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更懂肿瘤治疗 放疗说 2024年11月17日 06:02 北京
1986年11月,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Chinese Society for Therapeutic Radiation Oncology,CSTRO)在西安止园成立,自此中国放射肿瘤学在谷铣之、刘泰福、杨天恩3位教授的带领下开始踏上发展快车道。
2020年初,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李宝生教授等在《国际肿瘤学杂志》发文,以11年为一个阶段,基于放疗单位、从业人员、设备、技术和学科发展视角回顾了中国放射肿瘤学的发展历程。
值此2024 CSTRO召开之际,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成立的第39年,再与诸位同道共同回顾中国放射肿瘤学走过的发展历程,知来路,懂艰辛,观未来,有信心!
▲主任委员王俊杰教授在第19次SCTRO开幕式上讲话(图源于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
1第一阶段:与国际标准接轨
CSTRO成立后的第1个11年(1986—1997年),完成了3次中国肿瘤放疗相关信息调查,首次展示了肿瘤放疗学科各方面的进步,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
1. 放疗单位
1986—1997年全国放疗单位从264个增至453个,增加70%,但全国分布不均衡,几乎全部分布在以北京市、上海市、山东省为首的一线城市或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2. 放疗从业人员
从事放疗的总人数从1986年的4579人增加到1997年的9937人,增长110%,其中护理人员增长最快;放疗物理师增速次之,但总人数仅为423人,且52%由技师兼任,说明尽管物理师增长速度很快,但离满足临床需求差距仍然很大。
▲图1:1986年和1997年全国放疗工作人员增长情况
3. 放疗设备
1986—1997年,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高效率驻波电子直线加速器、高通量60Co治疗机、程控步进马达驱动高活度(10 Ci)微型铱-192源的高剂量率后装治疗机、模拟定位机、放疗计划系统、剂量监测仪等相继引进,逐渐改变了国产放疗设备为主的局面。
1986—1997年,国产放疗设备由于性价比高、维修服务及时,受到基层肿瘤放疗单位的欢迎,而省级肿瘤医院比较青睐进口高档放疗设备,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国产、进口大型设备各占50%的市场状况。北京市、山东省相继建成大型放疗设备生产基地,放疗设备的质量、性能也逐渐提高。
20世纪90年代,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X刀、伽玛刀(γ刀)等精确放疗技术进入中国,治疗计划系统应用越来越广泛,与上述技术配套的装备如热塑膜与碳纤维定位床、适形铅模制作系统、多叶光栅系统以及放疗剂量仪、三维剂量场分析系统等越来越完善。随着深部X线治疗机在发达国家的淘汰,该设备在我国也逐渐减少。
1986—1997年,全国各类放疗设备构成更趋向于合理,但是放疗设备严重不足仍然是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按当年我国肿瘤患者240万例中60%需放疗估算,约144万例需要放疗,而1997年所有放疗设备仅能治疗33万余例,不足25%。按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每百万人拥有2~3台加速器的要求,我国把60Co及加速器计算在内也仅平均0.24台。且设备分布极不平衡,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贵州省等仅有1台或没有加速器,北京市每百万人口拥有加速器为3.02台,上海市为1.84台。
▲图2:1986、1994和1997年全国各类放疗设备增长情况
4. 放疗技术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国际上依靠深部X线机和60Co机γ射线的治疗技术逐步被淘汰,放疗进入以直线加速器为代表的高能射线治疗阶段。国内1984年开始使用进口直线加速器开展常规二维放疗;1989年引进后装机,开展了远程遥控后装近距离放疗技术,拓展了肿瘤放疗种类。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放疗中的应用,使得以"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为核心的精确三维放疗技术逐步取代传统经验式的常规二维治疗技术,在国内成为一种新的"常规"。这一阶段的精确放疗技术包括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立体定向放疗(SRT)、3D-CRT、调强放疗(IMRT)4种方式。
5. 放疗学科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1986—1997年,在国内培养1年的专业放疗医生已超过1100人,有34名医师到法国学习并取得学位。我国所采用的1年进修、硕士及博士培养制度,与国际上经过4年培养并通过考试的专业医师制度在培养质量上有一定差距。
放疗队伍人员构成中,医生与物理师的比例为8.1∶1,若不计算技师,则为16∶1。由于急需由综合大学理工科与医科大学联合培养临床放射物理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国内曾有白求恩医科大学和苏州医学院建立放疗专业本科教育,但其培养质量和数量都不能满足放疗学科发展的需求。
CSTRO在1986—1997年共举办3届全国会议,举办多次国际学术会议。谷铣之教授主编出版了第一、二版《肿瘤放射治疗学》,成为国内放疗从业人员学习参考的专业书籍。
2第二阶段:全面快速发展
CSTRO成立后的第2个11年(1997—2008年),完成了两次中国的肿瘤放疗相关信息调查,分别是2001年和2006年,显示出放射肿瘤学科的全面快速发展过程。
1. 放疗单位
