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矮化密植栽培、树冠控制技术与早实丰产模式**
在我国的板栗种植领域,一直有着传统的种植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产量、效益需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板栗种植方式面临着诸多挑战。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讲讲板栗矮化密植栽培、树冠控制技术以及早实丰产模式这些新的理念和技术。
一、提出问题
传统的板栗种植往往是稀植模式,这种模式下,板栗树的生长空间较为宽松。从我们常见的果园景象来看,一棵板栗树周围有很大的空地,它们各自为政地生长着。这种稀植方式虽然能让每棵树有足够的养分和光照获取空间,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首先是产量问题。由于板栗树的种植密度低,单位面积内的板栗树数量有限,这就直接限制了板栗的总产量。据不完全统计,在传统稀植模式下,每亩果园的板栗产量可能只有几百斤。这对于种植户来说,收益是比较有限的。
其次是管理成本的问题。稀植的板栗树,每棵树都需要单独进行施肥、浇水、修剪等管理工作。这就好比照顾一群分散的孩子,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在施肥的时候,由于树与树之间距离远,施肥设备难以高效作业,往往需要人工一株一株地进行施肥,这大大增加了劳动成本。
传统稀植模式下板栗树的树冠往往比较庞大。庞大的树冠不僅容易受到风雨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且在采摘板栗的时候也极为不便。想象一下,高高的树冠上结着板栗,果农们需要爬上高高的梯子,小心翼翼地去采摘,这其中的风险和难度可想而知。
二、分析问题
(一)矮化密植栽培的优势与挑战
矮化密植栽培则是一种创新的种植理念。所谓矮化,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控制板栗树的高度,使其生长得更加矮小紧凑。密植呢,则是增加单位面积内板栗树的种植数量。
矮化密植栽培有着诸多的优势。从光照利用的角度来看,矮化的树冠不会相互遮挡太多阳光,能够让每一棵板栗树都充分接收到阳光的照射。就像住在公寓里的住户,虽然房子小了些,但每家都能有充足的采光。据研究,矮化密植的板栗树冠层透光率比传统稀植树冠层透光率可提高30% - 50%。这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板栗树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合成更多的有机物质,为果实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从空间利用方面分析,密植能够在有限的土地上种植更多的板栗树。在同样一亩土地上,传统稀植可能只能种20 - 30棵板栗树,而矮化密植可以种植80 - 120棵甚至更多。这样一来,单位面积的产量就有望大大提高。按照每棵树平均产量不变的情况下,种植数量的增加必然会带来总产量的提升。
矮化密植栽培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由于树与树之间的距离较近,通风条件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通风不好,板栗树容易感染病虫害。就像住在拥挤宿舍里的学生,一旦有一个生病,很容易传染给其他人。而且,矮化密植需要更加精准的施肥、浇水管理。因为树木之间的竞争关系更加激烈,如果养分和水分供应不均衡,就会影响板栗树的生长发育。
(二)树冠控制技术的必要性
树冠控制技术是矮化密植栽培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板栗树的树冠如果任其生长,就会变得庞大而杂乱。庞大的树冠不僅会影响光照和通风,还会消耗大量的养分。
从养分的分配角度来看,树冠过大,用于维持树冠生长和维持的养分就会增多。就好比一个大家庭里,人口众多,需要消耗更多的食物一样。这些养分原本可以更多地分配到果实的生长上,但却被树冠消耗掉了。一棵未经树冠控制的成年板栗树,可能有30% - 40%的养分用于树冠的生长和维持,而通过有效的树冠控制技术,可以将这一比例降低到20% - 30%,从而有更多的养分供应给果实。
树冠控制技术还可以改善果园的小气候。合理的树冠高度和形状,能够让果园内的空气流通更加顺畅,湿度也能得到更好的调节。这对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在一些树冠控制良好的果园里,病虫害的发生率比树冠庞大的果园要低20% - 30%。
(三)早实丰产模式的内涵
