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有没有在公共场合遇到过“熊孩子”?那种闹腾得让你想找个地缝钻进去的小家伙。最近,网上就爆出了这么一件事,一个小男孩在飞机上乱动,还和前排乘客吵了起来,最后他奶奶的一番话更是让事情闹得不可开交。说实话,这事儿让我越想越觉得有意思,也越想越觉得有话要说。
2月3日,海口美兰机场一架飞机上,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从上飞机就开始闹腾,一会儿站在座位上,一会儿扒前排的椅背,把前面的乘客折腾得够呛。前排的小伙子刚开始还忍着,但后来实在受不了了,就冲着小男孩喊:“你能不能老实点儿!”结果,这小孩儿不仅没老实,还更大声地回了一句:“你给我滚!”这下好了,小伙子火气一下就上来了,两人就这么吵了起来。然后,小男孩的奶奶也加入了“战斗”,指责小伙子和小孩儿吵架丢人。小伙子也不甘示弱,说老太太没管好孩子。最后还是空乘人员过来劝阻,才算把事儿给压下去了。
这事儿一传到网上,网友们瞬间就炸开了锅。有人觉得,孩子小,好动很正常,大男人和小孩儿计较什么?还有人说,这孩子骂人,明显是家教有问题,不能就这么轻易放过。说实话,这些看法我都理解,但我觉得,这里面还有一个大家没怎么注意到的点——这其实是一个关于“成长”的问题。
先说说那些觉得孩子小、好动正常的人吧。说实话,这话没错,孩子确实小,天真烂漫,好奇心强,动来动去是很正常的。但是,这难道就不是成长的一部分吗?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总有一天要懂得什么是规矩,什么是尊重他人。如果家长总是以“孩子小”为借口,放任不管,那孩子长大以后,难道还会有人对他这么宽容吗?社会可不是幼儿园,不会因为你是“孩子”就对你格外照顾。我觉得,家长在这个时候应该抓住机会,教会孩子什么是合适的,什么是不合适的行为。
再看看那些觉得孩子骂人是家教问题的人。说实话,这话说得也没错,孩子骂人,肯定是家长教育出了问题。但是,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指责家长。家长也有自己的难处啊。现在的生活压力那么大,家长可能忙于工作,没时间好好教育孩子。或者,家长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这不,小男孩的奶奶就选择了“护犊子”,觉得自己的孙子没错,别人和他吵架就是不对。这种想法,说实话,真的有点太天真了。孩子犯了错,家长应该勇敢地承认,然后引导孩子改正,而不是一味地护短。
我觉得这事儿背后其实反映了我们社会的一个现状——大家对“成长”的理解太片面了。我们总是觉得,孩子长大自然就会懂事,家长忙于工作也没办法。但是,成长不应该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孩子需要家长的引导,家长也需要社会的支持。我们不能只看到孩子的错误,而忽略了家长的难处;我们也不能只看到家长的难处,而忽略了孩子的未来。
这件事其实是在提醒我们,成长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过程。家长要努力教育好孩子,社会也要提供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家庭教育课程,教家长怎么教育孩子;社区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媒体也可以多宣传一些正面的教育案例,引导社会风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地成长,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幸福地生活。
这事儿虽然看起来是个小事儿,但其实是个大问题。它让我们看到了成长的不易,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责任。我们不能只指责孩子和家长,而应该想想我们能做些什么。因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关系到我们社会的未来。下次再遇到这样的事儿,我们不妨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支持,让成长的路少一些坎坷,多一些温暖。
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你们看来,我们能为孩子的成长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