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湿环境木耳红霉菌防控,生石灰施用比例,7天防控,热带雨林种植实录

暖色调梦 2025-02-20 09:15:13

高湿环境木耳红霉菌防控,生石灰施用比例,7天防控,热带雨林种植实录

在农作物种植的世界里,总有许多让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像高湿环境下木耳种植遇到的红霉菌问题。想象一下,在那闷热潮湿的农场里,一垄垄木耳本应生机勃勃地生长,可谁知道一场“灾难”却悄悄降临。木耳们原本光滑的菌盖上,开始慢慢长出一些暗红色的斑斑点点,这些红霉菌就像恶魔的爪牙,一点点侵蚀着木耳,让农民们的辛勤付出面临着巨大的损失。

在云南的西双版纳,那里拥有典型的高湿热带雨林气候,种植木耳是不少农户的生计来源。我听到过一个网友分享的经历,他说自己在这个地方跟着亲戚种木耳,本以为能大赚一笔,结果那高湿环境让红霉菌泛滥成灾。每天眼睁睁看着木耳的生长受到影响,心里别提多着急了。

高湿环境对于木耳来说,本就像是一个温暖又湿润的“温室”,但这个“温室”却引来了不少“客人”,红霉菌就是其中最让人讨厌的那一个。它喜欢在高湿的温暖中肆虐,让木耳的口感变差,品质下降,更严重的是,它还可能让人吃了以后闹肚子,这让木耳的销路也变得越来越窄。

那怎么才能控制住这可恶的红霉菌呢?很多人都想过不少办法。这时候啊,生石灰就成了一种关键的东西。很多人就好奇,生石灰在防治木耳红霉菌的时候到底该用多少比例呢?其实,这个比例得根据实际情况来。一般来说,在播种前,可以在种植场地撒上一层生石灰,比例大概是每平方米100克左右。播种之后,如果发现了有红霉菌的迹象,可以用低浓度的石灰水进行喷洒。这个低浓度具体怎么配呢?大概就是1:500左右,也就是1份生石灰溶解在500份的水里,然后装在喷雾器里,对着感染红霉菌的木耳和周围的环境喷洒。

我认识一位河北保定的木耳种植户李大哥。他在自己的山地尝试种植木耳,那里的环境比较湿润。有一天他发现木耳有点不对劲,有了红霉菌的影子。他听别人说生石灰能有用,就开始尝试。一开始他按照1:500的比例配了石灰水,每天喷一喷。到了3天,他发现有了一点效果,红霉菌不再像以前那样疯狂地冒出来。他没有停止,在第7天,他看到那些感染的地方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木耳的生长状况也慢慢变好了。

和木耳种植相比,在热带雨林地区种植其他绿植也有很多类似的烦恼。比如说兰花。兰花娇贵得很,在高湿环境下也更容易生菌。我在海南看到一些兰花种植园,那里的湿度常年都很高。有个台湾来的技术员张先生,他说在兰花的养护中,也会偶尔遇到菌害。他发现不同的兰花品种应对菌害的能力也不一样。比如蝴蝶兰就比较容易感染一些红褐色的小病菌,石斛兰的菌害主要是在叶片边缘冒出一些黄斑,而兜兰则容易出现根部发霉的情况。

再比如绿萝,在广州的一些阳台或者天台种植,虽然水分充足,但空气湿度太大也会引发一些问题。它可能叶子会慢慢发黄,茎干也会感觉软软的。有个本地人陈阿姨,她种了好多盆绿萝,本来是当作室内的空气净化器,可是发现有些叶子开始腐烂,就像木耳感染红霉菌一样,看着心疼。她试过很多办法,最后发现用一些天然的植物制剂加上一点生石灰水,按照1:3的比例混合,然后用干净的刷子轻轻涂抹在茎干和腐烂的叶片周围,过了大概15天,也有了一些改善。

还有高山杜鹃,在西南的高山上,环境多变。有的地方湿度忽高忽低,高山杜鹃有时就会受到菌害。这种花的花瓣娇柔细腻,一旦染上菌害就特别难看。有个当地的茶农吴大哥,他自己的茶园旁边种了一些高山杜鹃当观赏植物。有一年,杜鹃花受到菌害,他发现把感染的部分剪掉后,在周围撒上一点干草和生石灰混合,过个一个月左右,新的叶子又长出来了,花也不再受菌害困扰。

在云南景洪的一个热带雨林中的自留地里面,当地的农民们也在努力探索着应对木耳红霉菌的办法。他们发现,当地有些树木,在木耳种植区域种植的话,会对环境湿度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比如说橡胶树,橡胶树的树冠比较茂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挡过度的降雨,减少地面的积水,这样木耳生长环境的湿度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比不种植任何遮荫树木耳生长得健康。

还有像竹子,在高湿的热带雨林种植木耳的地方种上竹子。竹子的生长速度比较快,它的根系比较密集,可以像一张大网一样牢牢抓住土壤,这样可以防止土壤过于板结,让水分渗透得更均匀,不会让木耳生长的基座周围土壤湿度长期处于偏高状态。当地有一个叫阿明的大叔,他在自己的自留地里种木耳,一边种着竹子。有一次周围木耳都开始出现红霉菌迹象的时候,他种木耳的区域却因为竹子的影响而很少受到影响。

又比如香蕉树,香蕉树的叶子面积比较大,在高湿环境下降低空气湿度的能力较强。它的叶子像一个巨大的扇子,在炎热潮湿的天气里,能够不断地扇动,加快空气的流通,使得木耳生长空间的湿度不会一直居高不下。在广西的南宁市郊的一个农田里,种植户们尝试着在种植木耳的旁边种上香蕉树,发现这样的布局下,木耳出现红霉菌的概率降低了不少。

在预防木耳红霉菌的多种措施里,除了合理利用生石灰调控湿度,改善种植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海南三亚的热带雨林种植区,当地的农民们会把木耳种植在高低错落有致的架子上,这样就不会让木耳一直处在地面那种高湿的环境下。而且这种架子的设计有利于空气的流通,使得木耳周围的空气更加干爽。

在云南西双版纳的一个农场里,有一片规模挺大的木耳种植区域。这个区域的地势比较平坦,以前总是积水,木耳很容易得红霉菌。后来农场主请了一位云南大学植物学专业的老师来帮忙。这位老师对农场里的地形和气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建议农场主在种植区域的一侧开挖出一条排水沟,深度大概是半米左右,宽度有一米。另外在种植区域里按照一定的间隔挖掘一些小坑,这些小坑的作用是为了收集过多的雨水,避免雨水在木耳种植区域大量积聚。

从这么多不同的种植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不管是种植木耳,还是种植其他对湿度敏感的农作物,都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

我们在考虑农作物种植的时候,不能只盯着作物本身,还得把周围的环境因素都考虑进去。像云南的西双版纳、广东的广州、河北的保定,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种植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都可能不一样。

那大家有没有在类似的高湿环境下种植过作物呢?有没有什么独特的应对经验呢?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故事呀。

0 阅读:0
暖色调梦

暖色调梦

积极向上,岁月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