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冬芽冻害复苏:赤霉素喷施浓度与萌芽前 10 天活力激活对比实验
在咱种植户的心头啊,没有什么比看到自己辛辛苦苦种的葡萄苗受了灾更闹心的啦。就说这冬天吧,在北方的一些地方,晚上的气温那叫一个低啊,像咱河北昌黎那块儿,冬天的寒风呼呼地刮,吹得葡萄园里的苗子“沙沙”直响。清晨的时候,走进园子里,那一串串还没长成的葡萄芽儿,都耷拉着脑袋,像是被冻僵了一样,一点儿生气都没有。摸起来硬邦邦的,感觉都快没救了。
我有个朋友,老吴,在昌黎种葡萄也有好些年头了。他那块葡萄园啊,一直是他的心血。这年冬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潮把他的葡萄芽儿害惨了。老吴整天在园子里转悠,看着那些没精打采的芽儿,急得直挠头。他心里想啊,这可咋整呢?要是就这么完了,一年的辛苦可就白费了。老吴跟我唠叨的时候,愁容满面的,那模样,我到现在都还记得。
这时候啊,就有人提到了赤霉素。那赤霉素就像是一个神秘的“魔法药水”,听说能给被冻害的葡萄芽儿带来生机。可是啊,这里面的事儿可没那么简单。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对葡萄芽儿的作用可不一样,而且在萌芽前 10 天这个关键时间点喷施,效果也有很大的差别。
那咱们先来看看不同品种的葡萄芽儿对赤霉素的反应。就说这巨峰葡萄,它的芽儿在受到冻害以后啊,要是喷施低浓度的赤霉素,可能就只是稍微有点起色。就像人刚睡醒还没完全清醒的样子。而霞多丽葡萄呢,它的芽儿在同样低浓度的赤霉素作用下,恢复得比巨峰要好点儿,能看出一点想要生长的迹象,嫩绿的颜色稍微冒了点头。再说说这夏黑葡萄,它是比较皮实的品种了,不过在受到冻害后,低浓度赤霉素也只能让它慢慢地恢复一点活力。但是高浓度的赤霉素对它来说呢,又有点过了,虽然芽儿能快速地萌发,但是芽的质量不太好,纤细又脆弱。而阳光玫瑰这种比较娇贵的品种,低浓度的赤霉素可能还不太够,要在合适的浓度下,才能在萌芽前 10 天有效地激活它的活力,让它健健康康地生长。
为了让老吴的葡萄芽儿快点恢复,我们决定做个对比实验。我们在他的葡萄园里选了七小块地,每块地大概是两平方米的样子。这七块地的条件啊,像土壤的肥瘦、光照啥的,都尽量保持一致。
12 月中旬的时候,寒潮刚过去不久,这第一块地呢,我们什么都没做,就让它自然恢复,就想看看它最后的能恢复到啥样,这就好比是没有用药的对照组。第二块地呢,我们在萌芽前 10 天喷施了低浓度的赤霉素,第三块地我们喷施的是中等浓度,第四块地喷施的是相对高一点的浓度。然后啊,每隔三天我们在每块地里随机选五株葡萄芽儿,仔细观察它们的变化。
过了三天,也就是 12 月 15 号左右吧,自然恢复的那块地,葡萄芽儿还是老样子,没什么大的变化。喷施低浓度赤霉素的地块,有几株芽儿稍微有点发软,颜色好像也比之前亮了一点点。喷施中等浓度的那块地,有不少芽儿的顶部开始有点发绿的迹象了,就像看到了一点希望的小火苗。喷施高浓度赤霉素的地块呢,芽儿萌发的速度看着是快一些,但是有些芽儿的芽尖往旁边弯着,长得不太正,而且芽体比较瘦小。
7 天后的 12 月 20 号,自然恢复的地块,芽儿还是硬邦邦的,只是稍微有点膨胀。低浓度赤霉素的地块,很多芽儿都开始变软了,芽尖的颜色变成了浅绿。中等浓度的地块里,大部分芽儿都变绿了,而且开始长出一点点小绒毛,充满了生机。高浓度赤霉素的地块,虽然芽儿长得多了,但是有些芽儿有点发黄,感觉不是特别健康。
再过 15 天,也就是 1 月初的时候,自然恢复的地块,只有少部分芽儿开始萌发,长出了嫩绿的小叶片,而且长得特别慢,叶子小得跟猫爪子似的。低浓度赤霉素的地块,好多芽儿都长出了嫩叶,叶片的颜色绿得发亮,看着就很健康,叶片也长得比较均匀。中等浓度的地块,芽儿几乎都长出了叶片,而且叶片又大又绿,这可比自然恢复的地块好太多了。高浓度赤霉素的地块呢,不少芽儿长出来的叶子有点耷拉着,像是营养不良一样。
到了 1 月中旬,也就是一个月左右的时候,自然恢复的地块,葡萄芽儿的生长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块了。低浓度赤霉素的地块,葡萄苗长得挺匀称的,开始长出了卷须,准备往架子上攀爬呢。中等浓度的地块,葡萄苗不仅长得快,而且长得很壮实,看着就喜人。高浓度赤霉素的地块,虽然苗也长得不慢,但是整体的质量就是不如中等浓度赤霉素处理的地块。
其实啊,在咱农村这地界儿,类似这样的情况可不少见。就像山东烟台那边,有个老李种了大片大片的玫瑰香葡萄。有一年也是遭遇了冻害,他没少摸索办法。他跟我说啊,以前他总觉得药啊肥啊用得越多越好,结果那年的玫瑰香葡萄,就是因为过度追求快速复苏,用了不合适的量和浓度的调节剂,结果葡萄长出来不少畸形果,那一年可损失惨了。
还有一个南方的例子,在广西桂林的一个小乡下,有个小农场主,种的巨峰葡萄遇到了冻害。他看到网上说赤霉素能救葡萄芽儿,就急急忙忙地买了药回去喷施。可是他没有控制好浓度,喷多了,结果那批葡萄芽儿虽然萌发了,但是后面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特别多,花期也不正常,果实的品质大打折扣。
咱种植户种地不容易啊,每一个环节都得小心翼翼的。就像这葡萄冬芽复苏这件事,赤霉素的喷施浓度和时机,还有不同品种的葡萄芽儿对它的反应,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在华北地区,冬天比较冷,葡萄芽儿容易受冻,这防寒和冻害后的处理就特别重要。而在华南地区,气温相对高一些,但是偶尔的寒潮来袭,也不能掉以轻心。
现在啊,我就特别好奇一个问题。咱们都知道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在萌芽前 10 天对不同品种葡萄芽儿有这样的影响,那如果把其他促进萌芽的方法,比如适当的升温处理和赤霉素配合起来,又会对不同品种的葡萄芽儿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这个问题我还真没琢磨透,不知道广大的种植户朋友们有没有类似的尝试或者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