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正在走来。
当创新引路、智慧搭桥,被AI赋能的千行百业将走向何方?

基于元宇宙技术的舞蹈即时生成表演
3月22日,由郑州市委网信办、凤凰网河南频道主办的“未来已来”2024年AI应用教育发展论坛在郑州举行。作为第四届世界数字产业博览会的分会场,本次论坛旨在携手河南各大高校一同探讨AI时代的“变”与“不变”,推开AI世界的大门,探索数字宇宙的星辰大海。
凤凰网河南频道总经理陈玲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升了当代人的生活品质,数字产业的发展拉近了我们与世界握手的距离,这与凤凰卫视集团“中华情怀、全球视野、包容开放、进步力量”的媒体理念相契合。在瞬息万变的世界,凤凰网河南将始终致力于时代携手、与在座者同行,跨越信息鸿沟、聚众智所为,为人工智能的科技未来助力,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启动仪式现场
论坛现场,《郑青春,我来啦》AI郑州活动正式启动。本次活动将以AI技术驱动创意内容,以智能化、年轻态、高质量的精品力作,多维展示郑州厚重的文化积淀、蓬勃的发展活力、多彩的文化生活,生动呈现郑州的崭新形象。

郑州市委网信办主任张永宣布《郑青春,我来啦》AI郑州活动启动
郑州市委网信办主任张永、凤凰网河南频道政务事业部总监付芳、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动画系主任魏武、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王冬、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电子信息学院书记葛畅、河南工程学院艺术学院院长朱明、郑州经贸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高雪美、河南农业大学宣传部融媒体中心执行主任杨艺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团委宣传部部长张志豪、郑州财经学院宣传部部长杨建伟共同上台启动活动。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未来。凤凰网河南频道政务事业部总监付芳表示,《郑青春,我来啦》AI郑州活动是“发现郑青春”短视频创作大赛的延续,2023年“发现郑青春”短视频创作大赛联动各大高校,带领学子深入城市地标,了解城市文化、讲好郑州故事、参与城市之美的传播,用一场场创意与深度并存的活动,充分展现郑州的青春气息与青年活力,书写青年与城市互相成就、双向奔赴的故事。今年,“发现郑青春”短视频大赛将继续发力,来自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60多所高校师生用AI赋能“郑青春”之音,以人工智能展现郑州青春力量,借现代技术之笔,描绘郑州城市之美,联动推出爆款AI创意作品,让更多年轻人认识郑州、了解郑州、爱上郑州。
“《郑青春,我来啦》AI郑州的启动,通过AI的灵动创作,进一步搭建了青年群体与城市亲密交流、增进感情的立体平台和多彩窗口,让更多人了解到一座城市对年轻人的诚意与温暖。”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电子信息学院书记葛畅表示,近年来,郑州着力实现广大青年与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双向奔赴、同频共振、互融提升,全面构建“年轻郑、文化郑、国际郑、科技郑”,紧扣青年喜好,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们通过参与其中,能够切身感受到郑州的青春律动,从了解一座城到爱上一座城。

活动现场
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王冬表示,当下,AI赋能千行百业,本次活动的启动是一次对AI运用的先锋实践,期待借AI之力挖掘城市特色,激发城市活力,让我们热爱的城市充满魅力、深度焕新,在视频化、科技感、深交互、强联动的突出体验中,与广大青年共同奔赴视听盛会,一同见证青春郑州的万千气象。“期待更多的青年群体充分发挥无限创造力,拿起AI画笔,为城市添彩,共同绘就青年人才与郑州双向奔赴、塑造青春之城的美好画卷。”

论坛现场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院长论坛、圆桌会议、主旨演讲等活动,与会嘉宾围绕“AI人才培养”“拥抱AI时代”“AI时代的‘危’、‘机’博弈”等议题发表了真知灼见。(陈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