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敦东征金陵:大将开城投降,晋元帝忧愤而死

敏敏聊汽车 2023-12-03 17:13:07

321年,祖逖病逝,王敦再也没顾忌,便决定东征金陵(建康),教训晋元帝司马睿,维护“王与马共天下”格局。

307年,司马越开始布局退路,让琅琊王司马睿前往江南,王敦、王导随行。

司马睿,晋朝宗室远支,血缘关系疏远不说,能力、战略眼光还非常差,威望严重不足。

温峤从并州来到金陵,看到司马睿,不由大失所望,担心江南保不住。

但是,与王导交谈后,温峤改变了看法,江南可以立足,因为这里有“管仲”。

东晋能够建立,主要是王敦、王导兄弟的功劳。尤其是王导,此人能力强,眼光长远,非常善于处理各种棘手的事情。

司马皇室、北方南迁士族、江南士族、流民帅这四股势力,构成东晋权力的根基,王导都能妥善处理。

例如,江南士族不理会琅琊王司马睿,是王导出马,与本地大族顾荣、贺偱、纪瞻搞好关系,谈妥条件,他们才肯合作。

祖逖北伐,王导也是极力为他争取资源,让司马睿给祖逖支持,即便拿出一千多的口粮,以及三千匹布,也是对流民帅的肯定。

王导主持朝廷事务,居中协调各方面关系,王敦率兵坐镇荆州,王彬、王舒、王含也控制一方,司马睿才能安稳待在江南。

317年,长安陷落,晋愍帝司马邺被杀,司马睿自封晋王。次年,匈奴刘聪杀司马邺,司马睿称帝,建立东晋。

作为晋室远支,司马睿能继位,除了“八王之乱”和游牧骑兵南下导致众多宗室被杀外,主要是王敦、王导支持。

登基称帝那天,司马睿喜笑颜开,便拉着王导一起“南面而坐”,表示感激。

王导很聪明,他大局观强,婉拒司马睿,维护皇室的尊严,让建立在“泥沙”基础上的东晋王朝不至于崩塌。

司马睿也知道,自己之所以能当皇帝,是王氏等门阀的支持。但是,司马睿毕竟是皇帝,他不愿当“木偶”。

为了重振皇室权威,司马睿决定“过河拆桥”,对门阀士族“说不”,从而激化了内部矛盾。

司马睿颁布圣旨,宣布将扬州一带的奴仆释放,恢复他们自耕农身份,确保朝廷的赋税征收,以及兵役。

此举,对朝廷而言好处很多,却损害了门阀的利益,毕竟他们奴仆多,司马睿动了门阀的奶酪。

释放奴仆,朝廷招兵,由刘隗、刁协、戴渊等亲信统帅。其中,戴渊坐镇合肥,名义上支持祖逖北伐,实则防备王敦。

刘隗、刁协在朝廷,分割王导权势。王导大局观强,不想撕破脸,自愿让步,但王敦不乐意。

王敦跟王导不一样,他本就不想拥戴司马睿继位,只是王导坚持,王敦才改变初衷。

司马睿“过河拆桥”,王敦不能容忍,他要教训司马睿:“东晋王朝,究竟谁说了算。”

王敦手握重兵,但军事能力一般,只是琅琊王氏占据众多要职,且朝廷软弱,才显得“特别强”。

王敦很精明,只要自己起兵“清君侧”,门阀绝对不帮司马睿,攻克建康易如反掌,却担心祖逖。

祖逖是流民帅,武力值强悍不说,还以收复中原为己任,对朝廷忠心耿耿。

祖逖活着,王敦与司马睿矛盾尖锐,但不至于撕破脸。一旦祖逖病逝,王敦便肆无忌惮,司马睿麻烦就来了。

祖逖北伐,中流击水,但皇室、门阀之间矛盾加剧,无法也不愿意支持他北伐。如此,祖逖北伐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前途充满忧虑。

321年底,祖逖病逝,弟弟祖约能力一般,且对朝廷谈不上多忠诚。如此,王敦再也没有顾虑,决定发兵教训司马睿。

322年,王敦在武昌起兵,打着诛杀刘隗、刁协的旗帜“清君侧”,数万大军杀向建康。

司马睿也很硬气,他下令各路兵马勤王,并身着戎装,准备跟王敦决一死战。

但是,司马睿也在找退路,他拒绝刘隗、刁协建议,没有诛杀建康城内的王导及其族人。

王敦起兵,王导带着族人每天去请罪。司马睿非但不处罚,还得低调:“茂弘(王导字),以后的事情,还得靠你呢。”

司马睿知道,门阀不支持,他打不赢王敦,如果对王导下手,自己必死无疑。

果不出所料,坐镇石头城的大将周札,义兴顶级门阀的首领,直接开城投降王敦,建康再也无险可守。

刘隗的兵马也是一触即溃,不堪一击,其余门阀则看笑话。即便是温峤,也阻止太子司马绍出击,免得送死。

如此,司马睿深感失望,自己脱下戎装,宣布投降,并让刘隗、刁协赶紧逃走,自谋生路。

王敦胜利了,准确说是门阀胜利,司马睿重振皇权的企图以失败告终。

王敦在石头城,始终没进入建康,连司马睿他都懒得见一面,无视皇帝的存在。

司马睿给王敦加官进爵,他也一律不接受。司马睿认为王敦想当皇帝,便派使者去试探他。

司马睿:“将军如果感激晋室,这也是忠义之士。不然就让我回家,继续当王爷。”

言外之意,王敦想当皇帝就早说,我司马睿早就不想干了。当年,也是你们兄弟选择我,如今我无话可说。

王敦回复也很霸气:“皇帝不是想当就当,更不是想不当就不当,你说了不算。”

当然,此时王敦还没当皇帝的打算,他只是想教训一下司马睿而已。

司马睿不能废,王敦便想废太子,因为司马绍很不简单,他有司马懿的气质。

司马绍,也就是后来的晋明帝,东晋唯一文武双全的帝王,可惜英年早逝。

王敦此次东征,司马睿都选择投降了,他还坐上战车,准备效仿曹髦,跟王敦决一死战。

温峤阻拦,司马绍不听。温峤情急之下,拔刀砍断绳子,战车无法使用,方才避免更大的麻烦。

王敦废太子,包括王导在内都不同意,都极力反对这么做。门阀士族可以容忍王敦讨伐司马睿,但决不能废太子,重新洗牌。

废太子不成,王敦便退而求其次,他更换朝廷一百多位大臣,把司马睿的人事安排“一票否决”,司马睿欲哭无泪。

王导依然是丞相,他继续尊重司马睿,但司马睿却不习惯了,他不堪忍受屈辱,整天闷闷不乐,当年就驾崩。

司马睿驾崩前,让王导当托孤大臣,辅佐晋明帝。如此,“王与马共天下格局”继续,琅琊王氏依旧强悍。

王敦安排妥当,也不进建康,而是直接返回武昌。2年后,王敦再次起兵,却没有这次幸运。

晋明帝找到了帮手,士族也不支持王敦,琅琊王氏也不是一条心。王敦中途病逝,余部很快被平定,但王导依然是丞相,琅琊王氏也没有伤到元气。

0 阅读:0

敏敏聊汽车

简介:专注汽车知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