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门顺法师
今年8月20日发布的首个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在全世界引发大量关注。游戏发布前,各类相关话题在全网浏览量已破35亿。3A游戏往往画面精美、互动性强、剧情丰富,被认为是游戏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在过去,这个领域一直被外国公司垄断,《黑神话:悟空》爆火后,网友认为这款现象级产品开启了国产3A游戏元年,它在中国游戏产业实现突破的同时,也为全球玩家提供了了解中国文化的新途径。
《黑神话:悟空》的故事,始于西游师徒取经任务圆满完成之后。游戏伊始,已经封位“斗战胜佛”的孙悟空决意放弃佛位,回到花果山“退休”,天庭派出二郎神率领天兵天将再临花果山,以屠戮花果山为挟“请”回悟空,最终悟空落败身亡。世代以来,无数猴子猴孙试图复活孙悟空,游戏玩家扮演猴子猴孙中的一员,重新击败《西游记》中出现过的各路妖怪,获取大圣留下的“六根”,最终证明了自己有资格继承大圣之位的“天命人”,进入孙悟空生前记忆,战胜悟空残存意念和身躯,承接“孙悟空”名号、装备和法术,成为了“孙悟空”。
“黑神话之悟空”官博视频截图
作为一款商业化游戏,《黑神话:悟空》进行了相当比例的原创,许多文本也似是而非,对《黑神话:悟空》剧情的探讨也仍然众说纷纭。然而,创新的基础是继承,作为在中国传统文化名著《西游记》的基础上创作的故事,它其中渗透着许多佛教文化。今天,我们就从佛教专业的核心义理来聊一聊这款当下热门的游戏。
西游路是什么路?
游戏中的玩家在旅途中,需要收集齐天大圣留下来的“六根”。这“六根” 在游戏中分别叫做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和身本忧”(《西游记》第一十六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山贼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名字?其实是《西游记》作者根据佛教的六根六尘: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意缘法,再结合上七情六欲,改造出来的六个名字。这里的喜怒爱思欲忧是一种七情六欲的概称,不是说眼睛只会喜,耳朵只会怒,而是指根、尘、识三和合生起的各种境界与烦恼。
原著中这一章冒出了六个山贼,孙悟空把他们打死后,唐僧恐惧孙悟空杀戮成性,恰逢观音传授紧箍咒,于是便给孙悟空带上了。看起来逻辑也十分自然,但是,大家都听说过“六根清静”这个词,六根,是一个佛教专业词汇,佛法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比喻为人的“内六贼”;将“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比喻为人的“外六贼”。若我人执着于六根六尘,执着于内境外境,会像修行路上出现了打劫的贼人一样,成为自己修行的障碍。而标题所谓的“心猿归正”,指的不是唐僧给因为害怕悟空,给他戴上紧箍咒这一层外在的因果,而是指收起了心猿意马、六根清净的悟空,已经半只脚踏入佛门了,有资格受持紧箍咒,也就是佛教的戒律了。
六根六尘六识,合称十八界,是涉及佛教世界观重要的基础概念。人的六种感官“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在接收到能够触动感官刺激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就生成对应的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界即界限,世间一切种种,都可以界分放在这十八个概念之中,所以合称十八界。
游戏中还有一条隐藏任务线,收集五蕴。大家也听说过“照见五蕴皆空”,五蕴也是个佛教专业概念,包括色、受、想、行、识这五种类的法,是对世界万物更抽象的一种概括方式。用色蕴来举例,色蕴这一个概念,就包括了十八界里面的五根和五尘。《俱舍论颂疏》卷一:“释曰五根。眼耳鼻舌身。五境色声香味触及无表色。此十一种。名为色蕴。”色,为变碍义;占有一定空间,且会变坏者,称之为色。而色之聚集,称为色蕴;亦即有质碍、变碍诸法之类聚。用大白话说,就是会变化的,占据一定空间的,就属于色蕴这个范畴。色蕴,含摄世间一切的物质。用马克思主义的话讲,色蕴这个概念,论述了物质的运动性和空间性。可见,佛法是很先进的,是蕴含对宇宙世界的大智慧的。
学了佛法再看取经之路,是什么路?其实不是物质上的从中国到印度的路,而是内心的修行之路。禅宗六祖慧能在《坛经·疑问第三》中言,从东土到西天的路程是十万八千里,而这并非指两地的实际距离,而是一种喻指,“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所以“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去八邪,乃过八千”。可见,这“十万八千里”,并非实地距离,而是一种心理距离,一种修行境界的差距。整一本《西游记》,看起来讲的是妖怪传说,实际上讲的是修行法门。
《黑神话:悟空》是怎么重走取经路的?
