去考上海戏剧学院附属学校的戏剧班。
郜逸萍的父母及其他家人都感到非常困惑和不满,认为最好还是继续按照原先的计划,老老实实读书。他们认为,逸萍连唱歌都不喜欢,去考戏校岂不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然而,在关键时刻,老戏迷爷爷站出来支持逸萍:"试试看吧,说不定你有天赋呢!当个戏曲演员也挺好的。
就这样,郜逸萍糊里糊涂地去参加了考试。到了现场,她却懵了:有人在开嗓,有人在劈叉,还有人带着老师来。而她,却一窍不通,仿佛置身局外人。
结果是什么呢?居然通过了!更加离谱的是,她还得选越剧班还是沪剧班。郜逸萍又困惑了,爷爷再次出马:"越剧是不是要去浙江学啊,那儿离上海近,还是学沪剧吧。
郜逸萍正是因为这样的努力,顺利成为了沪剧学员。但她的学习生活,才刚刚开始。由于完全没有基础,她只有在一个暑假的时间里,追上比她年长的学长学姐们的进度。
那个夏天,郜逸萍彻底拼了,凌晨四点就起床去公园练习开嗓,甚至有一次还练到晕倒。
每天早上,她为了锻炼气息,都会去操场跑步。"有时候跑一圈下来,眼前都是黑的,我就干脆闭着眼睛,开口唱歌。"
这个曾经极不喜欢戏曲的小姑娘,就这样误打误撞开启了她的沪剧之路。从最初的排斥到最后的热爱,郜逸萍的转变不正是命运最大的玩笑吗?但正是这个玩笑,让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
谁曾说过13岁的选择就能决定未来呢?郜逸萍用她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努力,不管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2011年,郜逸萍通过毕业大考,顺利进入上海沪剧院。她满怀憧憬,期待在舞台上大放异彩。
然而现实却给她带来了打击。
想到台上的演员比台下的观众更多,就开始有些绝望了吗?!实际上,有时候台下的观众甚至还不如台上的演员多呢!更让人心寒的是,观众大多数是头发斑白的老年人。
为了推广沪剧,她们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她们在卡车里进行演出,在小区花园进行演出,甚至在露天篮球场进行演出,带全套设备,热情满满地到处跑。
在她加入沪剧院的十年间,郜逸萍与同事们一起加紧排练了许多经典剧目,包括:悲壮凄婉的《大雷雨》,缠绵悱恻的《魂断蓝桥》,以及引人向善的《陆雅臣卖娘子》。
观众越来越少。
有时候,郜逸萍也会陷入自我怀疑:虽然是个大剧团,但观众人数却远远不够多。然而,每当谢幕时刻,那些热情洋溢的老年观众的掌声,却又给了她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
老年奶奶激动地握住郜逸萍的手,塞给她一个橘子,充满期待地对她说:"你们的歌唱得真好,一定要坚持下去啊,你们年轻人真的很棒。
郜逸萍心里一暖,暗自下定决心,为了讨这些老戏迷的欢心,她想要坚持唱下去。郜逸萍说:"就算只有一个观众,我们也要全心全意地表演。
然而,没人能给出坚持沪剧的明确答案。这个有着一百年历史的艺术形式现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年轻人对于它的兴趣正在逐渐消退,而老年人因为各种原因也越来越难以来剧场欣赏。
好比在寒冬里,我们像守护将要凋零的花一样,郜逸萍和她的同事们也在默默坚守着。
在2022年4月,郜逸萍接到院里的通知,要求在家拍摄短视频宣传。然而,她随便拍了几个就交差了。没想到,领导看到后说,“这也太丑了吧。
郜逸萍这才意识到,她需要拿出点真本事来。
她喊上了几个朋友,承诺请吃一顿饭加咖啡,准备了两支看着还不错的视频。却没想到,这视频一发布就火了,好评如潮!郜逸萍脑子一转:何不尝试一下利用沪语和沪剧腔调改编流行歌曲呢,就是"沪歌"的形式。
但这步棋并不好下。有些老戏迷就不乐意了:"好好唱沪剧不行吗?搞这些乱七八糟的干啥?"郜逸萍心里也在犹豫,但她还是决定尝试一下。
郜逸萍在改写的过程中不能马虎,需要逐字逐句地翻译成沪语,同时还得注意押韵。有时候为了押韵,她只能使用"沪剧文读",也就是用普通话的发音来代替沪语。
结果评论区又有人指出她发音不准确。
郜逸萍并未气馁,反而觉得这是好事:"这说明大家在关注我了,所以才会有人提意见。他们不了解的事情,我就解释给他们听。
郜逸萍以自己的方式,在民族戏曲的传承与创新这对矛盾之间找寻到了平衡。她的"沪歌"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
同时,她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始终坚持认真演绎传统沪剧。
为增强影响力,郜逸萍开始做直播。首次直播时,直播间内只有四十几位观众,其中一半是她请来充场面的朋友和老师。
在直播间里,郜逸萍不仅演唱沪剧,还跟观众聊天互动。她把每次直播都当作正式登台,甚至坚持空腹直播,只为给观众呈现最佳状态。
她向具有影响力的主播学习,以提升自己的直播效果,并将直播间打造得越来越有范儿。
郜逸萍的努力最终得到了回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爱上这种曾被误以为“老人家才看”的艺术形式。她以自己的方式,成功让沪剧在网络时代焕发新生。
避开娱乐圈的这位女演员,以她自己的方法成为了沪剧的新声音。
郜逸萍的故事只是冰山一角,你可能不知道现在抖音上有多少戏曲演员在直播,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在过去一年中,抖音上的戏曲直播演出数量超过了80万场。这是个什么概念呢?相当于每天都有2000场中型演出在抖音直播间里上演。
累计看播人次达到了惊人的25亿,这数字让人瞠目结舌,惊叹不已。
甚至,中国境内现存的348个戏曲剧种中,已经有231个在抖音平台开启了直播活动。关于这点,你没有听错,真的是231个!从家喻户晓的京剧、昆曲,到相对小众的地方戏种,都在网络上找到了新的舞台。
现在,那些原本被归类为"老古董"的艺术形式,纷纷在网上重新焕发生机。
而且,这些戏曲主播们并不是在白忙活。有数据显示,73.6%的主播都获得过打赏收入。这说明观众真心喜欢戏曲,他们愿意掏腰包支持这些表演者。
许多演员通过直播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为剧团增加收入,可谓一举两得。
你可能会疑惑,为什么这些戏曲演员要去直播呢?实际上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线下剧场受到的冲击!疫情期间,许多剧场不得不关闭,这使得演员们无法像过去一样在剧场里表演,只好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来与观众互动。
即使开门,观众也不敢来看。于是演员们想到了直播这条路。
谁能想到,这一试竟然真的火了,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戏曲也找到了新的传播渠道。这些历经千年的艺术,在直播间中重新焕发生机。
郜逸萍的经历实际上代表了很多传统艺术工作者的心路历程。他们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也在孜孜寻求创新之路,探求新的传播途径。
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它们、欣赏它们、珍视它们。
从线下鲜活的舞台表演发展到线上的直播间表演,戏曲艺术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数字化重生,这场变革不仅改变了艺术传播方式,也对艺术家们的生存状态产生了深远影响。
像郜逸萍这样的年轻演员,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为传统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传统与现代并不矛盾,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连接它们。网络时代让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有可能焕发新生,只要我们愿意尝试,愿意创新。
我是我不进娱乐圈,是我不想挣那个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