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双语版《中国诗选2022/2023》新书发布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鱼迅 2024-06-18 23:32:42

2024年6月15日,由世界诗人大会中国办事处主办、北京中和恒润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汉英双语版《中国诗选2022/2023》”新书发布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会议由世界诗人大会中国办事处常务副主任、作家网总编辑赵智先生与作家、中和恒润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出版部总编辑方伟先生联合主持。会议得到了中诗网、作家网、人人文学网、中国诗歌在线、中华散文网、诗人文摘网、世界诗歌微信公众号、北塔诗歌文化工作室微信公众号等媒体的支持。

汉英双语版《中国诗选2022/2023》已于2024年3月由纽约新世纪出版社璀璨推出,由北塔和蒙古月主编,北塔主译,收录了56位诗人的诗歌及译文,是2022和2023年度诗歌的双年选。征稿启事发布后,得到了广大当代诗人的积极响应,所收取投稿诗歌由世界诗人大会中国办事处和国际丝路诗社联合选编,其中有些作品是从世界诗人大会出版的英文版《世界诗选2023》和《火》创刊号(世界诗人大会机关刊物)择优撷取收入。这是一部文化底蕴深厚沉实的诗集。

参加此次会议的有《中国诗选2022/2023》部分作者、译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学者20多位。北塔首先回顾了汉英双语版中国年度诗选系列的出版历程,真挚感谢了历年来与他合作的众多编者、作者、译者和出版者,然后代表编辑团队介绍了本书的编译情况。蒙古月发言并宣读了纽约新世纪出版社社长洪君植先生的贺辞。

随后,与会诗人、译者、学者、评论家或朗诵本书中的诗歌,或分享创作经验与阅读体验。

诗人刘剑朗诵了自己的诗歌《雨滴声穿透深夜的薄幕》,并对诗选出版表示祝贺。

专程从山东赶来的诗人吴玉垒朗诵了自己的诗歌《今夜大雪》,并发言探讨了全球化语境下的诗歌创作和翻译问题:全球化语境的实现对诗歌创作者和翻译者都是一个巨大机遇,全球化语境下的诗歌创作翻译实际上是话语权的问题。他表示,高素质的诗歌翻译家首先是诗歌的行家,不能仅仅完成语言的转化,必须有能力不失原味地传达。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诗人大会中国办事处副秘书长、黑龙江省肇东市作协主席陈泰灸从祖国最北方赶来参会,朗诵其诗歌《火车上看地图》。

诗人毕翼女士首先叹赏北塔为这个双语版年度中国诗选系列长达十几年的坚持和努力,虽然她自己没有为此次诗选投稿,但是一直和它保持着精神上的亲密连接。随后她朗诵了梁平的作品《我被我自己掩盖》。

诗人苏忠表示,诗选中马永波、牛庆国、杨炼、北塔、北岛的诗歌都有真正民间的气息、江海的气场。诗歌界有一个说法,“有痛有悲的人不敢说,或者轻轻说;没痛没悲的人反而大声呐喊”,对比很强烈,很冲突,其实很讽刺。他也诚恳地希望《中国诗选》能继续办下去,成为反映这个时代的民间证词,办成“时间的玫瑰”。随后,他朗诵了北岛的诗歌《时间的玫瑰》。

《天津诗人》诗刊主编罗广才称本诗选的出版跨越了障碍。他感叹,自己当了14年的诗歌编辑,这样的突破殊为不易。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诗人、译者王月博士表示,汉英双语版《中国诗选》已经做了十几年,有了自己的风格和要求,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当下的国外学者读者非常想了解中国的当代诗歌,这本集子对于当代中外诗人学者间的交流具有重要作用。希望它未来走得越来越远,汉英版本诗文都可流传长远,成为经典。她朗诵了《罗马中秋夜》,讲述了2023年意大利第42届世界诗人大会参会诗人在罗马的有趣际遇。