理解了西游之路的真谛之后,我们带着佛法的思维重新看游戏剧情。
第一回火烧黑云,原型出自《西游记》第十六回,修行二百七十年的金池长老,眼睛看到唐僧御赐袈裟 “红光满室,彩气盈庭”,心里不由得起了贪欲,最终与黑风怪同流合污。游戏里击败这些妖怪后,获得眼根“眼见喜”。眼睛看到美好的颜色,就是属于眼见色,那心生贪欲,就是眼根依于色法而生起的眼识所分别的贪欲。所以,整个游戏关卡的设计,都与佛法息息相关。以佛法中的《俱舍论》中:“色二或二十”, 明确指了出色法有二种或二十种,是对一切视觉刺激的分类。《俱舍论颂疏》释曰:“色二或二十者。色有二种:一显、二形;或二十者,开为二十,显色十二,形色有八,故成二十。显色十二者:青、黄、赤、白、影、光、明、闇、云、烟、尘、雾;形色八者:长、短、方、圆、高、下、正、不正。”也就是说视觉刺激有两大类:各种颜色的光学刺激,分为十二类;形态刺激,分为八类。整个第一回,就在讲眼根、色法与眼识。
第二回风起黄昏,原创了《西游记》第二十一回中未详细描述的流沙国,流沙国王不尊佛陀,听信谗言,排斥忠言,就是心地不明,为声境所困。最终导致家人反目,国家也沦为妖国。在游戏里击败这些妖怪后,获得耳根“耳听怒”。耳听谗言,即耳根所闻、耳识所了别的声境,耳根依此声境产生的妄念,就是耳识。在《俱舍论》:“声唯八种。谓有执受。或无执受大种为因。及有情名非有情名差别为四。此复可意及不可意差别成八。执受大种为因声者。谓言手等所发音声。风林河等所发音声。名无执受大种为因。有情名声。谓语表业。余声则是非有情名。有说。有声通有执受及无执受大种为因。如手鼓等合所生声。”声是耳根所听之境,总有二种:一、有执受大种为因声。二、无执受大种为因声。其中有执受开为有情名和非有情名;无执受也开为有情名与非有情名,合有四种。四种中又各有可意声与不可意声,共为八种。如表:
第三回夜生白露,原型出自《西游记》第六十五回的小雷音寺,黄眉怪自认为自己对佛法的理解超过佛陀,提出纵情享乐,活色生香,满足欲望,才是修行之法。游戏里击败这些妖怪后,获得鼻根“鼻嗅爱”。游戏中黄眉怪伪装神仙,让人供奉各种香料,在香味中欲望而愈发高涨。这也就是鼻根所嗅之物,鼻识所分别之对象——香境。在《俱舍论颂疏》中,“香四种者:好香、恶香、等香、不等香。有差别故,沈檀等名好香;葱薤等名恶香;好恶香中,增益依身名为等香;损减依身名不等香。”鼻根所嗅之境,有四种:1、好香,可增益色身,如沉香、檀香等;2、恶香,可损害色身,如葱、薤等;3、等香,非好非恶无损无益;4、不等香,于色身有不良之刺激,可使四大不平等。香有二种解释:①就身体的损益而言;②就感觉的悦不悦而言。这一章剧情虽说看不出紧扣鼻根来写,但其实用香境的内涵反应了黄眉怪的鼻根沉迷放纵于香境的欲望,促使自我心情愉悦的满足而产生的种种过患与烦恼。
第四回曲度紫鸳,取材自原著第七十二回盘丝洞,游戏原创了一段猪八戒与蜘蛛精的爱情故事。八戒终究还是内心不净,思及旧情,与蜘蛛精再度纠缠。游戏里击败这些妖怪后,获得舌根“舌尝思”。佛法的舌尝味,是舌根所尝之味与舌根所受用的味境,依于感觉器官或感觉机能,所得知的对象。每日我们所受用的饮食,所带给我们各种味觉的感受,则是舌根所对之境。根据《俱舍论》云:“味有六种,甘醋醎辛苦淡别故。”如蜂蜜的甜是甘味,酸味的是醋发出来的味道,咸菜的味道是咸味,大蒜、姜一些辛辣食物的味道是辛味,苦瓜的味道是苦味,单独白开水的味道是淡味。这一章节主要讲爱情,在最后的剧情动画中,“命运啊,就像爱人的舌头,尝过以后,也不知道想要还是不想要”,讲了舌根对味尘生舌识,舌识生时,即识味尘的舌识界,狂热思索追求味觉享受所引生的贪爱烦恼,扣回了舌根的主题。
