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日益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不过,仅在数日之间,中国采取的精准反击措施已显著奏效,迫使美国在对华经济制裁的立场上作出了少有的妥协。
近年来,美国频繁利用“制裁大棒”作为外交政策工具,特别是在科技领域,以“国家安全”为幌子,对中资企业实施打压。
最近一次制裁行动更是将140家中国企业纳入实体清单,意图限制高带宽存储芯片及半导体相关设备的对华出口。
然而,中国的反制行动不仅迅速而且精准,迫使美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对中国的战略定位。
于12月1日正式生效的,是中国对镓、锗、锑、超硬材料以及石墨等相关两用物品实施的出口管制措施。
这些关键材料在半导体、光伏以及军事工业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国在全球这些关键材料的供应中占据主导地位。
美国原本希望通过限制中国获取高端芯片来取得优势,却不料在材料供应链上遭遇了“扼喉”之困。
紧接着,在12月3日,中国的四大行业协会联合发表声明,明确质疑美国芯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并呼吁国内企业审慎采购。
这一声明无疑是对美国芯片行业的一次重击。
而后,在12月9日,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宣布对全球半导体巨头英伟达启动反垄断调查。
英伟达作为美国半导体行业的领军企业,在中美之间的博弈中一直备受瞩目。
尽管英伟达对华芯片出口已受到美国政府的限制,但中国市场对其全球收入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据官方数据,截至10月29日的财季内,英伟达在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的销售额高达约106亿美元,占其全球总收入的近三分之一。
这一调查无疑对英伟达构成了巨大压力。
数据显示,调查消息公布当日,英伟达股价即下跌2.55%,市值一夜之间蒸发高达88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6460亿元)。
这充分反映了中方反制措施对美方企业的巨大震慑力。
在面临中方的强有力反制下,美国的强硬态度开始显现出动摇的迹象。
据彭博社报道,美国国会军事委员会在年度国防授权法案的最终协议中,出人意料地排除了《生物安全法案》。
这意味着美国放弃了对与中国有业务往来的生物科技企业实施制裁的计划。
原本该法案草案中计划将多家中资生物科技公司列入制裁名单,但最终协议中却删除了这一内容,这无疑是中国反制措施取得实质性成效的有力证明。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12月9日的会议中明确提出,将实施“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特别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表述,为自2011年以来首次出现,彰显了中国对经济复苏的坚定信心。
会议还强调了“提振消费”和“稳定房地产市场与股市”的重要性,为国内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受此政策利好影响,中国资产迅速升值,尤其是港股市场表现抢眼。
这不仅体现了国内政策的有效性,更反映了国际资本对中国反制实力和经济发展潜力的认可。
拜登政府在其任期内一直致力于加强对中国的遏制战略,试图通过科技封锁和经济制裁来构建所谓的“小院高墙”。
然而,中国不仅通过精准的反制措施有效应对了外部压力,而且凭借经济的高速发展,让美国深刻体会到了“碰壁”的滋味。
未来,中美之间的博弈或许仍将持续。但正如近期市场反应所示,任何试图遏制中国发展的企图都将是徒劳的。
中国不仅具备应对外部挑战的能力,更有信心将挑战转化为推动自身发展的机遇。
在这场贸易战中,中国绝不会扮演失败者的角色。
而那些试图阻挡中国崛起的力量,最终必将因其短视和错误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美国,是时候该清醒过来了!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海外网、观察者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