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宫。她出身名门,是荆州都督武士彟(yuē)的女儿。而武士彟则在太原元谋功臣十七人的名单中。武士彟死后,十二岁的武则天随母由荆州搬到了长安居住。
唐太宗李世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听说武士彟的次女武则天仪容举止端淑、于是便召她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这是后人称之为“武媚娘”的由来。武媚娘在宫中的日子里,过得具体如何?史上没有记载,武媚娘也没有说。但是让她一直引以为傲的“训马”桥段,具她自述太宗李世民听后,夸赞武则天有志气。但细细一想,恐怕真实的故事应该是这样:一生都在宫廷斗争中长大的太宗李世民,对于这个十几岁进宫的才人来讲,简直就是一头老狐狸。对于武媚娘所说的稚气十足的“豪言壮语”,恐怕只会多了几分防范与戒备,不会过分宠爱于她。
这一点在武媚娘以后的遭遇上就可得到证明。在后宫竟然足足做了十二年的才人,一次也没有得到升迁。不是最好的证明吗?二、我又回来了!太宗驾崩后,武媚娘和一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到长安感业寺出家为尼。但她在太宗病重时下的一步妙招又将她从政治深渊中拉出唤发了第二次青春。
武媚娘虽然出家为尼,不知是巧做安排还是命运注定,她与唐高宗李治一直藕断丝连着恋情。因无子而失宠的李治正宫王皇后此时为了保住她自己的正宫位置,于是主动向李治请求将武则天纳进宫中,以此来打击她的情敌萧淑妃。而高宗李治也正有此意,当即痛快的批准。在重新入宫前,武媚娘就已怀了孕,进宫不久即生下一子李弘。此时的武媚娘已不是当时十几岁尚单纯幼稚的女孩了。
凭借着她此时已运用悬殊的手腕与花招,对付一个萧淑妃易如反掌。此后,没有在太宗身上达到目的媚娘,在高宗李治身上得到了!进宫第二年,就被封为二品昭仪。
三、宫心斗。通过“扼女”(此事尚有争议。《旧唐书》和《唐会要》只记载媚娘亲生女暴卒,但并未言明其死因),使高宗李治对正宫王皇后开始有了“废王立武”的想法。
不久即在后宫有谣言传言道,王皇后与其母柳氏行厌胜之术......高宗迫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大臣的反对,值得熄下“废王立武”的想法。
这表面上看来,仅仅是一场简简单单地后宫内斗。但实际上是高宗李治企图借着“废王立武”的名头来重振皇权,以打击和抗衡元老大臣们的势力。此次内宫心斗的失败,形成了武媚娘开始逐渐成为李治政治上的“同壕战友”。四、二圣临朝。在显庆四年(659年)间!发生了一件大事。这就是武媚娘与唐高宗达成共识:将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削职免官,贬出京师。至此,李治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这件事情沉重打击了关陇贵族,自此关陇贵族一蹶不振。丧失了在朝堂上的决策权与话语权。
再后来,高宗李治风疾发作,不能正常处理国家大事。于是在乾封二年(667年)间,李治因久病不愈,命太子李弘监国。上元元年(674年),李治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名为避先帝、先后之称,实际上开始有了自尊之心。五、凤雏!永淳二年(683),高宗李治驾崩。临终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天后(武则天)决定。四天以后,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尊武则天为皇太后。
垂拱二年(686年),是年杀南安王李颖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杀故太子李贤的两个儿子,唐之宗室被杀戮殆尽,其中幼弱幸存的人也被流放至岭南。
由此看来,此时武媚娘并没有丝毫有把江山归还李唐的想法,此时的目的就是除尽李唐后裔,武氏天下永固百年。六、成凤!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自立为帝,定洛阳为都,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
从此后,武周王朝前后执政将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称“贞观遗风”。武后历史功绩,昭昭于世。此时的武媚娘,环顾四周,已罕无敌手。回想与太宗相处的那段时光,不胜感慨。”我能制服它,但需要有三件东西:一是铁鞭,二是铁棍,三是匕首。用铁鞭抽打它,不服,则用铁棍敲击它的脑袋,又不服,则用匕首割断它的喉管。“在一片昌盛之际,隐藏的危险也慢慢浮出水面。在考虑立太子一事上,控鹤监内供奉吉顼、张易之、张昌宗都曾请求武则天立李显为储君 ,而皇嗣李旦也请求逊位,让于李显。问及当时她看重的大臣狄仁杰时,狄仁杰给出建议:“儿子与姑侄谁更亲近呢?陛下要是立儿子,那么之后还可以被当做祖先祭拜;若是立了侄子,从没有听说当姑姑的会被供奉在太庙里。”更是在一次征兵中,“初募兵,无有应者,闻太子(李显)行,北郊山头皆兵满,无容人处。”。 终于武媚娘清醒了,李唐才是众望所归,自已仅仅搭了一回“顺风车”而已。她在经过多方权衡之后,最终决定立李显为皇太子。
七、凤隐!晚年的则天,多病缠身,一直卧床不起。 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大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交结禁军统领李多祚趁机发动兵变,要求武则天退位。武则天被迫禅让帝位与太子李显,随后徙居上阳宫(洛阳禁苑之东)。李显上武则天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武周一朝结束。
唐朝复辟后,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皆复旧制,复称神都为东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