第五回日落红尘,取材自大家都很熟悉的《西游记》第五十九回的火焰山,牛魔王仍然回忆与孙悟空结拜兄弟、勾肩搭背;红孩儿要抢夺根性,汲取力量,都对肉体身躯有执念。游戏里击败这些妖怪后,获得身根“身本忧”。佛法中身觉触,指身根感觉、所触之对境,称为触境,根据《俱舍论》卷一所说:“触有十一,谓四大种,滑性、澁性、重性、轻性及冷飢渴。此中大种后当广说。柔软名滑、麁强为澁、可称名重、翻此为轻、煖欲名冷、食欲名飢、饮欲名渴。”触境分为能造触四大:地大坚性,水大湿性,火大暖性,风大动性;其他七种为所造触:如物体的光滑感,则是滑性;粗衣麻布的触感是涩性。石头的沉重的触感,则是重性;轻性的触感与重性相反。
冷、饥、渴此三是心所触是因立果名,之所以冷触是果,是因为内心想要的是暖和的感觉,其实应叫暖触(果),冷触是令人想要暖的因,因但世间普遍性的没有人碰到寒冷的时候,会说暖和,只会随当时寒冷的环境说身体寒冷。所以佛陀世尊宣扬佛法时,也是要随时顺世间的语言逻辑,来宣讲佛法。饥触、渴触教理的安立,与冷触的教理安立是一样。而此回游戏中,牛魔与红孩儿都想着占有这悟空的身根为己用,意即对这身根所觉知触境的贪爱,也反映了我人对身体的执著。
终于来到了重头戏,最后一章节第六回,游戏玩家天命人回到花果山后,进入了大圣的记忆空间,前五关卡击败的妖怪的影像,再度出现。为什么会在记忆空间内出现这些影像呢?《俱舍论颂疏》:“应知六识转谢过去,能与后识为所依边,名为意界。故知六识,居现在世名识,过去名意。”因为这记忆空间是意识界,前五识生已即灭,意识续生,意识生时,即识法尘。法尘也就是是意根所缘的境界,意根对前五根所缘的境界,分辨好丑,而起善恶诸法,是名法尘。当知由于六识转谢过去即为意根界,此意根界能与后生之识为所依,六识居现在世,名意识,到过去位名意根。所以,天命人在进入大圣的记忆空间,看见前五关卡影尘境像“意见欲”,就是“意缘法”的作用。
这一关非常具有佛学色彩。主人公要寻回意根,意根不是感官的一部分,而是感官汇集的中心。所以前面五个关卡都是向外求,而这一关是回到花果山。前五根都破了,可是只要第六根意根不破,内心里的贪嗔痴去不完,随时前功尽弃,前五尘卷土重来。外在的诱惑打破了,内心的执念不去,仍然沉沦,不得解脱。
所以,前五关卡击败的妖怪,是物质的客观实在,还是大圣心里放不下的执念?这里我们就要讲色蕴的概念。色蕴这一个概念,就包括了十八界里面的五根和五尘,含摄世间一切的物质。物质层面,有形有相的物体,都是属于色法所摄;精神层面,是内在的心理变化,则是属于心法所摄。所以,前五关卡与这一关的意根,有非常大的区别。前五关要克服的,都是色蕴的问题,五根、五境是迷于法的事相上所生起的烦恼,与烦恼随顺相应而增长的,都是有漏法所摄的范围。有漏为烦恼的异名,人类由于烦恼所产生之过失、苦果,使人在迷妄的世界中流转不停,难以脱离生死苦海,故称为有漏。
怎样从烦恼中解脱?佛陀在《五蕴譬喻经》中教导我们:“观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时焰,诸行如芭蕉,诸识法如幻。” 五蕴的真相是无常、苦、空、无我。因为五蕴中的每一念都在生灭变化,故它是无常的;因为它无常,每一念生起后,终归会消灭,故苦;因为在五蕴的聚合中,任何的一个东西都不是常的,不是独立的,不是单一的,非常非一,而且没有主人,没有人控制,它一直随著因缘生灭,故无我;因为五蕴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生的东西没有自性,即使没有自己的性能,所谓没有自性,无自性故空。所以,在游戏中,各种妖魔的影像在记忆空间里出现而又消散,就是在表达“五蕴皆空”的道理。所以经过了记忆空间里这一条记忆长河,主人公“天命人”才真正“悟空”,才能走到大圣残魂的面前,取得意根。
