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民轻信“客服”电话,损失近5000元
2025年3月初,南京市民陈女士接到自称某平台“官方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其开通了付费会员服务,若不关闭将每月自动扣费。陈女士信以为真,添加了“客服”微信,并按要求下载了一款会议软件。在“客服”的远程指导下,她一步步操作,最终被骗走4985元。
假冒软件暗藏风险:屏幕共享成关键漏洞警方调查发现,陈女士下载的会议软件实为涉诈类工具,其功能类似屏幕共享应用。诈骗分子通过该软件可实时监控用户手机操作,直接获取银行卡号、身份证号、验证码等敏感信息,进而盗刷资金。近期,类似案件频发,诈骗软件名称不断变换,如“中银会议”“银联会议”“抖音会议”等,均带有“会议”或看似官方的名称以迷惑受害者。
诈骗手法揭秘:四步掏空钱包
冒充客服制造恐慌:骗子伪装成平台或银行客服,谎称用户“开通付费服务”或“订单异常”,以“扣费”“影响征信”等话术制造紧张情绪。
诱导下载非法软件:通过微信、QQ发送链接或二维码,要求下载无法在应用市场搜索到的会议类APP。
开启屏幕共享窃密:以“指导操作”为名诱导受害者开启屏幕共享或远程控制功能,实时窃取输入信息。
远程操控转移资金:部分软件甚至可直接操控手机,绕过安全验证完成转账。
警方紧急提醒:牢记“三凡是”原则
凡是自称客服要求下载非官方会议软件的,均为诈骗;
凡是以“取消扣费”“关闭保险”为由索要个人信息的,均为诈骗话术;
凡是提及“屏幕共享”“远程控制”“会议号”的,立即挂断并报警。
防范建议
公众应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客服身份,避免点击陌生链接。尤其需提醒老年群体提高警惕,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并设置转账延迟到账功能,降低被骗风险。
目前,中国银联等机构已多次声明,此类软件与官方无关,请勿轻信。如遇类似情况,请第一时间报警并冻结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