2006年全国放疗单位增至952个。全国放疗床位由2001年的23571张增至2006年的35503张,全国每年收治新患者也从282937例增长至409440例,考虑到2006年有30多个科室未提供详细数字,截至2008年此数据估算应该更高。
▲图3:1997、2001和2006年全国放疗单位增长情况
2. 放疗从业人员
2006年全国放疗从业人员近2万人,截至2008年,本阶段共增加约1万多人。
全国放疗从业人员中护士数量增长最多,可能与200余个放疗单位属于肿瘤科有关。可喜的是,物理师增加2.8倍,技师增加2倍,医生与物理师的比例从1997年的8∶1降至2006年的4∶1。且物理师中本科学历以上人员所占比例不断增加,由1997年的48.0%增加到2006年的68.1%。经过多年努力,物理师数量和技能水平都有较大改善。
▲图4:1997、2001和2006年全国放疗工作人员增长情况
3. 放疗设备
该阶段我国已能生产两种能量的加速器、远距离60Co治疗机、遥控后装近距离治疗机、剂量仪、模拟定位机、治疗计划系统等。1996年,深圳成功研制生产头部和体部旋转γ刀,并在全国多家医院配备使用。
1997—2008年,除深部X线机逐渐被淘汰外,其他放疗设备均有所增长,其中加速器和治疗计划系统增长最快,与1997年相比分别增长3.2倍和4.8倍,而60Co治疗机增长很少,处于淘汰的边缘。2006年全国拥有X刀等立体定向放疗设备616台,此外,剂量仪、CT模拟机等配套设备进一步改善。
尽管该阶段我国放疗设备拥有量增长迅速,但仍明显不能满足临床需要。2006年我国每百万人口拥有加速器0.70台,加上60Co机也仅为1.06台。且设备分布不合理也未得到改善,每百万人口拥有加速器的数量仅北京市、上海市、山东省超过2台。
▲图5:1997、2001和2006年全国各类放疗设备增长情况
4. 放疗技术发展
从该阶段开展γ刀、X刀、3D-CRT和IMRT治疗技术的科室情况可以看出精确放疗技术发展迅速,其中基于电子直线加速器的3D-CRT和X刀立体定向放疗技术发展最快,成为精确放疗的主流模式,同时IMRT技术发展也开始突飞猛进。
▲图6:2001和2006年全国开展各种放疗技术单位的情况
5. 放疗学科发展
1997—2008年,我国放射肿瘤学科有了实质性的近展。首先是1998年原卫生部实施了直线加速器和60Co治疗机的上岗考试,这个考试的人员包括放射肿瘤学医师、物理师及技师。其次,不少省份规定了放疗单位在人员、设备方面的要求,制定了各种审批制度(如广东省、浙江省、上海市、四川省等),促进了放疗单位的合理布局及放疗质量的提高。
2000年以来,国家医师注册制度不断完善,放疗医生的水平不断提高,十几所医学院校可以培养放射肿瘤学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物理师、技术人员的上岗考核和认证工作也在全国普及,对提高广大物理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997—2008年,我国放疗技术、放射生物学、放疗综合治疗模式等基础和临床研究逐年增多,基础研究方面如放疗增敏药物、基因治疗、低氧放疗等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开展了鼻咽癌、食管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等的加速超分割、后程加速超分割等非常规分割临床研究,并发现这些非常规分割放疗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也可引起明显的急性反应,这些研究几乎与国际研究同步。随着IGRT等技术的发展,对于高分次剂量分割模式和SIB-IMRT的研究也开始呈现增长趋势。
CSTRO在本阶段共举办3届会议,并成功主办了多次国际学术会议,业内著名的专家学者相继出版肿瘤放疗专业专著和教材,丰富了放疗专业教育资源。
3第三阶段:令世界瞩目的进步
在CSTRO成立后的第3个11年(2008—2019年),中国肿瘤放疗学科获得飞速发展,在放疗设备、人员、技术水平和科研教育等方面的进步都令世界瞩目。
1. 放疗单位
截至2015年,全国放疗单位达到1413家,保持加速上升的趋势。与2011年相比,2015年全国放疗床位数、每天治疗人次和年收治患者数分别增长79.7%、31.9%、61.6%。
▲图7:2011和2015年全国放疗单位增长情况
2. 放疗从业人员
截至2015年,全国放疗从业人员总数达到50736人,结合近4年的增长速度,本阶段内放疗从业人员增加人数远超过前2个阶段增加人数之和,医生和护士增长最快。
全国放疗医师与物理师的比例由2011年的5.24∶1降至2015年的4.81∶1,物理师增长速度仍然相对较慢。根据掌握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放疗医师与物理师的比例为3.51∶1左右。
▲图8:2011和2015年全国放疗工作人员增长情况
3. 放疗设备
截至2015年,全国放疗设备中除深部X线机和60Co机逐渐被淘汰外,其他均有所增长。其中电子直线加速器、放射剂量仪、模拟机、CT模拟机、治疗计划系统及X刀明显增加,拥有质子重离子治疗设备的医院增加至2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4家医院引进螺旋断层治疗设备(TOMO),而后装机同期则在减少。
2011年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每百万人口拥有加速器仅为0.97台,2015年达到1.42台,且北京市、上海市、山东省每百万人口拥有加速器超过2台,但少数区域如西藏自治区仅为0.33台,放疗设备分布的区域差异仍然明显。
▲图9:2011和2015年全国各类放疗设备增长情况
4. 放疗技术发展
2008以来,随着放疗设备的更新,精确放疗技术中IMRT已经成为主流模式,新技术如IGRT、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和TOMO技术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图10:2011和2015年全国开展各种放疗技术单位的情况
5. 放疗学科发展
1)人员培训和教育
2008以来,随着医疗资源投入力度加大和新技术的快速普及,通过在高校本科生中探索性开设放射肿瘤学专业,放射肿瘤学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扩大,辅以继续教育项目如专业学术会议、培训班、大型设备上岗证培训等形式,培养了大批放疗专业技术人员,放疗从业人员尤其是医师队伍不断壮大。
