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鬼打墙”的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很多人自称曾经在晚上行走时遇到过这种现象。所谓“鬼打墙”,就是无论怎样寻找出口,总是绕来绕去、找不到出路,甚至时不时地连续遇到同样的景象。这种现象听起来很离奇,让人感到难以置信,但是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都声称遇到过鬼打墙呢?鬼打墙到底是真实存在的吗?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从现象到科学解释,来探究心理学角度下,鬼打墙真实性的问题。
1、从民间流传的现象,看鬼打墙是否值得一提
“鬼打墙”这个词汇源于中国古代传说,传统的说法认为,当人们在某些地方遇到有妖怪扰乱时,就会出现绕迷路、或者找不到出口的现象。特别是晚上在野外或者墓地中行走,走在同样路径时候总是绕来绕去。身临其境的经历让很多人难以置信,但是,鬼打墙真实存在吗?如果有,又是什么引起了这种现象呢?
在很多文献和记述中,我们能找到很多关于鬼打墙的传说和故事。这些传说和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造成了种种的神秘和超自然的氛围。可是,这种凭空想象和传奇故事发生的可信度真的不高。那么,鬼打墙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西方的同名现象:“迷雾传送门”。
2、鬼打墙与“迷雾传送门”的关系:有科学证据支持
晚上行走,时不时和小时候迷路过那种感觉相似,似乎篇幅较长的童话书里也讲过关于这种情形。在西方,这种现象称为“迷雾传送门”,源于游戏名字的名称。根据英文词义来翻译,也就是雾中的传送阵,举个例子:当有一只小狗在海滩上走时,它在一片草丛中间遇到了雾,当雾散开时,小狗发现自己已经突然来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中,比如说峭壁、森林或者草地。这一种现象似乎很神秘,但是科学家们在不断地实验和探究之后,已经证实这是一种内心感觉上的诡异现象,也就是说,它只是人们的一种错觉而已。
直到20世纪,神经科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一连串的实验结果让我们首次认识到“迷雾传送门”现象所依赖的是人类内部的视觉记忆和方向感。斯坦利米尔格拉姆在一个实验中,提供了某个固定的图形,图形中有一些方向箭头。对于受试者,他们只要对着箭头指示的方向前进,彼此之间都会产生视觉的错觉,总觉得自己走入了迷路或者被传送到了另外一个地方。该实验结果证明“迷雾传送门”并非一种超自然现象,而只是人类心理上的一种认知错误。
换而言之,鬼打墙或者“迷雾传送门”现象可以被科学解释。人的大脑内部存在着一种基于视觉记忆和方向感的空间锚定机制,这种机制可以推动人们形成行为预期和期望,但是,随着时间推移,预期和期望可能会发生改变或者出现错误,于是我们就会感到自己绕了弯路。
3、心理学角度解读鬼打墙现象
除了神经科学角度解释之外,心理学角度的解释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鬼打墙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中有一个叫做“工作记忆”的模块,来帮助我们处理任务和记忆信息。工作记忆相当于一个“笔记本”,在我们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它会帮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当前任务上。
但是,如果当前任务需要我们在一个人际交往不多或者不熟悉的环境中完成时,我们的任务自然就会更加困难。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调动更多的心理资源来处理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很容易忽略周围的环境信息,而更多地关注自己内部的思维和期望。在虚拟实境中,当我们目睹一个门开着,而心理预期却是它关着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鬼打墙”的现象。
4、总结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鬼打墙”其实是一种普遍的心理错觉,同时也是我们大脑推测和期望感应的结果而已。因此,我们应该透过理性的眼光来认识这个问题,用科学的方法来解析它,而不是随意神化和夸大它的超自然性。需要注意的是,当缺少外部信号或者其他有效参照时,就有可能产生一些幻觉和心理错觉,这时候我们需要更加注意自己的心理状态,并尽量结合现实情况来减少这种幻觉的发生。毕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更加了解和尊重自己的心理状态,在各种压力和困境下尽量保持一种平衡和清醒,不要让幻觉和情绪消解我们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同时,我们也需要尊重别人所遭遇的经验,并给予一定的理解和宽容,毕竟对于某些人来说,这种心理错觉和幻觉可能是一种真实的局面。
最后,我们需要明确的是,鬼打墙只是一种现象而已,不管是出于神秘的民间故事,还是从生理和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它都不应该被过分夸大和神化。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关注我们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事情,而不是被某些不切实际的幻觉所左右。
鬼打墙,民间多了去了,不管你们信不信,我是亲身经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