玩家最终需要在记忆空间击败大圣残魂,战斗中玩家操控的角色与敌人的模型完全一致,都拿着如意金箍棒。这也是契合佛法的:最大的战斗发生在内心,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经在何处?经在心里。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击败了自己之后,最终游戏通关,修成正果。主角“天命人”从花果山出发,最后回到花果山。整段故事始与金箍,终于金箍。修行之路,至此果成。
取经之路要走几回?
完了吗?没完。
《黑神话:悟空》中在击败最终boss后,玩家依然可以选择重新开始。如果玩家没能找到所有隐藏地图,就不能解锁真结局,而是需要再入轮回,从头再来。虽然“多周目系统”也是游戏中常见的设计,但是《黑神话:悟空》在不同周目中加入了新的探索要素,丰富了游戏内容,也为“再入轮回”这一游戏设计增添了佛教色彩。
玩家在击败最终boss后,可以立刻选择重新开始,使得游戏旅程接续不断,这也就是《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前识灭已,后识生时;前识灭时无有去处,后识支起无所从来。所以者何?本性空故。游戏中主人公“天命人”没有台词,完全就是玩家的化身,大圣六根的容器,这也是一种“本性空。”生死相续的轮回过程中,没有一个固定的实物去经历生死,有的只是因缘。击败了这一个妖怪,就可以探索新的地图;没有打过敌人,就只能从头再来。“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这是玩家层面的小轮回,小因缘。
如果玩家能够找到所有隐藏地图,完成隐藏任务,就可以解锁真结局,真正的获得当年大圣的记忆,用最原初的石猿法身进行战斗。然而这时候,这时候,老猴子会强调,齐天大圣已经死了,“复活大圣”只是猴子猴孙们口口相传的传说,不存在复活,所谓的意根,早已消散。但是,大圣的心性还在,大圣当年种下的“因”还在,那么天地自然会生出一个合适的后辈,来继承他所种下的“果”。这更是充满佛教思想的一段解说。佛法讲六道轮回是缘起中道,本性自空,不涉及“灵魂转世”等玄学思想。六道轮回,轮回的是因缘,是因果,不存在一个“大圣”的本质参与轮回。大圣已死,但是大圣的心性,大圣所种下的因缘,终会展现,这才是最终成为“孙悟空”的真谛。最终手持如意金箍棒的,既不是当年的齐天大圣,也不是猴子猴孙“天命人”,而是大圣当年的心性与“天命人”一路的修行,最终达到的六根清静的涅槃之镜。我们一路上追求“复活大圣”,最后一关却要击败“大圣残魂”,这正是《心经》“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从齐天大圣到天命人,到最后六根清静的涅槃之镜,这是大圣层面的大轮回,大因缘。
因此,玩家一遍遍地玩到最后,明白了一路上击败的妖怪,其实也不是妖怪;要复活的大圣,其实也复活不了;击败所有怪物之后的地图,空空荡荡;也就直观的感受到了何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灭”,玩家也就跟着游戏主人公一起,感悟到了这一段轮回与涅槃的旅程。
当然,游戏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文化元素以及出于商业目的为了博眼球的原创剧情,但正是这背后蕴含着的深刻内涵,使其能够触达广大国人的文化基因,带给我们更深层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