2016年以来,中国医师协会毕业后教育委员会开启全国放射肿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标志着我国放射肿瘤医师人才的培养步入正轨。2011年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研究员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国内肿瘤放疗领域的第一位院士,标志着放射肿瘤学科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在CSTRO的支持下,"Best of ASTRO""ESTRO放射生物中国巡讲班"等先后成功举办;2015年CSTRO成立放疗技术学组,为广大技师提供了更宽广的学术交流平台;舒缓医学和放疗护理研究的发展也得到CSTRO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护理工作者致力于减少患者放射性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命质量的研究,有力地提升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2015年,CSTRO开设青年论坛,并设立青年论文奖,鼓励全国的年轻工作者参与到学术交流中来,给青年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2)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
2008年以来,国内放射肿瘤学科的基础、转化和临床研究均快速发展。国内放疗学者在同步放化疗、新辅助放化疗、术中放疗、高分次剂量分割模式等方面做了大量临床研究,优化各种放疗技术和多种肿瘤治疗手段的综合治疗模式,提高了头颈部肿瘤、肺癌、食管鳞状细胞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的局部控制率和长期生存率,改善了患者生命质量。这些成果让更多的肿瘤防治工作者和公众了解了放疗进展,改变了传统的肿瘤治疗观念和模式,为建立以现代放疗为主的肿瘤综合治疗模式、构建多学科协作治疗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得到国际认可,诸多学者登上了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如美国放射治疗与肿瘤学大会(ASTRO)及ESTRO的舞台。近10年中,全国形成多个区域性学术交流合作组织,包括泛珠江区域放射治疗协作组、西部放射治疗协会、中国北方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东部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华人肿瘤医师放射治疗协作组等,加上国内多学科协作的建立,全国的学术活动空前活跃。
3)国内放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2008年以来,肿瘤的治疗向规范化、标准化迈进。临床实践发现许多肿瘤在我国有其自身的特点,故基于循证医学的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可用于参考,但不可全部照搬。2013年以来,国内学者联合发布了10多个放疗方面的专家共识和指南。近几年,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也影响了国际放疗指南的制定。
QA/QC水平对肿瘤放疗成功与否影响很大,国际广泛认可的是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学会、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辐射学单位委员会等机构发布的相关报告。2018年,国家肿瘤规范化诊治质控中心放射治疗专家委员会牵头组织、编写发布了国内首部《放射治疗质量控制基本指南》,使国内放疗医师和物理师可依据国内规范开展QA/QC。近年来通过建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放疗质量控制中心,围绕提高放疗质量控制开展了一系列卓越有效的质量控制工作,推动了我国放疗质量控制整体水平的提高。目前各地区放疗的开展如雨后春笋,质量隐患也不容忽视,推广严格的放疗全过程QA/QC仍至关重要。
------我是结尾分割线------
时至今天,11月15日,中华医学会第十九次放射肿瘤治疗学学术会议(CSTRO)在北京顺利开幕。
在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发布的2024 CSTRO参会指南中,主任委员王俊杰教授在致辞中写道:
40年来,肿瘤放射治疗事业经全体同仁的努力拼搏,积极进取,我国肿瘤放射治疗事业已经取得长足进步。
▲王俊杰教授于2024 CSTRO
放射治疗单位已近3000家。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广东、安徽6个省市放射治疗单位超100家,10家医院每天放射治疗患者达到1000例以上,我国肿瘤放射治疗患者的数量已居世界领先地位和水平,我们用最少的设备,治疗了世界上最多的肿瘤患者。
每年国际最高水平的学术大会ASCO、ASTRO等中国肿瘤放射治疗专家的大会交流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中国企业的多款放射治疗设备已经获得美国FDA认证,并行销国外20多个国家。尤其可喜可贺的是,2023年马骏教授成功当选科学院院士;2024年于金明教授、马骏教授等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以上成绩的取得无不彰显了中国放疗人不辱使命、敢于担当、勇于拼搏的精神、勇气和智慧。
脚踏实地,眼望星辰!致敬每一位中国放疗人!
值此2024 CSTRO召开之际,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成立的第39年,谨祝中国放射肿瘤学未来取得更多、更好发展!
备注
本文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并不构成任何诊疗依据,内容仅供参考。
内容来源
于金明院士,李宝生教授等. 中国放射肿瘤学33年发展回顾与展望[J]. 国际肿瘤学杂志,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