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买东西,首先就是要看看保质期。但是你以为有些东西,在保质期内,就万无一失了吗?
大错特错!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4样东西,就算没有过保质期,也可能在悄无声息的“坏掉”,

而我们却在浑然不知的情况下,继续食用或者使用,结果也会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伤害到了自己。

今天就来让我们一起看看,你们也检查一下,看看家里有没有,如果它们已经出现了非正常的情况,我劝你还是别吃了,否则伤害了自己和家人,那就得不偿失了。

01.大桶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桶水因其方便性和经济性,在众多家庭中广为流行。
很多家庭都选择使用大桶水作为日常饮用水源,尤其是在城市中,由于自来水的味道让人接受不了,因此大桶水成为更受欢迎的选择。

但是对于一些用水需求量不大的家庭来说,有时候一桶水能喝上一个月。大桶水包装上面的保质期写的是30天,但是却建议在一周内喝完,其实是有依据的。

经有关部门水细菌检测,打开的桶装水,每天实验测量细菌菌落数。在第8天的时候已经达到92的数值。

在我们国家规定的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就有一条是关于菌落总数不可以超过100的规定。
而保质期30天,也仅针对于没有开封的大桶水,开封之后的水会受到空气的污染,氧化滋生微生物。
而菌落数的增加,也意味着不能再继续饮用了。所以如果水桶已经打开了,那就建议在一周内喝完。

02.食用油
我们都知道在超市买回来的食用油保质期基本都在18个月左右,可是这个保质期至是在没有开封的情况下。
而我们买油的时候,总是习惯性买大桶,心想这么大桶油,再怎么吃,18月之内也是吃得完的!这个想法就已经大错特错了。

18月的保质期说得只是未开封的情况下。一旦开封,18月保质期就荡然无存了。开封之后的食用油会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然后产生酸败的情况。
如果你把家里的使用油放在炉灶边,那么使用油还要承受高温和阳光的烘烤,氧化酸败的速度还会加速,没过多久,就会有一种哈喇味。

炒菜的时候,也特别容易冒烟,而且非常的呛人。不仅如此,氧化酸败的食用油,还会在加热之后还会产生过氧化物,醛类,酮类等对身体有害的物质。
继续食用,还会增加患病的风险。所以,平时我们要把食用油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还要避免高温。

另外减少开启次数和时间,这样就能减少空气进入的机会。因此建议开封的食用油最好在三个月之内就吃完,实在吃不完还是买小桶的吧。

03.饮料
虽说每个饮料的保质期都大不相同,可是它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只要开封保质期就会极大缩短。

其实和大桶水还有油都是一样的道理,就是接触到空气之后会受到微生物的污染。比如像可乐和雪碧这样的碳酸饮料在开封之后,

即便喝不完,把盖子拧紧放在冰箱之后冷藏也只能放三天。还有一些酸性比较高的饮料,比如苹果汁,橙汁等开封时候放进冰箱冷藏也只能储存2~3天。

还有一些酸性低的饮品,比如梨子头脂,它的保质期会更短。为了健康和安全,也建议大家在开封24小时之内就将此类饮品喝完。

04.大米
我们现在买的大米有很多包装都是真空的,在没有开封的情况下,真空大米的保质期大概在1~2年左右。如果开封后的大米合理地储存,保质期也可以达到一年左右。

但很多人都存在一个误区,他们习惯囤积粮食,觉得粮食容易保存几年都不会坏,事实却并非如此。
大米的保质期与包装方式还有储存条件有着很大的关系,开封过久的大米有会因外在原因导致变质,出现颜色变深,变暗,甚至发霉有酸味的情况。

发霉的大米,就会出现小黄点,小黑点,即便没有过期,也不能再吃了。霉菌对我们的身体危害,大家众所周知,而且高温也不能将其消灭。
所以,即便你认为易储存的大米,也是会随着开封而缩短保质期的,还是不要囤积太多。

总结
保质期只是参考,绝对不是保障!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一些不经意的细节,往往决定了我们的健康。家里这4种物品,要定期检查,不要抱有侥幸的心理,出现问题就要及时处理。保护家人健康,从日常点滴做起!