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传上海两大医院裁员!清退30%行政岗,院长秘书也被分流。
失业君小编 | 文Oles kanebckuu | 图

近日,网传上海多家三甲医院开展了力度空前的“行政瘦身”行动。上海某人民医院、某综合医院等医疗机构相继传来消息,行政后勤岗位裁员幅度高达30%,部分行政主管从月薪2万元的岗位转岗至导诊台,薪资大幅降至8千元。此举不仅凸显了医疗体系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更表明中国公立医院改革已步入动真碰硬的关键阶段。
据网络爆料,在上海市某人民医院,原宣传科8人的编制被精简至3人,剩余人员需额外承担门诊秩序维护工作;某后勤部门主管合同期满后,直接被调岗至导诊台,薪资减半。这些并非个例。国家卫健委于2024年9月发布的文件明确规定,三甲医院需优化人员结构,将行政后勤人员占比压缩至10%以内,并强调“非直接服务患者的岗位需重点压缩”。上海此次率先行动,背后是三明医改“541”薪酬分配模式(医生50%、护士40%、行政后勤10%)的有力推动。
另外本次网友爆料中,上海某综合医院通过优化后勤采购流程,年节约经费近7000万元,节省下来的资金直接投入临床护理岗位,使术后照护率从改革前的50%提升至95%。具体到个人,某院外科医生绩效占比从15%提高到25%,而行政后勤绩效则严格限制在临床人员的50%以内。

失业君小编观察认为,当前医疗体系正面临"三重挤压"带来的结构性失业风险,这一风暴的根源可归结为以下三个核心矛盾:
❶经济压力传导效应:医保支付方式改革(DRG/DIP)倒逼医院建立成本管控机制。以某三甲医院为例,自2022年实施DRG付费模式后,超支费用需由医院自行承担,导致非必要行政岗位成为首要优化对象。数据显示,该院2023年行政人员编制同比减少15%,其中档案科、病案统计科等岗位缩减幅度达20%。这种成本压力不仅影响行政岗位,更促使临床科室主动控制耗材使用,某科室通过优化检查流程,将单次住院检查费用降低8%。
❷政策资源再分配:国家卫健委文件明确要求"将编制资源向儿科等紧缺岗位倾斜"。上海某三甲医院在2023年进行编制改革时,通过精简20个后勤部门中的8个(占比40%),将释放的编制资源全部用于临床科室。改革后,该院儿科医生编制从58人增至68人,增幅达18%,但后勤服务人员数量从220人降至176人,降幅达20%。这种编制转移直接导致后勤岗位竞争加剧,某后勤主管岗位应聘比例从1:5升至1:12。
❸技术替代加速效应:智能设备的应用显著改变医疗岗位结构。某三甲医院在门诊大厅引入30台智能挂号机后,患者排队时间从90分钟压缩至30分钟,系统处理效率达到人工的6倍。经测算,若要维持原有服务水平,需增聘20名导诊员,但智能系统投入成本仅为人工成本的1/3。这种技术替代直接导致导诊岗位需求下降,该院2023年导诊员招聘计划同比减少60%,同时新增5个智能设备维护岗位。
这种"三重挤压"现象正在重塑医疗行业就业格局:经济压力倒逼医院控制人力成本,政策导向推动编制资源再分配,技术替代加速岗位结构调整。三者叠加形成的结构性失业风险,既考验医院管理智慧,也倒逼医疗从业者提升技能以适应岗位需求变化。

