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东厂、西厂和锦衣卫这些特务组织广为人知。但还有一个让他们都感到畏惧的机构,那就是内行厂。
1506年,年仅15岁的明武宗朱厚照继承皇位。这位贪图享乐、不理国事的年轻皇帝,把朝廷大权交给了以刘瑾为首的八个太监组成的势力集团。刘瑾精通权力斗争,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势,他建议建立一个超越所有情报组织的最高监督机构——内行厂。
内行厂之所以让人害怕,是因为它的权力几乎不受限制。它不但盯着官员和老百姓,连东厂、西厂和锦衣卫也成了它的监视对象,形成了一个“特务互相盯梢”的怪圈。《明史》里提到:“内行厂的权力比东厂还大,连锦衣卫都忌惮三分”。刘瑾更是把锦衣卫的精英调到自己手下,让这些人变成了只听他指挥的私人武装。内行厂的大本营就在京城荣府的老仓库那儿,紧挨着东厂。不过它比东厂更吓人,戒备森严,气氛阴森。门口总挂着"人皮稻草人",专门吓唬路过的官员,成了权力恐怖的标志。
1508年,朝廷重臣李东阳等几位大学士因为反对刘瑾增加税收的政策,被内行厂以"诽谤新法"的罪名抓了起来。刘瑾让几十个官员在皇宫大殿前跪成一排,李东阳不得不磕头认错,额头都磕出血来,染红了台阶。当时的记载说:"大臣们趴在地上发抖,就像待宰的羊一样。"浙江巡抚王璟得知内行厂的密探要来,赶紧带着所有官员连夜出城,跪在十里外迎接。密探以“对钦差不敬”为借口,当街抽打王璟的手下。王璟趴在地上,头都不敢抬,最后交了上万两银子才保住性命。《万历野获编》嘲笑这件事,说王璟像条狗一样爬着讨饶。
东厂的头儿汪直在背后说了刘瑾独揽大权的事,结果被内行厂的探子给记了下来。第二天,刘瑾就找了个“说皇上坏话”的借口,派内行厂的人冲进东厂,当着大家的面把汪直活活打死。打那以后,东厂的人一看到内行厂的旗子,立马关门躲开。
锦衣卫的头儿牟斌因为没及时向内行厂报告皇子的行踪,被刘瑾扣上"失职"的帽子关进了大牢。在诏狱里,牟斌遭受了残酷的"琵琶刑"——用铁钩硬生生扯断肋骨,整整哀嚎了三天才断气。从那以后,锦衣卫的人只要碰到内行厂的人,全都躲得远远的,有时候还会主动下马给他们让路。内行厂具备特殊权力,无需经过常规司法机构就能直接判定罪行。根据《明实录》记载,在正德时期,内行厂处理的案件里,超过90%是通过严刑拷打获取口供的,导致无辜死亡的人数超过一千。
刘瑾利用内行厂的职权,强行收取所谓的“罚款”,还立下规矩:“寡妇再嫁要交赎身钱,办丧事必须买官方的棺材。”当河北发生“刘六刘七起义”时,起义军的公告中直接指责:“刘瑾靠厂卫权力搜刮百姓财富,老百姓早就受够了这种压迫!”内行厂搞了个黑名单,专门把那些议论朝政的读书人打成了反动分子。
1510年,朝廷派出的杨一清和张永成功平定了安化王的叛乱。借着这次立功的机会,他们向皇帝武宗举报了刘瑾的种种不法行为。面对确凿无疑的证据,朱厚照不得不正视事实,最终作出判决,将刘瑾处以极刑——凌迟。刘瑾垮台后,他一手建立的内行厂也土崩瓦解。虽然这个机构只存在了短短四年,却把明朝的特务统治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明朝有个让人闻风丧胆的机构叫内行厂,连官员见了都得下跪迎接,锦衣卫都得躲着走,权势甚至比皇帝还吓人!掌权的刘瑾用“剥皮填草”这种酷刑来树立威信,锦衣卫见了都得绕道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