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期,继续来讲德系四号坦克H型。
防护方面,该车的尺寸与其他型号的四号坦克基本一致,因装甲的增加而导致战斗全重增重到约25吨。它的正面防护较好,车体正面装甲达到约80毫米,炮塔正面击炮盾约50毫米厚,能有效抵御盟军和苏军部分反坦克武器和坦克炮在中远距离的攻击,为车内乘员提供了较好的生存保障。而其侧面防护较弱,炮塔侧后装甲约30毫米,外加8毫米裙板;车体侧面装甲约30毫米,外加5毫米的侧裙板;相对较薄,容易被敌方从侧面和后方攻击击穿,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侧面和后部暴露时易受威胁。不过,炮塔和车体裙板的应用对聚能装药弹的防护效果显著,开创了坦克加装裙板防护的先河,能将靠装药爆炸产生金属射流击穿装甲的反坦克武器提前引爆,从而保护主装甲不被击穿,但对实心的动能穿甲弹效果不佳。
机动方面,采用迈巴赫HL 120TRM V-12汽油发动机,马力约300匹,为坦克提供了足够的动力,使其能够在战场上灵活机动、快速转移阵地,躲避敌方攻击或进行包抄等战术动作。最大速度约40公里每小时,在当时的中型坦克中速度较为可观,能够跟上装甲部队的推进速度,在进攻和防御作战中都能及时到达指定位置。然而,其行驶里程较短,约200至250公里,限制了其作战半径和持续作战能力,需要频繁补充燃料,不利于长时间作战。
军备方面,它装备的75毫米KwK 40L/48坦克炮具有较高的穿甲能力和射程,在1000米距离能击穿110毫米厚的装甲。其威力仅次于虎式坦克的88毫米KwK 36L/56坦克炮,胜过除了T34-85、英国萤火虫和美国的M4A3谢尔曼坦克等盟军主力坦克以外当时的所有中型坦克,可有效打击敌方坦克、装甲车和防御工事等目标。此外,它配备了一挺7.92毫米MG34或MG42机枪,用于对付步兵和轻型目标,在近距离防御步兵攻击、清扫战场或对敌方轻型车辆进行射击时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杀伤效果。
总的来说,该车的通用性好、可靠性高、火力适中,在中前期的战场上对敌方坦克和工事有较好的打击效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作战需求,并且在面对多数盟军坦克时不落下风。然而,其防护不均匀,火炮精度有待提高,还有车内空间狭小,长时间作战容易影响作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