某知名三甲医院内部统计资料揭示,行政后勤人员比例高达45%,显著高于欧美国家普遍的5%标准。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存在个别行政岗位人员“五年未履职却持续领取薪酬”的情况。此类冗余不仅造成医保资金的浪费,还挤占了宝贵的临床资源。经过改革措施的实施,该医院后勤采购费用降低了30%,节省下来的资金足以支持增聘150名护工。
行政岗位中“高薪低效”的现象尤为突出。改革前,该三甲医院行政人员平均绩效薪资高于临床医生,甚至出现了“领取棉签需经过五级审批”的极端流程。经过精简后,急诊缺药率下降了45%,医护人员得以从繁琐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
尽管此次改革得到了临床医护人员的广泛支持,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被裁减的行政人员抱怨:“在疫情期间,我们搬运防疫物资至深夜,如今却成了优化的对象。”然而,数据显示,上海地区三甲医院行政后勤人员的平均薪酬普遍高于同级别公务员,且部分岗位存在“关系户”集中现象。

有专家指出,改革应避免“一刀切”的做法。尽管行政岗位需要精简,但医院管理、设备维护等关键职能不可或缺。例如,某三甲医院通过实施“透明薪酬分配机制”,将行政人员薪酬与临床绩效挂钩,既有效控制了成本,又保留了必要的专业岗位,实现了“精简而不失效能”。
此次裁员行动的本质,是医疗体系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的必然过程。随着药品零加成、医保控费政策的常态化,医院必须通过优化内部结构来谋求生存。节省下来的行政经费可以直接投入到临床服务中,提高医生的阳光收入,并增加护理岗位的绩效分配比例。未来医院将以患者需求为核心,重构人员配置。当行政岗位不再成为“养闲人”的温床,当临床医生能够专注于诊疗工作,中国医疗体系的公益性才能真正回归。
议
网友热议
@Snowyflora996(IP京):
医院大都一样,行政后勤人员数量占比跟一线医护人员一样,一个医院600人,有300人都是行政后勤的,最关键人家喝着茶开着小会就加薪升职了,反光一线医护人员,每天忙的水都没空喝,论文没时间写,一到月底又是扣钱……
@阅者mengyan(IP津):
裁员30%这也太猛了吧!行政岗优先受冲击还能理解,院长秘书都被分流,这波操作太狠了,不会影响医院正常运转吗?

@库卡优Arlan(IP黑):要是行政岗裁这么多人,医院的服务质量不会下降吧?本来看病就难,别再因为裁员让看病变得更复杂了。
@懂大尉dwa(IP桂):
可能是为了应对医保控费等政策,行政岗成本高,优先裁减能快速降低成本。

@jackchang(IP豫):
这医院是不是在玩“职场大逃杀”啊,感觉好刺激!
@八羊开席(IPHK):
猜测一波,先裁,然后给第三方公司外包呗?

最后一条,这操作绝了!
信长
是不是说平时吃闲饭的太多了
你笑不笑都都倾城
早就该这样了,我的客户某三甲医院妇科主任曾向我抱怨过的,750张床位的医院,行政人员和医护人员各占一半,多可怕的数据。
用户10xxx78
不是每家医院都有这样的大手笔,看看得了,别当真
茉莉花
医院学校后勤人员太多 并且高高在上 搞业务的低三下四
开始
早该这样 特别是公立医院 公立大学 后勤行政人员不要太多
用户14xxx95
还好,毕竟是文明人,我们企业专找底层工人麻烦
谁的眼泪在飞9184
为啥消费高,出在这里面了
风君子
希望石家庄的医院也效仿一下
五月初四的夏至
太好了,早就应该这样,行政楼里指手画脚的大闲人太多了
用户56xxx99
早就该这样了,听朋友说某三甲医院妇科主任曾向我抱怨过的,行政人员和医护人员差不多各占一半,而且行政和后勤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关系户,行政人员在办公室朝九晚五,周末和节假日固定休,从来不用加班,并且行政人员的绩效比经常熬夜班的临床医护人员高多了!太不公平了!
用户16xxx40
不可能吧
灵界日使客
用一个县医院来对标大城市三甲?医生五十护士四十 药检放加后勤财务占十?你做梦么
旭日东升
要写就把医院名称发出来,在这胡编乱造
用户10xxx82 回复 04-19 23:12
我们是这一行的,昨天同事说可能是10和同济
用户99xxx22
每个医院的行政人员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