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国军是怎么打的?蒋介石都没指望赢,主力没开打就逃了

恒林聊国际 2023-12-01 13:18:21

作者:孤寂寒光

解放战争取胜的关键是打赢了辽沈、平津和淮海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政权仅维持了一年时间。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宣告结束,1949年12月30日二野进驻成都。国民党丢掉南方的速度远快于三大战役之前。这就有个问题了,为啥蒋介石部署的长江防线如此脆弱?以至于蒋介石自己都不指望能赢,他的指挥中心早已搬迁到了台北。

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完全丧失了江北控制权,其一百多万兵力分散在漫长的长江沿线进行防御。为了争取准备时间,蒋介石假意下野,并无实权的李宗仁代总统开始派出代表团与我党进行和平谈判。这种谈判注定没有结果,毕竟蒋介石仍然对长江东线的汤恩伯集团进行遥控指挥,桂系集团的最终目的也是划江而治。

李宗仁

国民党集团备战长江防线的同时,解放军也没有停下脚步。解放军以二野和三野为主力,配以四野部分兵力以及地方军区组成七个兵团筹备渡江。这七个兵团根据长江水文特点和国军部署情况又分为三路,这三路采取宽正面与有重点突击相结合的打法一举渡江。

解放军在后勤方面也准备充分。为了组织渡江战役,解放军收集了8000多艘木船,还自制或购买了一些汽艇、木筏用来运输火炮和车辆。由于解放军有着较深的民意基础,安徽、苏北的老百姓组织上百万人负责运送粮食、弹药,还为解放军提供各种木船、汽车、公路的维修工作。

渡江战役的木船

解放军吸取以往北方军队南征的教训,在开战前就训练了大量的水手,还以老兵带新兵的方式让解放军战士都学会如何泅渡和登陆这些基本要领。在渡江战役开始后,解放军的木船平均速度达到70米/分钟,下船后半分钟就可以完成登陆。而且由于大量解放军都有了泅渡基本技能,即便木船被炮火炸翻也不至于马上淹死,可以游到附近木船上,大大减少了伤亡。

1949年4月20日随着军委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解放军开始了浩浩荡荡的渡江战役。解放军很快就突破了鲁港到铜陵的防线,大军解放沿线的铜陵一线将整个长江防线从中间切断。随后东路军很快解放了江阴、常州、镇江等地。在解放军强大的攻势和地下党的作用下,江阴要塞7000多人起义,国民党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领25艘大小舰艇起义,另外一支海军的23艘舰艇也在随后投降。

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整个长江防线国民党海军的威慑不复存在,其余舰艇全部逃往上海。而蒋介石的长江防线也变成了一场闹剧,东线很快就被解放军攻破。4月23日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从形式上已经结束。于是,我们有幸能欣赏到“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样的名句。

东线解放军进展这么顺利,除了我军强大的攻势外,蒋介石自己也战略放弃了长江第一道防线。蒋介石亲自制定了作战方针:以长江为外围防线,宁沪杭为三角防御重心,上海为防御核心,台湾为宁沪杭提供后勤支持。

渡江战役

按照蒋介石的计划,国军死守上海等待美军登陆作战。所以,解放军开始渡江后,汤恩伯就指挥第51、54、21、123军撤离镇江据点向上海靠拢。外加本就在上海的第52、37军等部,防御上海的部队猛增至8个军,22万人。其中52军更是硕果仅存的中央军精锐。

其实,这与以往历代王朝非常不一样。无论是东晋、南朝陈还是南宋,当北方失守后会迅速组织长江防御最后靠着南京维持半壁江山。相比于其他王朝,国民党南方的百万大军为啥连蒋介石自己都信不过呢?

上海战役

第一是主力部队被歼灭得过多。三大战役中多达90多万中央军被歼灭,这还不算傅作义这样的地方军精锐。如果算上解放战争前两年,两百多万中央军超过一半已经被消灭。这里的消灭不单单是老兵被消灭,还有武器的缺失。毕竟国府本质是买办政府,自己是生产不出武器的。

蒋介石的五大主力都是全美械装备,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半美械军。但三大战役打完后,这些重兵集团全部成建制被消灭。逃出来的基本没有携带什么武器。这就导致渡江战役时东线的中央军手里甚至连日械都凑不齐了。

我们拿五大主力之一的18军为例。这支部队在江西第三次重建的时候才一万多人,相比于解放战争初期的三万人编制少了一半。这些人手里只有轻武器,连轻机枪都找不到几挺。逼得胡琏没有办法只能从保安队仓库里面抢一些汉阳造充数。这样的部队别说是与解放军四大野战军作战,就是跟地方军区作战都没有优势。

三大战役

国民党军队军阀气息浓重,士兵的士气全靠武器装备支撑,拿着轻武器上战场,解放军一轮炮击下来就会四散逃跑。汤恩伯的52军之所以成为上海战役的核心部队就是因为在三大战役中逃了出来,部队重武器丢失较少。

第二就是兵员征召困难。国民党在各地方都是靠抓壮丁凑数的。按照这个操作,先不管士气和组织度,起码人数有保证。但退到江南的国军连抓壮丁都抓不到了。拿另一个五大主力74军来说,作为全军主力的58师在浙江第三次重建时只有几千人,也只有解放战争初期一半的兵力。这支部队在浙江遇到解放军时一触即溃。国民党虽然长期统治南方地区,但这些地方的人口由于20多年的蹂躏甚至出现了大面积的无人区。

从国共第一次内战开始,蒋介石就大量屠杀江西苏区的人口。一方面是为了维持地方治安的稳定,另外一方面就是不断消耗红军的战争潜力。经过几次围剿后,整个江西的人力、物力被消耗一空。在接下来的抗日战争中,国府继续滥用民力不断强征南方各地的壮丁和粮食。导致雨水充足、土地肥沃的南方连年出现饥荒,大量人口死亡。

国军抓壮丁

国府不负责任地抓壮丁,导致大量壮丁死在路上和兵站,并且创造了纪录,死在后方的壮丁人数与战场相当。湖南的人口从1928年的三千万锐减到1947年的两千万出头。江西人口同样减少30%。

最后一点就是交通线的丢失。现代军事对铁路线非常依赖,无论是北洋军阀、国军还是日军都要沿着铁路线进军。但在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丢掉的不只是北方大片控制区还有旧中国大部分铁路线。

国军没有解放军的组织度,一旦离开铁路行动将变得异常迟缓。这就是为什么解放军在渡江之后采取大纵深、大包抄的战略歼灭国军。此时的国军分散在数省内很难集结发起反攻,将他们分割包围就可以各个击破。

民国铁路线

其实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日军身上。日军控制区主要是北方和东南沿海。在缺少铁路线的南方丘陵地带,日军也无法深入作战。再加上八路军、新四军对日军后勤的破坏,导致日军最终只能维持武汉会战后的控制区域难以前进一步。

正是因为以上这些原因,蒋介石已不对长江防线抱希望,而是寄希望于台湾的海上运输保住宁沪杭。但国军在优势兵力时都不是解放军的对手,何况兵败如山倒的1949年?

3 阅读:1295

恒林聊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