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的10首古诗词

大道知行 2025-04-03 13:22:45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春祭节日,自古以来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扫墓祭祖缅怀祖先,弘扬中华孝道亲情。一是踏青郊游,清明节气时太阳到达黄经15度,百花绽放,落英缤纷,清风徐徐地吹来,山川青翠,气清景明,仿佛一轮繁华喧嚣过后,这个时候呈现的才是真正的春天。它是万物沉淀过后的清新和明朗,有一个最美的名字,叫清明,且思且行,宜思宜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蒙蒙,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清明追思,本身就心情低落,更何况又遇到细雨纷纷,更加愁肠百结,也唯有借酒消愁了。这首诗短小精悍,选用了雨纷纷、欲断魂、酒家、牧童、杏花村,几个非常典型的清明意象,描绘出一幅清明节最鲜明的画面。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唐·白居易《清明夜》

清明节的夜晚,清风徐徐,月色明朗,我身在有着碧色石头砌的台阶,红色砖墙的长廊刺史府邸中,在走廊间徘徊,听到远处传来悠扬的管弦乐声,又停下来静静把花儿欣赏。

这首诗的特别之处是没有写清明的哀伤与清冷,从一“碧”一“红”两个色彩鲜明的颜色就能看出,诗人心情很愉悦,清风明月下,悠闲自在的听曲赏花,静享美好的春夜时光。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宋·高翥《清明日对酒》

清明这一天,山头到处都是祭祖的人们,焚烧的纸灰像白色的蝴蝶到处飞舞,人们哭声哀凄不绝,如同杜鹃啼血一般。黄昏时分,寂寂的坟场一片荒凉,只有狐狸躺在坟上睡觉,而上坟归来的儿女们却在灯前欢声笑语。所以,人活着的时候就应该今朝有酒今朝醉。人死之后,儿女们到坟前祭祀的酒哪有一滴能流到九泉之下呢?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这句诗感慨人生的无常,它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人要活在当下,认真地生活,也要认真地享受生活。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唐·温庭筠《清明日》

色彩斑斓的清蛾飞舞,如同画扇里一般;满园春意盎然,郁金香红遍庭院。一早外出踏青,看到各色花瓣上的露水晶莹剔透;归来时,清风拂过那袅娜多姿的柔弱柳枝。骄傲的马匹在偏僻的帐帏旁昂首嘶鸣,受惊的鸡群从刚打开的笼子里窜出。是谁在用弹弓发射飞弹?吓得黄鹂赶紧飞入隔壁庭院。

这首诗风格明快,色彩艳丽,繁花带露,弱柳扶风,全诗充满诗情画意,清明时节自然界的和谐美景,让外出踏青的人们心情格外愉悦。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唐·孟浩然《清明即事》

京城里一年一度又逢清明,人们内心各自愁思重重,人们坐上马车去往郊外踏青,那东城的杨柳正一片青翠。百花绽放青草盛,黄莺与蝴蝶在自由自在地嬉戏,我独自坐在大堂之中,默默地端起眼前的清茶,以茶代酒,回忆着往昔。

古时逢清明,人们都有外出访春、折柳踏青的习俗,而在诗人这里,自己身处异乡漂泊在外,独自落寞地追忆过去,不知是想起逝去的亲人,儿时的好友,还是……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唐·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今日清明,与好友在园林小聚。天气晴朗,春风和煦,吹拂着柳絮飞扬,寒食节后,新火再起,厨房里冉冉升起了生火做饭的轻烟。

杜若开满三径,做文章想起了两位贤人。何时能够乘车出发,在落花前饮着酒,再一起相聚?

贾岛笔下的清明节,是一个晴空万里的好天气,柳絮翩飞,杜若花开,炊烟袅袅,把酒言欢,吟诗作对。只是在这样的欢乐氛围中,带着几分无奈,几分惆怅,因为与朋友再见之日,不知会在何日。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宋·王禹偁《清明》

这个清明节里,我既没有花可赏,也没有酒可喝,像一个荒山野庙的和尚过得索然无味。昨天向隔壁邻居乞求了新火,将它点亮窗前的灯,开始在窗下静心潜读。

在这个春光明媚的清明,诗人没有出去踏青赏花,而是一个人过着清淡寡欢的日子,感到分外地凄清寂寥。后两句迎接新火点灯读书,人虽然孤单,但好在还有书可为伴,共度清欢,思想境界立刻得到升华。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宋·晏殊《破阵子·春景》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这是晏殊绘在清明时节的一幅春景图,有燕子来了,有梨花落去,有碧苔点点,有黄鹂声声,有柳絮轻飞,更有巧笑嫣然的少女,采桑而来。这就是一幅情趣盎然的春景图。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

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

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

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

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

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宋·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野棠花落,清明时节,匆匆而过。东风惊扰了行客的梦境,凉气袭来有丝丝寒意。曲岸边,停马执杯,折柳送别,如今人去楼空,唯有昔日的燕子还能作见证。听说在繁华街道的东面,行人曾在帘下见过她的美足。旧日的情事如东流的春江,一去不回,新的遗憾又像云山一样一层层添来。若有一日,再度相逢,她会像镜中之花,无法去折。她应该会惊讶地问:近来又生了多少白发。

古来才子多风流,辛弃疾也是如此,他在清明时节,重游旧地,却不见伊人,只能在想象中遥寄情思:逝去的,再难寻回,若能再见,亦只能是镜中之花,可望而不可即。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宋·黄庭坚《清明》

清明时节,桃红李白,含笑盛开。田野之上,荒冢杂草丛生,倍感凄凉。春雷滚滚,惊醒冬眠中的龙蛇,春雨充沛,郊野草木青绿柔美。古有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做官而被大火烧死。贤者愚者,千年之后,又有谁人能知?最后留在世间的只不过是满目乱蓬的野草而已。

黄庭坚的清明节,有桃李笑,亦有荒冢愁,有春雷阵阵,亦有雨足草柔,却又有千古一叹:贤者与愚者,终究都会归于荒冢之中,无法再分彼此。

◎本文来源:“河南卫视”,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