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厅人员上班打盹后续:情况属实,初步原因已查明?政务中心回应

江晚正愁余事 2025-02-21 13:59:54

2月6日,甘肃兰州市民称七里河区政务中心大厅两名值班人员上班时间打盹10分钟,此事被曝光后引发。具体原因尚待查明。

网友们称节后工作量与办事人少,打盹属正常,可以理解。此次网友们展现出的理解态度,十分难能可贵。

2月8日,大风新闻报道,政务大厅工作人员确认监控显示情况属实,将通报批评涉事人员并处理,但需时间开会整理材料,表示通报批评及教育需一定流程。

具体情况的发生经过是怎样的?需明确事件发展的逻辑与细节,确保描述准确且条理清晰。

2月6日下午1时左右,市民至政务中心大厅办业务,见318和319窗口一男一女两名工作人员在打盹,女子身体倾斜欲倒。市民静坐未扰,并拍摄9秒视频,证实上班期间睡觉情况。

该视频包含三段:大厅外入口、大厅内及窗口视频,流出的是睡觉片段。市民定位举报,原因不明,后被大风新闻报道。市民未打扰睡觉者,未办业务即离场。

该市民对记者表示:

市民称,政务中心窗口代表政府形象,此现象有损政府形象。工作状态不佳,显因休息不足,必影响政府声誉,如此打盹坐姿不妥。

我注意到时间是下午2:27。兰州政务大厅历来下午1点上班。当日为假期后第二个工作日,2月6日初九,办事人少。

该市民称,当天下午因咨询业务问题前往,发现此情况后拍摄。为证实上班时拍摄且描述属实,他详细解释了人员坐姿睡姿,强调自己观察细致。

我随手拍下两人,女员工头歪一侧沉睡许久,我观察十分钟未见变动,显是过年未休息好;男员工则坐着打盹。他们必是此地工作人员,否则不会如此坐姿。

九秒视频显示,两人确在视频中睡觉或打盹,因无市民办事,加之时间久、空调温度高、饭后困倦。政务大厅规定严格,久坐致生理性困倦,且春节后办事人少,可理解。

近年政务及其他办事窗口频现高危情况,成高危职业趋势。因此,前台窗口办事人员多为聘用临时工,旨在规避生理性打盹、看手机等行为,便于责任推脱。

有人随意拍摄,而部分自媒体则专门寻找窗口岗位,检查值班人员是否违规,违规即拍摄并发布网络获利。因此,窗口工作人员面临高风险,工作愈发不易。

对于此岗位,无人办事时打盹或看手机可理解,能缓解紧张情绪或打发空闲。只要不影响工作效率和态度不过分蛮横,就应体谅,毕竟他们在众目睽睽下工作不易。

当地政务大厅工作人员作出回应称:已针对相关事宜进行说明,确保信息准确无误,逻辑清晰明了,用词严谨恰当。

调取视频监控证实工作人员打盹属实,将对相关人员通报批评并做相应处理。

刚收假时,办事群众稀少,大厅空旷。所拍9秒视频显示工作人员恰好打盹,非因精神状态不佳,实因无群众前来办理业务。

工作人员称,视频中男女员工因换班未出勤,已向所属部门反馈。当时业务量少,他们短暂打盹1分钟,属生理性无法自控,望理解。

政务大厅工作人员如实反映情况,望大家理解。中午1点即上班,原办事人少,可能存在生理性打瞌睡,难以控制,望大家体谅。

事实确然,应彼此理解,只要他们能友好处理民众咨询及办理事务即可,不必过于计较。岗位各异,导致此类现象差异。

春节后,多数人仍沉浸于年味中,部分人筹备元宵节,学校单位多未开工,办事人少。拍视频者仅咨询问题,顺势记录此段场景。

网友对此有何看法?多数要求彼此理解,因岗位各异。春节刚过,众人或感疲惫,故有打盹现象,工地上也有人因劳累过度而打盹。

山东网友称,打盹虽不妥,但节后初上班群众稀少,易犯困。忙碌时他们不会打盹,也不被允许。曝光此现象不厚道,应多宽容理解,方能使世界更美好。

四川网友称,基层服务人员辛劳,午后一点用餐后易困。报道此事欠妥,上班打盹常见,不必过分苛责,若不影响工作,应彼此理解。

广西网友称,短暂打盹非大问题,真正需曝光的是业务办理时的不耐烦态度。同为工作人员,皆为生计,不必过分挑剔。

浙江一网友称,无人办事时,行动受限:不动被指责,玩手机亦受非议。问应何为?难道整日发呆?无人时小憩亦属常理。

江苏网友称,对此类事情不必过分苛责,人皆平等。若需他们办理业务,唤醒即可,无需断人生计。此类岗位通常无正式编制。

事实上,众多网友理解两名值班人员打盹。发视频者不应过度报道此事,虽或许能获得流量、一时风光,但却可能让他们丢饭碗,面临被辞退的风险。

你如何看待这件事?请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参与讨论。

0 阅读:0
江晚正愁余事

江晚正愁余事

江晚正愁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