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诺贝尔和平奖揭晓。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宣布,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给日本原子弹幸存者活动团体“日本被团协”(Nihon Hidankyo,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団体協議会),以表彰该组织“为实现一个无核武世界,以及通过见证者证词表明的‘核武器决不能再次使用’而做出的努力”(Nihon Hidankyo ... is receiving the Peace Prize for its efforts to achieve a world free of nuclear weapons and for demonstrating through witness testimony that nuclear weapons must never be used again...)。
诺贝尔和平奖被广泛认为是诺贝尔奖中最受争议的一项,其对多位获奖者的选择遭到过批评,今年和平奖获得者的选择也受到了来自民间的质疑,不少人质疑日本被团协“没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我们不妨逐层分析,了解诺贝尔奖组委会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01
为什么今年一定要颁诺贝尔和平奖?
诺贝尔和平奖是在1901年最早设立的五个诺贝尔奖项之一,诺贝尔本人的遗嘱指明:和平奖应授予给那些“为促进民族国家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军备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的人。在和平奖123年的历史中,共有19年未授予任何个人和组织和平奖奖项,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9年。
2024年是俄乌冲突的第三个年头,和平谈判依然遥遥无期,整个欧洲依然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巴以冲突也持续了整整一年,四万余人死亡,另有超过两百万人流离失所,冲突的外溢效益严重,中东各国密切关注,西方国家的干涉也使冲突进一步复杂化,停火和平遥遥无期。有专家认为,今年的世界和平状况十分严峻,人类应该承认自己“做的远远不够好”,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来意识到我们正处于一个及其危险的处境,因此今年不应该颁发诺贝尔和平奖。
但挪威诺贝尔委员会的秘书长纽尔斯塔特(Olav Njolstad)认为:“环顾现在的世界,要做个乐观主义者很难,和平力量似乎停滞不前……但一定有一些人和组织做得很好”。纽尔斯塔特支持当下更应该鼓励和平的贡献者。
诺贝尔组委会因此不仅坚持颁发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而且十分重视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渴望借由和平奖呼吁个人和团体停战止战,为化解国际矛盾冲突做出贡献,促进世界和平事业,践行诺贝尔的追求和平的愿望。
02
日本被团协对和平做了什么贡献?
日本被团协,全称日本原爆受害者团体,由遍布日本全国的46个广岛原爆、长崎原爆幸存者(被爆者)团体加盟而成,是日本唯一的被爆者全国组织,成立于1956年8月10日。
作为一个非政府组织(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其成立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致力于向日本政府、联合国、各国政府发起请愿活动;推动缔结废除核武的国际条约,召开国际会议,制定非核法,改正被爆者援助法的国家赔偿法律,充实被爆者政策;向国内外普及被爆者真相的活动;原爆被害的调查、研究、出版、展示、集会、代表派遣;被爆者的咨询、援助活动;号召废除核武器使用,创造一个“无核武世界”。
日本被团协在废除核武器的呼吁中强调日本是原子弹的受害者,罔顾日本在二战中犯下的种种非人道罪行,这是被团协获奖受到质疑的主要原因。但从客观上讲,日本被团协在废除核武器的运动中表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成就,对世界核武器相关的问题的处理做出了贡献,促进了人类和平事业的发展。从这一点来说,被团协对和平所做的贡献能够配得上组委会的颁奖辞。
03
诺贝尔和平奖为什么一定要颁给日本被团协?
2024年是和平奖有史以来提名数第三高的年份,为什么日本被团协能够从329个受到提名的个人或组织中胜出?有人质疑许多获得提名的人士或者组织为世界和平做出的的贡献远比日本被团协大得多,比方说在俄乌冲突、巴以冲突中做出调停贡献的国际法院,亦或是亲赴中东运送物资、积极调解各国关系的秘书长古特雷斯等等。
笔者认为,即使抛开因诺贝尔奖提名人名单保密所导致的误传、谣传等因素,将这些贡献者全都算在真正的提名人名单内,诺贝尔和平奖也会被授予给日本被团协,或者与其相似的东亚团体。
这并不是因为上述人和组织对世界和平的贡献不及被团协,而是源自于诺贝尔奖组委会在“作为”与“妥协”之间的取舍。
2024年世界主要的直接冲突发生在乌克兰(即俄乌冲突),和中东(即巴以冲突),双方的冲突趋向长期化、持久化,短时间内和很难看到结果,也就让诺贝尔奖组委会“无从下手”。俄乌冲突及由此产生的欧洲持续性动荡,让欧洲和俄罗斯都失去了获得和平奖的机会。
如果和平奖组委会向当中的任意一方颁发和平奖,在战争持续的背景下不仅显得不甚合适,反而可能进一步激化双方的矛盾,和平前景变得更加渺茫,这显然不符合组委会的期望,也不符合和平奖的初衷。
在中东,这个矛盾同样存在,并且考虑到以色列过去在联合国的激进行为,组委会也很忌惮给为加沙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的和平贡献者们颁发和平奖会遭到以色列的报复。美国作为两场冲突幕后的重要推手,将和平奖授予美国明显有悖于组委会的和平愿景,而且更加难以服众。亚非拉的中小国家的个人和团体受限于能力和影响力,难以达到组委会所期望的世界影响力。部分有独立立场的大国虽然有足够的能力和影响力,却也因种种问题难以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诺贝尔组委会需要的是一个有实力、有影响力而又能够避开上述“雷点”的国家,既能够切实使和平奖达到激励和平的作用,又不会加剧矛盾、激化冲突、造成问题。经过以上反复的衡量和思考,我们发现,日本被团协一方面有足够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又远离冲突区域,与当下各地区冲突的直接关系不大,符合诺贝尔和平奖组委会理想中的那个“不敏感而又足够能引起世人注意”的选择标准。
中方在10月14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接受了来自日本记者的提问,发言人毛宁指出:中方一贯认为全面禁止核、彻底销毁核武器,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就现实来看,中东的伊朗和以色列都是拥核国家,俄罗斯也就在和平奖公布前的前几日宣布重新审视核武政策。冷战的铁幕已经终结了三十余年,当今各国还能否像过去那样严肃对待核武器,值得所有人思考。
或许组委会也是在借着这个机会,希望能够让世人重新警惕起核武器的威胁,也算是尽力在和平方面能够“有所作为”,暗示冲突地区局势升级的可能,警示人类在未来面临的严峻威胁。
2024年是动荡不安的一年,风险危机层出不穷、世界和平岌岌可危。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追求全人类的和平友好、共存共荣也成为世界人民心中日益迫切的共同愿望。不幸的是,和平之门的钥匙不在爱好和平的大众手上,破坏和平造成的恶果却分摊到了每一个爱好和平的人身上,甚至连揭露战争之恶、为和平发声都可能会让一个人遭遇无妄之灾,就连高贵庄严象征的诺贝尔奖都不能置身事外。
比较今年诺贝尔奖组委会对于世界和平想有所作为的期望和面对国际形势做出再三妥协的实际,或许我们真正应当深思的是:为什么在短短几年里,世界的和平进程会变得如此脆弱和敏感。
再给他们一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机会吧!
诺贝尔所有奖项中,最大的笑话就是和平奖,文学奖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