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3日的河南南阳市,注定非凡。中国医师协会的副秘书长石丽英、河南省医师协会的会长黄玮、南阳市卫生健康体育委员会的书记顾理,还有上海和黄药业的执行副总裁张树才等医疗界大咖齐聚药都,与全国各地超200位白衣天使共襄"感动时刻·大爱传承"年度总结大会盛举!现场从23场省级活动中精挑细选出来的6位杰出代表,声情并茂地分享了一例例让人心里暖洋洋的仁心故事。

大会开场——领导及嘉宾分享时刻
南阳市卫生健康体育委员会顾理书记在开幕致辞中向全体医疗卫生从业者表达了诚挚敬意。他指出,作为中原地区重要枢纽城市,南阳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以医圣故里的身份在中医药传承和健康事业发展中占据特殊地位。顾书记强调,医学作为守护生命的科学,要求从业者既要具备专业素养,更要秉持人文情怀。本次活动的举办将有效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增进群众对医疗工作的理解,推动构建更具人文关怀的医疗服务体系。

顾理书记
上海和黄药业执行副总裁张树才在发言中强调,在医疗技术快速迭代的今天,医学人文建设已成为突破行业发展瓶颈的重要抓手。企业与中国医师协会保持二十年战略合作,自2014年共同设立"医德建设专项基金"以来,持续开展职业道德培育项目。其中"感动时刻"影像征集活动作为核心载体,在优化医患关系、塑造和谐医疗环境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张树才执行副总裁
河南省医师协会黄玮会长指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为医疗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河南省通过持续推进行业规范建设,在健康保障领域取得长足进步。此次活动的举办生动诠释了医疗工作中的人文温度,通过真实故事的传播搭建起医患情感桥梁,为构建新型医患关系提供实践样本。

黄玮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石丽英副秘书长总结道,协会始终致力于医师队伍建设和行业自律管理。她强调,医学的本质是人文关怀的具象化表达,医务工作者应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感动时刻"系列活动的持续开展,不仅为行业树立了精神标杆,更推动全社会深化对医疗职业的认知,促进医患双方的理解互信。

石丽英副秘书长
现场分享——6位代表的“大爱传承”分享时刻
历经十一载耕耘,"感动时刻·大爱传承"项目已发展为展现医者职业精神、传递医患真情的重要平台。在年度总结活动中,六位医疗工作者的动人讲述,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守护健康的使命担当。
南阳市中心医院陈都药师以"初心永驻"为主题,讲述了心脏外科专家杨侃的从业历程。这位学科带头人二十二年如一日坚守临床一线,带领团队突破技术难关,为数以千计心血管疾病患者重燃生命希望。其与首例术后患者延续二十余年的医患情谊,成为医疗人文的生动注脚。

陈都药师
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姜霞医师通过"雪域仁心"的讲述,再现了医疗援藏工作的艰辛与荣光。在高原缺氧的极端环境下,她带领团队开展巡回诊疗,通过"传帮带"模式提升当地医疗水平,用专业知识架起民族交流的桥梁,诠释了医者无疆的大爱情怀。

姜霞医师
辽宁中医药大学郑思成医师以"生命的托举"为题,描绘了心内科医护团队与死神竞速的日常。他们以医院为家,用精湛医术创造生命奇迹,用医者仁心温暖病患家庭。郑医师强调,医疗工作者托起的是生命的重量,守护的是千万家庭的希望。

郑思成医师
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李慧丽医师在"守护未来"主题分享中,讲述了深入基层开展留守儿童健康关爱的经历。医疗团队通过建立长效帮扶机制,既解决孩子们的健康问题,更关注其心理成长需求,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为特殊群体撑起健康保护伞。

李慧丽医师
武平县医院林玲医师的"风雨同舟"纪实,重现了2023年抗洪救灾中的医者群像。在道路中断、物资匮乏的危急时刻,医护人员徒步深入灾区,昼夜不停开展救治。群众自发的物资支援与医疗救援形成暖心互动,谱写了灾难面前的互助赞歌。

林玲医师
金华市婺城区第一人民医院祝瑶瑾医师通过"生命的回访"案例,展现了延续性医疗服务的重要性。医疗团队跨越千里开展术后随访,建立62个家庭健康档案,用持续关怀架起医患"连心桥"。其中九旬患者汪奶奶竖起的大拇指,成为对医护工作最温暖的褒奖。

祝瑶瑾医师
现场点评——专家评审团的“不忘初心”点睛时刻
由医疗管理、传媒传播、临床医学等领域专家组成的评审团,从专业视角对案例进行解读。专家普遍认为,这些真实故事彰显了新时代医疗工作者的人文素养,体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实践成果。上海仁济医院黄钢教授特别指出,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医疗工作者更应注重平衡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始终坚守"医病更医心"的职业初心。

从左往右:董胜利顾问、李薇导演、黄钢教授、寇晓雯主任
在闭幕演讲中,黄钢教授呼吁行业回归医学本质,强调诊疗过程中应重视患者主观感受,将人文关怀融入每个医疗环节。董胜利教授则从艺术视角剖析医疗人文,建议医务工作者通过摄影等艺术形式培养观察力,提升共情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具温度的医疗服务。
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为新时代医疗人文建设留下了深刻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