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山西闻喜县的冬日,200辆奔驰车队碾碎了湖面薄冰。22岁的海鑫钢铁少东家李兆会,用500桌宴席将钢铁厂改建的湖心岛变成梦幻婚礼现场。当红女星车晓婚纱上的施华洛世奇水晶,在零下十度的空气里折射出刺眼光芒。这场耗资半亿的狂欢,却是命运埋下的第一个伏笔——在场万名员工不会想到,他们收到的500元红包,竟是集团最后的慷慨。
2003年枪声响彻董事会的那个清晨,远在悉尼留学的李兆会接到电话时,正在撰写哲学论文。仓促继承的不仅是百亿钢铁帝国,还有五位虎视眈眈的叔父。老董事长办公室的监控记录显示,这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人,用半年时间将爷爷手写的《李氏家训》替换成麦肯锡管理模型,悄然完成权力更迭。
民生银行股东名录里的惊鸿一瞥,暴露了李兆会的资本野心。2008年金融危机的浓雾中,他精准抛售股票套现26亿的神操作,被写入长江商学院经典案例。钢铁厂高炉的轰鸣,逐渐被上海陆家嘴的键盘声取代。财务总监的加密邮件显示,至2012年离婚前夕,他已有87%的时间沉迷期货市场。
车晓的化妆师至今记得,新婚夫妇的私人飞机里装满《演员的自我修养》。这段被3亿分手费传闻包裹的婚姻,实则终结于价值观的剧烈冲撞:李兆会要求妻子每日发送三次定位报备,车晓则偷偷在剧组藏匿《国富论》。某次商业晚宴的偷拍视频里,李兆会孩子气地扯掉领结,只因车晓与男导演多说了两句话。
2014年深秋,海鑫集团6号高炉彻底冷却。债权人挤满当年举办婚礼的湖心岛,李兆会九十度鞠躬时,西装肘部磨出的破洞刺痛镜头。审计报告显示,这个曾年纳税5亿的民企巨头,竟欠缴三个月电费。更讽刺的是,五叔执掌的水泥厂当年盈利3.7亿,却拒绝伸出援手。
北京国贸三期监控最后一次捕捉到李兆会,是在2015年清明前夕。他对着手机里父亲墓地的直播画面长久伫立,最终转身没入人海。如今2100万悬赏公告贴满山西各县,讨债人发明了新的占卜方式——观察海鑫老厂区荒草的长势,猜测这位“首负”是否暗中归来。
从钢铁帝国的金色王座到失信名单的刺眼红名,李兆会用12年演绎了现实版《镀金时代》。他的故事里没有白手起家的励志,只有资本狂飙的眩晕与坠落。当价值2.6亿的湾流飞机被法院拍卖,那个在婚礼上撒钱如雪的少年,终于为时代的泡沫写下血色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