诗人非墨表示,要从海量的诗里选出经典的东西,需要选家的眼光和读者的淘汰。

中国诗歌学会前副会长曾凡华表示,作为军旅诗人,自己的思想也很现代。北塔组织的诗歌活动包括双语诗选的出版都很有意义,民间的诗歌非常值得拿出去宣传。

天津诗人余数感叹诗歌写作应该是多元的,他朗诵了诗集中刘川的作品《拯救火车》。

中国铁路作家协会副主席、诗人艾诺依说:北塔等编辑的这个双语诗选系列已连续出版十三年,非常不容易。每一本都凝聚了编者与出版社的用心,以一股缓慢却悠长的力量表达对文学传播的关切。这本诗集的封面采用近两年的时尚潮流色火龙果色,颜色稍深一点,调和水墨的底色,具有动感与灵性,精美而不失雅致,展示了多元文化交流的特色。诗集显现了开放、包容、理性、敬畏等特点。诗歌创作是感性的随性的,但是这本诗集既要完成双语翻译的工作,又要把持文学独特的原则,编者的理性也耕耘于字里行间。他们突破重重困难,留下可以一读再读的佳品。此外,这个选本注重现代性,关注现代人飞速变化的生活,透过现代人博大的情怀和视域,以不同的方式来诉说命运的跌宕起伏和经验的细微感知。我们可以感受到编者在不断探索诗歌的宽度与厚度,凸显多元视角及边缘文化碰撞的锋芒和亮点。

译者雨如翻译了诗集中高伟的诗作《练习》和《在百丈漈我想失控一次》,她称这两首诗中表达了自我解放、自由激情、冲破世俗的思想,她在翻译时在用词选择、句式安排上尽量还原原诗的风格和节奏。对于整部诗选,她表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诗选中有一些95后、00后诗人的作品。中年诗人的诗歌往往注重对时间、历史、生命本源和归处的反思、人生经验的表达,语言或爽朗或深沉。年轻诗人们的作品则如同在黑暗中摸索,试图用比较隐晦的、个性化的语言诉说自我成长中难以名状的心境。比如,段竑屹的诗《神偷》语言自然平和,抒发了年轻人想要抓住却自知无能为力的无奈。千夜的诗用超现实风格描绘出爱情和死亡这两个宏大主题,轻巧而神圣。大梦的诗则更明显地表现了年轻人成长中的“质疑-虚无-反思-重建希望”的典型思索。《蜕》是她的代表性作品,前四句表现了自我否定、爱情失落,中间部分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逃离世俗、回归本心,从自我中寻求力量,诗尾从母女父女关系的隐喻中寻找生命本源和身份认同,从而完成了自我精神的重建,为现代社会中有自我觉知的痛苦彷徨的年轻人画下画像。年轻人的诉说常被认为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呓语,但是持久地追寻和发声是很重要的,如同大梦所说,“似乎我是在为我的疤痕寻找一座花园/似乎我走动,是想把影子迁出身体”。不同时代的年轻人面对的生命课题不同,如今很多年轻人因为工作忙碌和生活平淡而早已忘却了诗性,幸运的是依然还有一些年轻诗人在提醒世人:我们的痛苦也值得被看见、被审视、被理解。

世界诗人大会中国办事处秘书吴佳娜(笔名吴吴)表示,自己在硕士学习期间由北塔老师教导引领,进入了诗歌的大门,从聆听北塔的诗歌翻译系列讲座,到毕业论文翻译并研究北塔的作品《贯穿我的河》,到参与上一年度双语诗选的翻译,自己与诗歌的缘分延续至今。她称:不管是出于自然灾害、意识形态、经济效益的角度,还是诗歌创作本身,想出版一本好诗集其实是很艰难的,但非常有意义。在充斥着喧嚣浮躁的社交媒体时代里,我们可以自己寻找创造别样的诗意体验。吴吴朗诵了大梦的作品《我》,并解释说:这个“我”是单独的个体,小我的力量可能薄弱但却坚韧,希望能有更多的小我撼动大我!

北京语言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诗歌创作者曹喻婷朗诵了诗集中北岛的作品《黑色地图》,认为此诗中“黑色”是想象的、梦中的,而非现实的,体现的是成长的代价、人生的困境、异乡的冷漠。过去的一切已成为回忆,注定的未来令诗人沉默。每个人都会经历这首诗结尾的表达:“重逢总是比告别少/且只少一次”。这句诗令人深思,许多人与事不可再得,有些人若想再见,有些事若想再体验,要取决于不知是否存在的下一场人生。

诗选译者之一、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王昭鉴朗诵了诗集中北塔的诗作《海上落明月》的英文版,并介绍了自己翻译过程的选词行为。她表示,诗集中的许多诗歌不仅仅是表达情感,还包含了诗人对于生活、社会、宇宙等的深刻思考,引发读者反思。

朗诵发言结束后,作家、编辑家方伟总结道:人需要交流,和诗人交朋友总没有错,诗人就是珍视自己灵魂的一群人。

研讨会结束后,世界诗人大会常务副秘书长兼中国办事处主任北塔还介绍了《中国诗选2024》即将启动的计划以及今年12月即将在中国台湾举办的第43届世界诗人大会的筹备情况。

撰稿:王雨 王昭鉴   编辑:爱诺

1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