早实丰产模式是板栗种植的理想目标。所谓早实,就是让板栗树尽早地结果。传统的板栗树可能需要5 - 7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开始结果,而采用早实丰产模式,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可以使板栗树在3 - 5年就开始结果。
丰产则是要在早实的基础上,实现高产。这就需要在板栗树的各个生长阶段进行精细的管理。从幼苗期的选育优良品种,到成长期的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再到结果期的疏花疏果等环节,都需要精心操作。
选择优良的板栗品种是早实丰产的基础。像“燕山早丰”这个品种,它具有早实性强、丰产性好等特点。在适宜的栽培管理条件下,3年生树就可以开花结果,5年生树亩产量可达300 - 400斤。而如果不选择优良品种,只是盲目地种植,想要实现早实丰产就非常困难。
三、解决问题
(一)矮化密植栽培的实施要点
1. 品种选择
要选择适合矮化密植的板栗品种。一些生长势较旺、树冠扩展较快的品种可能不太适合,而那些本身具有矮化倾向或者容易控制的品种则更为合适。“郯城油栗”这个品种,在矮化密植栽培中就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
2. 栽植密度
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栽植密度。一般来说,在土壤肥力中等的果园,株行距可以设置为2米×3米或者2.5米×3米。这样的密度既能保证板栗树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又能实现较高的种植密度。
3. 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是矮化密植栽培的重要手段。在幼树期,要采用疏散分层形或者自然开心形的整形方式,控制树体的高度。对于一些生长过旺的枝条,要及时进行短截或者疏除。在春季修剪时,对于长度超过50厘米的枝条,可以进行短截处理,促进侧枝的生长。
(二)树冠控制技术的操作方法
1. 拉枝
拉枝是树冠控制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拉枝,可以改变枝条的生长方向,缓和枝条的生长势。一般将角度较小的骨干枝拉成45 - 60度的角度。比如,在板栗树生长到2 - 3年生时,对主枝进行拉枝处理,能够有效地控制树冠的高度和宽度。
2. 疏枝
疏枝可以去除过密、交叉、重叠的枝条,改善树冠内的通风透光条件。在夏季修剪时,对于一些细弱枝、徒长枝要及时进行疏除。当树冠内膛的徒长枝影响到通风透光时,要果断疏除,以保证树冠内部的光照和空气流通。
3. 刻芽
刻芽可以刺激芽的萌发,调整树冠的结构。在春季萌芽前,对一些需要发枝的部位进行刻芽处理。在中心干上每隔一定距离刻芽,能够促使隐芽萌发,增加枝量,从而更好地控制树冠的形状。
(三)早实丰产模式的综合管理
1. 土壤管理
良好的土壤管理是早实丰产的基础。要定期进行深翻改土,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肥力。每年秋季可以在树冠外围进行深翻,深度达到30 - 40厘米。要进行合理的施肥,根据板栗树的生长阶段,合理搭配氮、磷、钾等肥料的施用量。
2.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要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要定期巡查果园,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在春季病虫害高发期之前,可以喷洒一些预防性的农药。对于一些常见的病虫害,如栗瘿蜂、白粉病等,要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3. 花果管理
花果管理是实现丰产的关键环节。在花期,可以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坐果率。在果实膨大期,要进行疏果,保证果实的大小和品质。按照果枝的长短和强弱,合理确定留果数量,一般长果枝留3 - 4个果,中果枝留2 - 3个果,短果枝留1 - 2个果。
板栗矮化密植栽培、树冠控制技术和早实丰产模式是相辅相成的。通过矮化密植栽培,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种植数量;通过树冠控制技术,可以改善树体的生长环境,提高养分利用效率;通过早实丰产模式的综合管理,可以实现板栗的早结果、高产稳产。这对于提高板栗种植户的收益,推动我国板栗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希望更多的板栗种植户能够了解和采用这些先进的种植技术,让板栗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