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军改之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现役成员包括军官、文职干部、士官和义务兵这4个类别。但是本轮军改以后,军队有关权威部门在描述现役军人构成时,没有提到文职干部,只提到了“军官、军士长和义务兵”,这意味着在军队,存在了30多年的文职干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那么文职干部是怎么回事,都是干什么的?军队文职干部逐步退出以后,何去何从?
八十年代中期,军队有过一次力度非常大的改革,11个大军区合并为七大军区,军队员额裁减了100万。在这次改革时,首次诞生了文职干部这个名词。按照军队的表述,是军队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不是军官,都可以享受军官待遇。军队干部由军官和文职干部共同组成,这是军队明文规定的。07式军装推出以后,文职干部和军官一样,都是可以佩戴资历章的。
文职干部主要在部队从事文职技术类工作,包括医疗卫生、体育运动、文化出版、文艺创作、技术研究、科技研发、教育教学等,分布在军队系统的部队医院、文工团、体工队、军事院校、科研院所、干休所等单位。所以军队医院的很多军医、部队文工团的很多演员,军事院校的教员,很多都是文职干部。
文职干部不管是什么类的,都是现役军人,而且是军队干部身份,虽然和军官享受同等待遇,但是从职能上看,文职干部和军官的差别非常大。我们平常理解的军官,就是指部队的连长、营长、旅长、军长、指导员、教导员、政委、司令员、参谋长、政治部主任以及各类参谋和助理。
这些军官是在部队从事指挥作战和行政管理类的干部,拥有指挥权和管理权,也被称作指挥管理军官,工作属性偏重于“武”。军队文职干部的工作属性偏重于“文”,于是才有了文职干部的称呼,他们是在军队从事非指挥管理工作的人,不具备指挥权和管理权,不能指挥或者领导部队。
2016年军改的力度同样非常大,甚至超过了以往的每一次改革。在本轮军改过程中,涉及到了 文职干部。按照军队的有关工作安排,军队将不再保留文职干部,他们将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军队文职干部逐步转为专业技术军官,改授专业技术军衔。
这又是为什么呢?文职干部和专业技术军官有什么关系?其实就工作任务来看,二者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军队的技术类干部。只不专业技术军官有军衔,文职干部没有军衔,只有级别。除了这个不同,文职干部和专业技术军官几乎不存在差别。
既然二者都是军队的技术类干部,工作内容也基本一样,为什么分为了文职干部和专业技术军官两个序列?现在已经无从得知了,反正在军改之前,军队同时存在文职干部和专业技术军官,并且根据实际情况,他们是相互转换身份的。
专业技术军官的最高级别为副大军区级(副战区级),最高军衔为中将。但是现实情况中,军队很少有专业技术中将。一般来说,专业技术少将就到顶了。专业技术军官和文职干部既然可以互转换身份,那么二者肯定是存在对应关系的。
文职干部的级别最高为文职一级,最低为文职十四级。其中文职一级对应副大军区级专业技术中将,文职二级对应正军级专业技术少将,文职三级对应副军级专业技术少将,文职四级对应正师级专业技术大校,以此类推。本来文职干部最高就是文职一级,但是后来军队又推出了文职特级,享受正大军区级军官待遇。
文职特级没有与之对应的专业技术军官,在文职干部里是个很特殊的存在。不管怎么说,文职干部和专业技术军官的关系非常密切,除了一个有军衔,一个有等级,几乎没有区别。因此军改后的文职干部,改为专业技术军官,也在情理之中。
军队医院的军医、军事院校的教员等文职干部,军改后纷纷改为了专业技术军官。按照文职干部和专业技术军官的对应关系,授予相对应的专业技术军衔。也有少部分文职干部,转为了非现役的文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