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的“分”字道出了昼夜均分、寒暑各半的界限。《黄帝内经》强调“春三月,此谓发陈”,春分养生需顺应“阴阳相半”的特点。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主任田霞提示,春分养生要以“平调阴阳、健脾养肝”为核心,避免过补或过泄,维持气血平和。

一、饮食调养:寒热均衡,平补肝脾
春属木,肝气旺盛,酸味收敛易抑制肝气生发,宜多食甘味(如山药、红枣、糯米)以健脾养肝。平素饮食注意调和寒凉,春菜(如香椿、韭菜)性偏寒凉,可搭配葱、姜、蒜等辛温调料;阳虚者可适量食用干姜炖鸡汤或附子理中丸温中扶阳。饮食推荐:野苋菜清热解毒,春笋疏肝利胆,鸡蛋补益气血,春茶(如茉莉花茶)疏肝明目。

二、起居作息:顺应阳气,防寒护体
遵循“晚睡早起”原则(晚11点前入睡,早6点后起床),午休30分钟以养心气。早晚温差大,衣着宜“下厚上薄”,重点护住头颈、腰腹及脚踝,避免风邪侵袭。上午9点-11点晒背20分钟,可温通督脉,激发阳气,改善春困。
三、运动保健:疏肝活络,动静结合
可适当户外舒缓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可疏肝理气;放风筝能舒展筋骨、调节视力,兼具情志调适之效。晨起梳头100次(以木梳为佳),刺激百会穴,升发阳气。

四、情志调节:戒怒戒躁,疏肝解郁
春分肝气易亢,情绪波动大,需保持心境平和,避免郁怒。可通过踏青、品茶、琴棋书画等方式怡情养性。可按压太冲穴(疏肝)、行间穴(泻火)、足三里(健脾),每日3-5分钟,调和肝脾。
五、疾病预防:防风护阳,健脾祛湿
阳虚者易晨起腹泻,可晨服姜枣茶或金匮肾气丸温补脾肾。大风天减少外出,饮食搭配鱼腥草、绿豆等清热利湿,增强免疫力。风湿病患者需注意关节保暖,可艾灸关元、足三里以温经散寒。
春分是全年养生的关键转折点,中医强调“天人相应”,通过饮食、起居、运动的综合调理,可助人体顺应自然,预防春病。
作者:田霞
来源: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编辑:鹿娟 王双宁
校对:陈泽明
初审:李斌
审核:崔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